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二 官政二

船闸

原文
淮南漕渠筑埭以畜水不知始于何时旧传召伯埭谢公所为按李翱来南录唐时犹是流水不应谢公时已作此埭天圣监真州排岸司右侍禁陶鉴始议为复闸节水以省舟船过埭之劳是时工部郎中方仲荀文思使张纶为发运使表行之始为真州闸岁省冗卒五百人杂费百二十五万运舟旧法舟载米不过三百石闸成始为四百石船其后所载浸多官船至七百石私船受米八百余囊囊二石自后北神召伯龙舟茱萸诸埭相次废革至今为利余元丰中过真州江亭后粪壤中见一卧石乃胡武平为水闸记略叙其事而不甚详具

注释

淮南宋代设有淮南东路和淮南西路即今江苏安徽的长江以北淮河以南地区

漕渠可作漕运用的渠道一说这里指邗沟即江苏淮安至仪征的一段古运河

埭(dài)

召(shào)伯埭在今江苏扬州邵伯镇

谢公即谢安东晋时任宰相

李翱人名字习之唐时进士曾任国子博士史馆修撰等职

天圣宋仁宗赵祯年号(1023-1032年)

排岸司掌管河渠水利的官员

工部封建时代中央官制六部之一掌管营造工程

郎中汉代以后中央六部都设司各司长官称郎中

文思使掌管文思院的官员宋代置文思院掌管手工艺制造

冗卒多余的士卒

石(dàn)古代计量单位一百二十斤为一石

渐渐

囊二石每袋装两石

相次废革先后废弃不用了

粪壤这里指污泥秽土污泥

胡武平即胡宿字武平曾任扬子尉知湖州枢密副使太子少师等

译文

淮南的漕运水道采用修筑水坝来蓄水的办法也不知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传说召伯埭是东晋时谢安所修筑的但是查阅李翱来南录的有关记载可知唐朝时召伯埭那儿还是畅通的河流因此不可能在谢安时就修筑起了这座水坝宋仁宗天圣年间监管真州的排岸司右侍禁陶鉴才开始提议修建复闸来调节水位落差以解决船只通过水坝的困难当时工部郎中方仲荀和文思使张纶担任正副发运使上表请求朝廷推广这种做法于是才修建了真州复闸每年可节省五百名差役一百二十五万杂费按照老的船运方法每条船装米不超过三百石复闸修成后一开始可以装载四百石后来装载量逐步增加官船可以达到七百石私家船只可以装到八百多袋每袋重二石从此以后北神召伯龙舟茱萸等水坝都相继废除旧制改用新法水运的便利作用直到今天还在发挥我曾于元丰年间路过真州在江亭后面的污泥中发现了一块倒地的石碑那上面刻的是胡武平所撰的真州水闸记很简略地记述了建闸的事情不过不够详细具体

张杲卿断案

原文
张杲卿丞相知润州有妇人夫出外数日不归忽有人报菜园井中有死人妇人惊往视之号哭“吾夫也”遂以闻官令属官集邻里就井验是其夫与非众皆以井深不可辨请出尸验之公曰“众皆不能辨妇人独何以知其为夫”收付所司鞠问果奸人杀其夫妇人与闻其谋

注释

张杲(ɡǎo)卿即张升字杲卿宋韩城人

润州古州名即今江苏镇江

号哭连喊带叫地大声哭哭而有声大声哭

闻官即“使官府闻”让官府得知也就是“向官府报案”的意思

文中指张杲卿

所司所掌管的官署

鞠(jū)问审问通“鞫”审讯犯人

与闻参与谋划知道情况

译文

张杲卿在润州担任知州时有个妇女的丈夫外出多日没有回家突然有人告知一处菜园的井里有死人这个妇女很吃惊地过去一看放声大哭道“这是我的丈夫啊”于是报告了官府张杲卿就让他的下属官员把这个妇女的邻居们召集到井边辨认井里的死人是不是这个妇女的丈夫大家都认为井深看不清而无法辨认请求打捞出尸体再查验张杲卿说“这么多人都分辨不清为什么这个妇女偏偏就能知道井里的死人是她丈夫呢”于是就将这个妇女抓起来交给有关官员进行审讯发现果然是这个妇女的奸夫杀了她的丈夫她也参与了这桩谋杀案

