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七 书画

“耳鉴”与“揣骨听声”

原文

藏书画者多取空名偶传为钟陆之笔见者争售此所谓“耳鉴”又有观画而以手摸之相传以谓色不隐指者为佳画此又在“耳鉴”之下谓之“揣骨听声

注释

指魏晋南朝著名书法家钟繇王羲之和画家顾恺之陆探微

争售指争相购买

隐指也称“隐手”为宋人俗语指物体表面看似平整或看不清的物体本以为该是平整的用手去摸却有高低不平的感觉犹今言“硌手”此以画作言之而谓“色不隐指”意指画面上的着色看上去似乎颜料堆积而抚摸它却没有凸起的感觉

揣骨听声本意指盲人占卜者靠手摸揣测人的骨相又听人的声音以判断人的贵贱吉凶

译文

收藏书画作品的人往往只注重书画家的名声偶然传闻某幅作品为钟陆的手笔见到者就争相购买这就叫做“耳鉴”又有观画而用手去摩挲的相传以为画布不硌手指的为佳画这又在“耳鉴”之下被称为“揣骨听声”

善求古人心意

原文

欧阳公尝得一古画牡丹丛其下有一猫未知其精粗丞相正肃吴公与欧公姻家一见曰“此正午牡丹也何以明之其花披哆而色燥此日中时花也猫眼黑睛如线此正午猫眼也有带露花则房敛而色泽猫眼早暮则睛日渐中狭长正午则如一线耳”此亦善求古人心意也

注释

欧阳公欧阳修

正肃吴公即吴育谥号正肃

披哆(chǐ)文中指花朵完全开放花瓣散开散开张开口的样子

房敛文中是“花冠收紧”的意思花房指花瓣的总体也就是花冠

眼珠文中指瞳孔

译文

欧阳修曾经得到一幅牡丹丛古画牡丹丛下方画有一只猫欧阳修不知道这幅画的好坏优劣丞相吴育跟欧阳修是亲家一见到这幅画就说“这画的是正午时分的牡丹凭什么知道的呢花朵完全开放花瓣散开而且花的色泽显得干燥这是正午时的花猫眼睛里黑瞳仁像条线这是正午时的猫眼假如是早上带露的花那就应该花冠收拢色泽鲜亮猫的瞳孔早上和傍晚是圆的时间越接近中午就越狭长到正午时分就细得像一条线了”这就是善于研究揣摩古人作画的笔意

高益匠心

原文

相国寺旧画壁乃高益之笔有画众工奏乐一堵最有意人多病琵琶者误拨下弦众管皆发“四”字琵琶“四”字在上弦此拨乃掩下弦误也余以谓非误也盖管以发指为声琵琶以拨过为声此拨掩下弦则声在上弦也益之布置尚能如此其心匠可知

注释

相国寺也叫大相国寺在今河南开封始建于北齐原名大建国寺后被毁唐代重建后改称相国寺宋代再次重建后称大相国寺规模宏大史载其“中庭两庑可容万人”每月开放五次作为买卖货物的大市场后又几度废毁重建或重修现存庙宇为清乾隆年间重修

高益宋代涿郡(今河北涿州)人宋太宗时授翰林待诏善画佛道鬼神汉族及别族人马

一堵这里指一面墙壁上的壁画

意趣意味

以之为病即认为……有毛病

乐器名后引申为管乐器的统称文中指笛箫之类的管乐器

“四”字古代工尺谱中的一个音工尺是我国古代音乐记谱时表示音阶的符号的总称辽史·乐志中载“……其声凡十曰五合……”

弹奏乐器时拨弦的用具

遮掩挡住

文中用作连词用于连接上一层意思表示原因要注意将这种用法与“盖”的副词用法加以区别“盖”作副词时表示“大概”“大约”的意思

发指抬起指头文中指弹奏管乐器时抬起按孔的手指头使琵琶发出声音

拨过拨子划过文中指弹奏琵琶时拨子在弦上划过使琵琶发出声音

布置古人论画的专用名词指画面内容的分布安排

心匠独特的构思设计后来也写作“匠心”

译文

大相国寺的旧壁画是高益的真迹有一面墙上的一幅众乐工演奏音乐的壁画最有意味观画的人多半会认为画中弹奏琵琶的人错拨了下弦因为所有的管乐器都在发“四”这个音而琵琶上的“四”字应该在上弦这画中人所持的拨子是遮掩着下弦的画错了我认为不是画错了因为管乐器是在按孔的指头抬起时发声而琵琶则是在拨子从弦上划过时发声这画中的拨子遮掩住下弦(说明刚从上弦划过)那么发声的弦应该正是上弦高益作画的布局安排尚且能如此他的匠心独运之处是可以推知的

