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与实战[孙武第六]

求之而不穷者天下奇才也天下之士与之言兵而曰我不能者几人求之子言而不穷者几人言不穷矣求之于用而不穷者几人

连续向他提出问题而难不倒他这样的人就是天下的奇才了同天下的士人谈论用兵的事而说“我不会用兵”这样的人能有几个在这些人中向他连续提出问题而难不倒他的又能有几个在理论上难不倒他但用他来领兵打仗而能够始终不遭到失败的又能有几个

至于说领兵打仗而能始终不遭到失败的人我还从来没有见过哩

孙武写了孙子兵法十三篇后世所有的军事家都把他当作老师来崇敬

依照我的看法孙武是谈论兵法的杰出人物他的书论述奇特权变秘密机智这些用兵的技巧真是神出鬼没妙不可言自古以来那些谈论用兵的著作极少能比得上的因而揣测他作为出色的军事家一定具有应付敌人的无穷才能不知道他领兵打仗却不能每战必胜而且和他在书中谈的相距甚远

当吴王阖庐攻入郢都(楚都在今湖北省江陵县)的时候是以孙武为统帅的等到秦国和楚国联合打败吴国的军队后来越王勾践又率大军践踏了他的国家外祸内患一旦接踵而来吴王(指夫差)奔走而不及自救之时孙武却对消除这些祸乱一筹莫展假如依据孙武自己的书来责求他的过失大概有如下三条

·九地篇说“把威武加在敌人头上就要使他不能同别国结交”然而孙武却使秦国能够听到申包胥(春秋时楚国大夫姓公孙封于申故称申包胥吴兵入郢都申包胥至秦求救哭于秦廷七日七夜秦终于出兵救楚大败吴军)的话出兵援救楚国对吴国没有忌惧之心这就太不威武了这是孙武的第一条过失

·作战篇又说“长久出兵在外就会使军队疲惫挫伤锐气力量耗尽物资枯竭那样别国就会乘你危机时而起兵进攻你”而孙武在吴王阖庐九年(公元前506年)冬季攻打楚国到十年秋季才返回可以说是“长久出兵在外”了越国人能够不乘其国内空虚而攻入吴国吗这是孙武的第二条过失

·作战篇又说“战士奋勇杀敌是由于愤怒”孙武纵容伍子胥(春秋时楚国人后奔吴为大夫终因直谏而死)伯嚭(也是楚国人后奔吴夫差时为太宰越灭吴杀伯嚭)鞭打楚平王(姓毕熊氏初名叶疾即位后改名居在位十三年)的尸体发泄一个匹夫的私忿用对敌人的侮辱来激怒敌人这就是司马戌(即沈尹戌楚国左司马)子西(楚平王子名申时为令尹)子期(亦楚平王子子西之弟名结时为大司马)所以用誓死的决心来向吴国报仇的原因勾践攻占吴国不去毁坏吴王的祖坟而吴国人民却顺从他田单(战国时齐国人燕军攻齐占领七十余城仅莒即墨二城未破即墨守将战死城中人民推田单为将军田单用计大破燕军收复所有被占城市因功封安平君)欺诈燕军使他们掘了齐人的坟墓因而激起了齐国人民的奋发斗争精神他们的智谋远在孙武之上孙武不明白这个道理这是他的第三条过失

但是当吴军开始讨伐楚国时能够很快就攻入鄂都正是由于利用伍子肯伯嚭唐国(春秋时诸侯国都城在今湖北省随县西北唐城镇)蔡国(春秋时诸候国都城在今河南省新蔡县蔡二国国君均曾被楚囚禁受辱)对楚国的愤怒和楚国子瓦(即囊瓦字子常曾为楚国令尹)的不仁孙武的功绩也是很少有的孙武自己写的书尚且不能自己熟练运用因而遭到这样的失败更何况那种愚蠢地只知学习孙武的某些过时的教条理论皮毛的人呢怎么可以用他们来领兵打仗呢

吴起(战国时卫国人著名军事家著有吴子一书属兵家)与孙武是一样的人都著书谈论兵法世人将他们并称叫做“孙吴”然而吴起书中谈论用兵不注重法制文字粗糙简略没有统领全书的纲纪不及孙武的书语言精练而意思详尽天下所有的用兵理论都可在孙子兵法中找到最终的本源

但是吴起开始被鲁国任用就大破齐军后来到了魏国又能战胜秦国军队到了楚国后使楚国再次称霸诸侯可是孙武的所作所为反而造成了那种失败的结局可见书上的理论本来就是不能够完全信赖的

假如在外面指使一个男仆在家里管理一个侍女这是一个没有才智的普通人也会做到的难道还一定要别人来教导吗至于率领三军这样众多的人关闭营门以求自固有时还是会发生骚乱这是由于三军人数太多使自己思想产生迷乱的缘故

善于治军的将帅指挥三军那样众多的人和使用一个男仆一个侍女并无多少区别所以他的心力经常有余裕以一个人的心胸来承当统帅三军这样众多士兵的重任还总是觉得其中宽宽的尚有余地这就是韩信所说的“领兵越多越容易办”的原因

所以用兵难道有什么特别的道术吗只不过是能不为士兵的人数众多所困惑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