范仲淹重农抑商

原文
庆历议弛茶盐之禁及减商税范文正以为不可茶盐商税之入分减商贾之利耳行于商贾未甚有害也今国用未减岁入不可阙既不取之于山泽及商贾须取之于农与其害农孰若取之于商贾今为计莫若先省国用国用有余当先宽赋役然后及商贾弛禁非所当先也其议遂寝

注释

庆历宋仁宗赵祯的年号(1041-1048年)

解除免除

茶盐之禁文中指对私营茶盐的禁令

范文正范仲淹

国用这里是指国家的用度

岁入指每年的税收收入

通“缺”缺少

赋役田赋力役的合称封建时代除地租外还要调用民力若干天称为力役后世也可另收丁税代替劳役清代以后赋役则成为田租的专称

停止平息

译文

宋代庆历年间有人提议要放宽盐和茶叶专卖的禁令以及削减商人的赋税范仲淹认为不可行因为征收盐和茶叶税仅仅是分掉商人的一部分利润而已对商人征税并没有(对商人的利益)造成多大损害如今朝廷的各项开支没有减少每年的税收是不可缺少的如果不向茶山盐池和商人征收就必然要向农民收取与其损害农民(的利益)倒不如还是向商人征税当前解决问题的办法不如先节省国家的各项开支国家的用度有了盈余就应该先宽减对农民的税收和劳役然后才可以考虑到商人因此开放私营茶叶和盐的禁令减免商人的税收都不是眼前急办的事情于是为商人减税的议论也就平息了

三公宰相王钦若

原文
真宗皇帝南衙日开封府十七县皆以岁旱放税即有飞语闻上欲有所中伤太宗不悦御史探上意皆露章言开封府放税过实有旨下京东西两路诸州选官覆按内亳州当按太康成平两县是时曾会知亳州王冀公在幕下曾爱其识度常以公相期之至是遣冀公行仍戒之曰“此行所系事体不轻不宜小有高下”冀公至两邑按行甚详其余抗言放税过多追收所税物而冀公独乞全放人皆危之明年真宗即位首擢冀公为右正言仍谓辅臣曰“当此之时朕亦自危惧钦若小官敢独为百姓伸理此大臣节也”自后进用超越卒至入相

注释

飞语蜚语指无根据的话

提拔

译文

真宗皇帝任开封府尹时开封府十七个县都因为当年干旱而减免了租税当即就有流言飞语传到太宗皇帝的耳朵里想中伤真宗太宗不高兴御史们观察出皇上的心意就都上书批评说开封府减免租税太过头皇上下旨让京东西两路各州选派官员去复查其中亳州应当复查太康成平两个县当时曾会任亳州知州王钦若是他的幕僚曾会欣赏王钦若的学识涵养常常认为他将来会做到三公宰相这次曾会就派遣王钦若前往并且叮嘱他说“此行关系重大不能有丝毫差错”王钦若到了那两个县寻访调查非常仔细其余地方的官员都危言租税减免过多要求追缴应缴纳的租税而唯独王钦若请求将租税全免人们都认为他这么做很危险第二年真宗即位首先提拔王钦若为右正言并且对辅政的大臣说“在那个时候朕自己也恐惧不安钦若一名小官却敢于独自为百姓伸张正义这是大臣才有的气节”从此以后王钦若被破格提拔任用最终做到了宰相

吏无常禄

原文
天下吏人无常禄唯以受赇为生往往致富者熙宁三年始制天下吏禄而设重法以绝请托之弊是岁京师诸司岁支吏禄钱三千八百三十四贯二百五十四岁岁增广至熙宁八年岁支三十七万一千五百三十三贯一百七十八自后增损不常皆不过此数京师旧有禄者及天下吏禄皆不预此数

注释

吏人文中泛指一般官员古代百官通称吏汉以后开始把职位低微的官员称为吏

向来从来

常禄经常性的固定的俸禄恒久经常

赇(qiú)贿赂

熙宁宋神宗赵顼年号(1068-1077年)

规定制定

京师京城

天下文中与京师相对指除了京城官吏以外的官员

参与干预文中是“一并计算在内”的意思

译文

天下公吏一向没有固定的俸禄只靠受贿为生而往往有因此而致富的熙宁三年朝廷始制定天下吏人的俸禄而设立违者重罚的法律以杜绝请托受贿的弊端这一年京师各部门全年支出了吏禄钱三千八百三十四贯二百五十四文此后年年增加到熙宁八年全年支出了三十七万一千五百三十三贯一百七十八文后来有时增加有时减少没有定额而年支出都不超过这个数京师原先有些吏人有俸禄以及京师以外各地吏人的俸禄都不包括在这个数字之内