书画之妙

原文

书画之妙当以神会难可以形器求也世之观画者多能指摘其间形象位置彩色瑕疵而已至于奥理冥造者罕见其人如彦远画评“王维画物多不问四时如画花往往以桃芙蓉莲花同画一景”予家所藏摩诘画袁安卧雪图有雪中芭蕉此乃得心应手意到便成故造理入神迥得天意此难可与俗人论也谢赫“卫协之画虽不该备形妙而有气韵凌跨群雄旷代绝笔”又欧文忠盘车图诗“古画画意不画形梅诗咏物无隐情忘形得意知者寡不若见诗如见画此真为识画也

注释

彦远即张彦远唐后期书画评论家字爱宾猗氏(今山西临猗南)人开元间宰相张嘉贞后人历官员外郎著有历代名画记法书要录

王维(701-761)字摩诘蒲州(今山西永济)人官至尚书右丞为盛唐著名诗人及画家

谢赫南朝齐梁时人著有古画品录

卫协晋初画家时有“画圣”之名

此处所引欧阳修诗原是和梅尧臣而作的大意是说古人绘画注重意境不注重形似梅尧臣的诗则强调写实追求平淡的风格咏物直露而不含蓄对于绘画上的“忘形得意”了解的人少作诗如果过分求实则不如学学“忘形得意”的办法以意境为主使人读一首诗如同看一幅画尧臣(1002-1060)字圣俞宣城(今属安徽)人官至员外郎

译文

书画作品的奥妙之处当从心领神会的意境上体悟难以仅从形迹的相似性上寻求世上观赏绘画作品的人大都不过能指摘画中的事物形象配备位置及色彩运用等方面的瑕疵而已至于确实能够在冥冥中领会优秀画作的深刻意境和哲理的罕见其人如张彦远的画评言说“王维画景物多不问四时节令如画花往往将不同季节开花的桃芙蓉莲花等画于同一幅景物图上”我家收藏的摩诘所画袁安卧雪图有雪中芭蕉这是得心应手的创作意趣到处便可成画所以能够达理入神深得天机本性这是难以与普通人理论的谢赫说“卫协的画虽然不能完全精妙逼真地绘出事物的外在形象而有生动的神气和韵味所画超越竞起的名家可称是空前绝后的作品”欧阳文忠公的盘车图诗又说“古画画意不画形梅诗咏物无隐情忘形得意知者寡不若见诗如见画”这些都是真正懂得绘画奥妙之所在的言论

王维黄梅出山图

原文

王仲至阅吾家画最爱王维画黄梅出山图盖其所图黄梅曹溪二人气韵神检皆如其为人读二人事迹还观所画可以想见其人

注释

王仲至即王钦臣(约1035-1101)字仲至宋城(今河南商丘)人历官开封府尹集贤殿修撰以藏书著称

黄梅即唐高僧弘忍(602-675)俗姓周黄梅(今属湖北)人为禅宗第五祖曹溪即唐高僧慧能(638-713)俗姓卢弘忍弟子后在韶州(今广东韶关)曹溪传道为禅宗第六祖

译文

王仲至观赏我家的藏画最喜欢王维画的黄梅出山图这是由于所画黄梅曹溪二人气韵神情和约束检点的态度都像他们的为人阅读传记所载二人的事迹再看王维所画可以想见二人的真实形象

画工画佛光之谬

原文

画工画佛身光有匾圆如扇者身侧则光亦侧此大谬也但见雕木佛不知此光常圆又有画行佛光尾向后谓之“顺风光”此亦谬也佛光乃定果之光虽劫风不可动岂常风能摇哉

注释

佛身光为佛造像时以佛身为中心画出一圈辉光称佛光

古汉语中可用作第三人称代词指他他们

雕木佛用木头雕刻的佛像

常圆一直是圆的永久的固定的

定果文中是“修成正果”的意思

劫风毁灭之风佛教用语“劫波”的简称古印度佛教传说认为世界若干万年毁灭一次并重新开始这样一个轮回的周期叫做一劫佛经认为劫包括成空四个时期叫做四劫到坏劫时会有火风三灾出现世界将归于毁灭文中所说的劫风就是指的坏劫之风

常风普通的风普通的平常的

译文

画工画佛身的辉光有时画作扁圆状扇形的如果佛身侧转时那辉光也侧转这就大错特错了他们大概只见到过木雕的佛像而已不知道这种圆形的辉光是固定不变的还有人画行走的佛把那辉光的尾部画得拖向后方叫什么“顺风光”这也是错误的佛的辉光是修成定果的光即使是遇到能毁灭一切的劫风也不会动摇哪里是寻常之风所能吹动的啊

