乱战

提示

本篇以乱战为题,旨在阐述对于行阵紊乱不整之敌应采取的作战指导原则它认为,作战中如果遇到行阵不整士卒混乱的敌人,应当乘乱而不失时机地迅速出兵攻击它,就能取得胜利本篇所引“乱而取之”,是孙子著名的用兵“诡道十二法”之一,它是古代作战中常为兵家所采用的有效战法战争的经验表明,敌人处于混乱之际,恰恰是我出兵击敌的最好时机因此,本篇所论旨在揭示作战中如何选择有利战机击敌的问题这对用兵者是不无启发意义的

隋大业十三年(公元617年),唐将段志玄击败隋将屈突通的潼关之战,就是较好体现“乱而取之”战法的成功战例当时,段志玄随刘文静同隋将屈突通战于潼关,文静所部为隋将桑显和袭击而败溃在此十分危急的时候,段志玄率领少数骑兵及时赴救,击杀数十敌人,但不幸在返还时足部为敌流矢所伤然而,为了使部队的高昂斗志不受挫折和影响,段志玄对自己的伤痛竟“忍而不言,更入贼阵者再三”,以其自身的英勇奋战,给隋军以很大杀伤,使敌人立即陷入极大混乱,鼓舞了自己部队的士气之后,他又乘敌混乱溃逃之机,适时组织指挥部队实施猛烈追击,大败隋军,活捉敌将屈突通段志玄身为将领,能够临危不惧,率先冲锋陷阵,这种自我牺牲精神固然可嘉,然而更为可贵的是,他能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作用,积极创造歼敌的有利战机,并且不失时机地指挥部队进行反击这是促使唐军变被动为主动,实现“乱而取之”的重要原因

译文

大凡对敌作战,如果敌人行列阵势紊乱不齐,士卒喧哗混乱不堪,应当立即出兵进攻它,就有利于我军取胜诚如兵法所说:“敌人混乱不堪时,我就乘机攻取它

(隋末李渊起兵之初),其部将段志玄随同刘文静率军于潼关抵抗隋将屈突通的进攻刘文静所部被屈突通的部将桑显和打败,军营已经溃散这时,段志玄率领二十名骑兵赶来救援,奋力冲杀,击斩隋军数十人但在回身返还之时,脚部为敌人乱箭所伤因怕引起部众思想波动,所以段志玄不但忍受伤痛不言,而且三番五次地率先冲入敌阵,奋力拚杀,致使桑显和军大乱,刘文静部队士气重新振作,并乘敌军大乱,勇猛冲击,大破之屈突通兵败而逃,段志玄与众将跟踪追击,将他活捉过来

原文

凡与敌战,若敌人行阵不整,十卒喧哗,宜急出兵以击之,则利法曰:“乱而取之

唐段志玄从刘文静拒屈突通于潼关,文静为通将桑显和所败,军营已溃,志玄率二十骑赴之,击杀数十人而还还为流矢中足,虑众心动,忍而不言,更入贼阵者再三显和军乱,大军因而复振,击大破之[及屈突通之遁,志玄与诸将追而擒之]

注释

乱而取之:语出孙子兵法·计篇

段志玄:唐将齐州临淄(今山东淄博东北)人隋末从李渊起兵,官至郢州刺史唐朝建立后,随李世民讨王世充破窦建德等作战有功,升任左骁卫大将军镇军大将军,封褒国公

刘文静: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字肇仁隋末为晋阳令李渊于太原起兵,他参与定计唐朝建立后,任民部尚书,领陕东道行台左仆射后因不满位居裴寂之下,李渊听信裴寂谗言而将其杀害

屈突通:雍州长安(今陕西西安)人,隋朝时任右武候车骑将军左骁卫大将军大业十三年(公元617年)在潼关与李渊部队作战中,被段志玄所俘唐建国后,任兵部尚书,封蒋国公

潼关:关隘名位于今陕西潼关县北,当陕西山西河南三省要冲

本篇乱战,马本及唐本均无史例引文,今据汪本乱战补入,其史例出自旧唐书·段志玄传,又见新唐书·段志玄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