国朝茶利

原文
国朝茶利除官本及杂费外净入钱禁榷时取一年最中数计一百九万四千九十三贯八百八十五内六十四万九千六十九贯茶净利卖茶嘉祐二年收十六万四百三十一贯五百二十七除元本及杂费外得净利十万六千九百五十七贯六百八十五客茶交引钱嘉祐三年除元本及杂费外得净利五十四万二千一百一十一贯五百二十四四十四万五千二十四贯六百七十茶税钱最中嘉祐元年所收数除川茶钱在外通商后来取一年最中数计一百一十七万五千一百四贯九百一十九钱内三十六万九千七十二贯四百七十一钱茶租嘉祐四年通商立定茶交引钱六十八万四千三百二十一贯三百八十后累经减放至治平二年最中分收上数八十万六千三十二贯六百四十八钱茶税最中治平三年除川茶税钱外会此数
注释

交引钱商人在边关缴纳钱财或者粮草按价值所领取的文券称为“交引”交引可以到内地的官府领取现钱或者领取茶叶盐进行销售获利领取现钱的交引称“钱交引”领取茶叶的称“茶交引”领取盐的称“盐交引”

通商允许商人自由买卖

译文

本朝从茶叶贸易中所获取的利润除开官府的本钱以及杂费外净收入在官府专卖时取一年的平均数净收入是一百九万四千九十三贯八百八十五文其中六十四万九千六十九贯是茶净利卖茶嘉祐二年收入十六万四百三十一贯五百二十七文除原来的本钱及杂费外获得净利十万六千九百五十七贯六百八十五文商人所缴纳的茶交引钱嘉祐三年除本钱及杂费外获得净利五十四万二千一百一十一贯五百二十四文四十四万五千二十四贯六百七十文是茶税钱嘉祐年间元年所收茶税钱数是平价数其中四川地区的茶钱没有计算在内允许商人自由经销茶叶以后取一年的平均数有一百一十七万五千一百四贯九百一十九钱其中三十六万九千七十二贯四百七十一钱茶租嘉祐四年允许商人经销茶叶制定茶交引钱六十八万四千三百二十一贯三百八十文后来屡经减免到治平二年取中间数就得到了上面的数额八十万六千三十二贯六百四十八钱茶税治平三年的数额是平价数除开四川的茶税钱以外总计得到这一数额

宋代茶法

原文
本朝茶法乾德二年始诏在京建州蕲口各置榷货务五年始禁私卖茶从不应为情理重太平兴国二年删定禁法条贯始立等科罪淳化二年令商贾就园户买茶公于官场贴射始行贴射法淳化四年初行交引罢贴射法西北入粟给交引自通利军是岁罢诸处榷货务寻复依旧至咸平元年茶利钱以一百三十九万二千一百一十九贯三百一十九为额至嘉祐三年凡六十一年用此额官本杂费皆在内中间时有增亏岁入不常咸平五年三司使王嗣宗始立三分法以十分茶价四分给香药三分犀象三分茶引六年又改支六分香药犀象四分茶引景德二年许人入中钱金银谓之“三说至祥符九年茶引益轻用知秦州曹玮就永兴凤翔以官钱收买客引以捄引价前此累增加饶钱至天禧二年镇戎军纳大麦一斗本价通加饶共支钱一贯二百五十四乾兴元年改三分法支茶引三分东南见钱二分半香药四分半天圣元年复行贴射法行之三年茶利尽归大商官场但得黄晚恶茶乃诏孙奭重议罢贴射法明年推治元议省吏勾覆官勾献等皆决配沙门岛元详定枢密副使张邓公参知政事吕许公鲁肃简各罚俸一月御史中丞刘筠入内内侍省副都知周文质西上阁门使薛昭廓三部副使各罚铜二十斤前三司使李谘落枢密直学士依旧知洪州皇祐三年算茶依旧只用见钱至嘉祐四年二月五日降敕罢茶禁