宋迪论山水画“活笔”

原文

度支员外郎宋迪工画尤善为平远山水其得意者平沙雁落远浦帆归山市晴岚江天暮雪洞庭秋月潇湘夜雨烟寺晚钟渔村落照谓之“八景”好事者多传之往岁小窑村陈用之善画迪见其画山水谓用之曰“汝画信工但少天趣”用之深伏其言“常患其不及古人者正在于此”迪曰“此不难耳汝先当求一败墙张绢素讫倚之败墙之上朝夕观之观之既久隔素见败墙之上高平曲折皆成山水之象心存目想高者为山下者为水坎者为谷缺者为涧显者为近晦者为远神领意造倪然见其有人禽草木飞动往来之象了然在目则随意命笔默以神会自然境皆天就不类人为是谓‘活笔’”用之自此画格得进

注释

宋迪字复古洛阳人历官度支员外郎善画寒林松石尤善平山远水作画崇尚意境苏轼曾称其画“妙绝一时”

陈用之“之”亦作“智”郾城(今属河南)人仁宗天圣中为图画院祗候未久罢归居小窑镇世人多称之为“小窑陈”善画佛道人马山川林木而偏于精详

倪(huǎnɡ)然通“恍然”忽然领悟的样子

译文

度支员外郎宋迪精工绘画尤其擅长平山远水其得意作品平沙雁落远浦帆归山市晴岚江天暮雪洞庭秋月潇湘夜雨烟寺晚钟渔村落照称为“八景”喜欢的人多为传播往年小窑村陈用之善于绘画宋迪见其山水画对他说“你的画确实精工但缺少自然情趣”用之深深叹服他这话“我常担心自己的画不及古人正在于这一点”宋迪说“这点不难做到你可以先找一堵破败的墙壁对着墙壁张起一幅白色丝绢的大画布然后倚在败墙上早晨晚上日出日落时都看败墙在画布上的投影观看得久了隔着画布就能见到败墙的上部高低平凹曲曲折折都能变幻成山水的景象心目一体而存想败墙高处是山低处是水凹陷处是山谷缺口处是山涧显豁处是近景模糊处是远景神会而意到忽然发现败墙上都是人物禽兽草木飞动往来的景象全然历历在目于是随意命笔默然画出心领神会的意象自然画中的意境就都天然而成不似人为的造作这就叫做‘活笔’”用之自此以后绘画的格调得以不断进步

徐铉善小篆

江南徐铉善小篆映日视之画之中心有一缕浓墨正当其中至于屈折处亦当中无有偏侧处乃笔锋直下不倒侧故锋常在画中此用笔之法也铉尝自谓“吾晚年始得竵匾之法”凡小篆喜瘦而长竵匾之法非老笔不能也

注释

徐铉(917-992)字鼎臣广陵(今江苏扬州)人初仕南唐为大臣入宋后历官给事中

竵(wāi)匾读作“歪扁”小篆书法如传统所称的“铁筋篆”一般喜正直瘦长然过正而无偏侧皆长而无扁圆则显得呆板竵匾之法盖折衷隶法于篆书虽有歪扁之笔而不失正是为难得

译文

南唐徐铉善于小篆书法对着日光看他的小篆作品笔画的中心都有一缕浓墨恰在笔画的正中至于笔画的曲折之处这缕浓墨也在正中没有偏侧到笔画两边的这是由于笔锋直行既不倒退也不偏斜所以笔锋常在笔画的正中这是小篆书法正宗的运笔法度徐铉曾自称“我到晚年才摸索出竵匾之法”凡是小篆一般喜欢瘦而长折衷使用歪扁的运笔法度非具有老到经验的书法家不能做到

吴道子画圆光

原文

名画录“吴道子尝画佛留其圆光当大会中对万众举手一挥圆中运规观者莫不惊呼”画家为之自有法但以肩倚壁尽臂挥之自然中规其笔画之粗细则以一指拒壁以为准自然均匀此无足奇道子妙处不在于此徒惊俗眼耳

注释

名画录五代张僧繇著

吴道子唐代著名画家阳翟(今河南禹州)人唐玄宗时任内教博士改名道玄世称画圣其绘画技法对后世影响很大尤其擅长画佛教和道教人物

运规转动圆规转动

倚壁靠近墙壁在古汉语中有一个义项就是“靠近”如李白诗明堂赋“岌嵩喷伊倚日薄月”中的“倚”

拒壁抵住墙壁文中是指画线条时伸出一个手指抵住墙壁来固定画笔与墙壁的距离从而画出粗细相等的线条

译文

名画录里说“吴道子曾经绘制佛像留下一圈佛光不画等到举行盛典的时候当着成千上万人的面举起手来一挥而就佛光圆得就像用圆规所画一般众人无不惊叹”画家绘制圆形自有办法只要将肩头靠近墙壁尽量伸长臂膀挥手画圆(所画的圆)自然像用圆规画出的一样画家控制笔画粗细的方法就是由握笔之手的一个手指抵住墙壁作为保持距离的标准画出的线条自然粗细均匀这些都不足为奇吴道子绘画的高妙之处并不在于这些地方只不过令俗人之眼感到惊异罢了

晋宋人墨迹

原文

宋人墨迹多是吊丧问疾书简唐贞观中购求前世墨迹甚严非吊丧问疾书迹皆入内府士大夫家所存皆当日朝廷所不取者所以流传至今

译文

现存的两晋及刘宋时人物的书法真迹大都是吊丧问疾的书信之类唐代贞观年间搜访购求前世书法真迹的措施非常严格只要不是吊丧问疾的书信之类全都入于皇宫的内府如今士大夫家所收藏的都是当时朝廷所不收的所以能够流传到现在

徐熙与黄筌

原文

国初江南布衣徐熙伪蜀翰林待诏黄筌皆以善画著名尤长于画花竹蜀平黄筌并子居宝居寀居实弟惟亮皆隶翰林图画院擅名一时其后江南平徐熙至京师送图画院品其画格诸黄画花妙在赋色用笔极新细殆不见墨迹但以轻色染成谓之“写生”徐熙以墨笔画之殊草草略施丹粉而已神气迥出别有生动之意筌恶其轧己言其粗恶不入格罢之熙之子乃效诸黄之格更不用墨笔直以彩色图之谓之“没骨图”工与诸黄不相下筌等不复能瑕疵遂得齿院品然其气韵皆不及熙远甚也

注释

徐熙金陵(今江苏南京)人南唐时不仕后入宋与黄筌并为五代宋初花鸟画不同流派的代表人物

黄筌(约903-965)字要叔成都人仕前后蜀入宋官至太子左赞善大夫与诸子及弟惟亮并善花鸟画自成一派

译文

本朝立国之初江南处士徐熙后蜀翰林待诏黄筌都以善画著名尤其擅长画花竹后蜀平定后黄筌及诸子居宝居寀居实以及弟惟亮都入宋而隶籍于翰林图画院擅画名于一时此后江南平定徐熙被征至京师也送到图画院供职品评他们的绘画风格黄氏父子兄弟画花妙在着色用笔极为鲜艳细致几乎看不到墨迹只以淡淡的色彩染成他们自称为“写生”徐熙画花则是用墨笔画的特别潦草然后在水墨上略施彩色神气便迥然而出别有一番生动的韵味黄筌妒忌徐熙超过自己就说徐熙的画粗糙拙劣不入流徐熙遂被罢去图画院待诏的职事徐熙之子于是仿效诸黄的风格更不用墨笔而直接用彩色来画称所画为“没骨图”且精工与诸黄不相上下黄筌等也不再能指摘其瑕疵因而得以列入图画院入品的作品中然而所谓“没骨图”的气韵已远不及徐熙的作品

学书法度

原文

予从子辽喜学书尝论曰“书之神韵虽得之于心然法度必资讲学常患世之作字分制无法凡字有两字三四字合为一字者须字字可拆若笔画多寡相近者须令大小均停所谓笔画相近如‘殺’字乃四字合为一当使‘乂’‘木’‘几’‘又’四者大小皆均如‘尗’字乃二字合当使‘上’与‘小’二者大小长短皆均若笔画多寡相远即不可强牵使停寡在左则取上齐寡在右则取下齐如从‘口’从‘金’此多寡不同也‘唫’即取上齐‘釦’则取下齐如从‘尗’从‘又’及从‘口’从‘胃’三字合者多寡不同则‘叔’当取下齐‘喟’当取上齐如此之类不可不知”又曰“运笔之时常使意在笔前此古人良法也