注释

建州今福建建瓯汉口今属湖北武汉市蕲口今湖北蕲春蕲州镇

从不应为情理重法律用语指不遵守禁私贩茶法令者按犯罪情节严重的条款从重处罚

贴射法宋代官买官卖茶叶的一种转换方式指商人若能贴补缴纳官府买卖茶叶应得的净利息钱则允许其直接向茶场园户采购茶叶贩卖

交引即茶引盐引等商人“入中”的凭证

通利军行政区划名治今河南浚县东

王嗣宗(944-1021)字希阮汾州(今山西汾阳)人历官三司使御史中丞三分法参见上卷“三说法”条

三说并见上卷“三说法”条

曹玮(973-1030)字宝臣灵寿(今属河北)人宋将领官至签书枢密院事

永兴永兴军今陕西西安

捄(jiù)同“救”

加饶钱即加耗钱以各种损耗为名多收的费用

镇戎军今陕西固原

黄晚恶茶发黄及晚于季节采摘的质量低的茶叶行贴射法则商人但买好茶政府因坏茶无法出售而亏损茶利

孙奭(962-1033)字宗古须城(今山东东平)入官至兵部侍郎

勾献三司吏人沙门岛在今山东蓬莱西北海中宋代为流放罪犯之处

张邓公即张士逊(964-1049)字顺之光化军(今湖北光化)人官至宰相封邓国公

吕许公即吕夷简(979-1044)字坦夫开封人官至宰相封许国公

鲁肃简即鲁宗道(966-1029)字贯之亳州谯(今安徽亳县)人官至参知政事卒谥肃简

刘筠(971-1031)字子仪大名(今属河北)人官至翰林学士

李谘(-1036)字仲询新喻(今江西新余)人官至户部侍郎三司使

译文

本朝的茶法乾德二年始诏令在京师建州汉口蕲口各设置榷货务五年始禁止私贩茶叶不服从禁令的按犯罪情节严重的条款处罚太平兴国二年修订禁止私贩茶叶的法令条例始定出科罪的等级以处罚犯禁者淳化二年允许商人到种茶的园户买茶官府在设置榷货务的茶场收取榷茶的利息始推行贴射法淳化四年首次实行交引措施停止贴射法商人向西北边境输纳粮食即给以交引这一措施自通利军开始实行这一年曾罢去各地的榷货务不久又恢复如旧至咸平元年茶税钱以一百三十九万二千一百一十九贯三百一十九文为定额下至嘉祐三年凡六十一年行用这一定额官府的本钱及各种杂费都计算在内中间有的年份增收有的年份亏损年收入不固定咸平五年三司使王嗣宗开始创立三分法以茶价为十分计算四分支付香药三分支付犀牛角和象牙三分支付茶引六年又改为六分支付香药犀牛角和象牙四分支付茶引景德二年允许商人以钱金银入中当时称为“三悦”到大中祥符九年茶引越来越不值钱朝廷采纳秦州知州曹玮的建议在永兴军凤翔府用国库钱收购商人手中的茶引以挽救茶引的价格在此之前还屡次增支加耗钱到天禧二年镇戎军缴纳大麦一斗本价及加耗总共支出现钱一贯二百五十四文乾兴元年又改变三分法支付茶引三分东南现钱(到东南地区领取的现钱)二分半香药四分半天圣元年重新实行贴射法实行三年之后茶叶贸易的利润尽归于大商人官卖茶场只得到发黄晚采的劣质茶叶于是诏令孙奭重新审议废罢贴射法第二年追究查处先前建议复行贴射法的三司官吏勾覆官勾献等皆判决流放沙门岛原详定官枢密副使张邓公参知政事吕许公鲁肃简各罚扣一个月的俸禄御史中丞刘筠入内内侍省副都知周文质西上阁门使薛昭廓及户部盐铁度支三副使各罚铜二十斤前三司使李谘撤销枢密直学士的贴职仍依旧任为洪州知州皇祐三年茶税依旧只用现钱缴纳至嘉祐四年二月五日又发布敕令解除茶禁

评析

笔谈·官政门两卷原载共有34条涉及茶法盐法钱法赋税制度物价平衡京师供米之数漕运陆运治水赈灾边境守备行政区划变动法令司法案例吏禄驿站制度馆职的职责等内容其中大部分条目是与国家财政有关系的而言茶法盐法尤详并有具体的统计数字可以看出这些多是沈括在担任三司使时所掌握的资料具有重要的经济史料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