注释

沈辽(1032-1085)字叡达曾任酒税市舶司军资库等监官因事下狱被流放擅长诗文书法

译文

我的侄子沈辽喜欢学书法曾经议论说“书法的神韵虽然要有悟性才能体会到然而规矩法度是一定要靠讲论学习的常见世人写字的毛病在于合体字各部分的拆合安排没有章法凡是一字有用两个字或三四个字合成的应该使字字可拆开如果笔画的多寡相近的要使它们大小匀称所谓笔画的多寡相近如‘殺’字是四个字合为一字的应当使‘乂’‘木’‘几’‘又’四者的大小都均匀又如‘尗’字是两个字合为一字的应当使‘上’与‘小’二者的大小长短都均匀如果笔画的多寡相差较多则不可牵强地使之均匀笔画少的在左就在上面取齐笔画少的在右就在下面取齐如从‘口’从‘金’这是笔画多寡不同的二者合成‘唫’字即在上面取齐合成‘釦’字则在下面取齐又如从‘尗’从‘又’及从‘口’从‘胃’都是三个字合成一字的两边笔画的多寡不同则‘叔’字应当在下面取齐‘喟’字应当在上面取齐诸如此类都不可不知道”又说“运笔的时候要常使每一笔的书写法度在落笔之前已在心中形成这是古人练习书法的良好方法

王羲之乐毅论石刻

原文

王羲之书旧传唯乐毅论乃羲之亲书于石其他皆纸素所传唐太宗裒聚二王墨迹乐毅论石本在其后随太宗入昭陵朱梁时耀州节度使温韬发昭陵得之复传人间或曰公主以伪本易之元不曾入圹本朝入高绅学士家皇祐中绅之子高安世为钱塘主簿乐毅论在其家予尝见之时石已破缺末后独有一“海”字者是也其家后十余年安世在苏州石已破为数片以铁束之后安世死石不知所在或云苏州一富家得之亦不复见今传乐毅论皆摹本也笔画无复昔之清劲羲之小楷字于此殆绝遗教经之类皆非其比也

注释

昭陵唐太宗陵墓

温韬华原(今陕西耀县)人唐末为华原镇将降于后梁曾盗发唐诸帝陵墓后唐明帝时被赐死

圹(kuànɡ)墓穴

高绅鄞县(今属浙江)人为真宗朝宰相王钦若亲戚曾屡任馆职又历转运使经略使等

译文

王羲之王羲之的书法作品旧时相传只有乐毅论是王羲之亲笔书写上石的其他都是以纸本或绢本流传的唐太宗搜集王羲之父子的墨迹只有乐毅论的石刻尚在后来太宗去世时被随葬于昭陵朱氏后梁时耀州节度使温韬盗发昭陵得到乐毅论石刻才使之复传于世间也有人说此石刻在随葬时被太宗公主用伪造的石刻调换了真石刻原不曾入墓穴此石刻到本朝入于高绅学士家皇祐年间高绅之子高安世为钱塘主簿乐毅论石刻在其家我曾见到过此时石刻已破损残缺其文最末只剩一个“海”字的那一块就是此后十余年高安世家在苏州石刻已破裂为好几片用铁箍箍在一起后来安世死去石刻也不知所在或说石刻流落到了苏州的一个富豪家里然而也没有人再见到过现在流传的乐毅论都是石刻本的摹本笔画已没有先前石刻本的清劲之风羲之的小楷字作品大概到此就绝迹了至于遗教经之类则都不能和这幅作品相比

董源巨然山水画

原文

江南中主有北苑使董源善画尤工秋岚远景多写江南真山不为奇峭之笔其后建业僧巨然祖述源法皆臻妙理大体源及巨然画笔皆宜远观其用笔甚草草近视之几不类物象远观则景物粲然幽情远思如睹异境如源画落照图近视无功远观村落杳然深远悉是晚景远峰之顶宛有反照之色此妙处也

注释

江南中主即南唐皇帝李璟(916-961)942年即位后为后周所攻去帝号改称“江南国主”

董源南唐画家字叔达钟陵(今江西进贤)人擅长水墨山水画为当时南方山水画流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巨然五代宋初画家初为江宁开元寺僧后随南唐后主降宋入汴京居开宝寺继承董源水墨山水画风而有发展世称“董巨”

译文

江南中主在位时有北苑使董源擅长绘画尤其精工于秋天雾霭远景的画作多描写江南的真山真水而不用奇特峻峭的笔法后来建业僧人巨然继承董源的画法都达到出神入化的境界大体董源及巨然的水墨画作都应该远观他们的用笔甚为潦草靠近观看几乎不似物类形象远看则景物粲然呈现寄托幽远的情思使人如目睹胜境奇观如董源所画的落照图近看不见有什么功夫远观则村村落落邈然深邃悠远全是一派日落远山时的晚景远方的峰顶宛然有落日返照的霞光这正是他的画作的奇妙之处

评析

此门主要是谈书画鉴赏的但涉及书法绘画理论及技巧保存了重要的书画史资料多为后世书画学著作所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