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文·悲士不遇赋

译注/支菊生

【说明】

汉书·艺文志著录,司马迁有赋八篇,但大都不传,只有这篇悲士不遇赋保存在唐欧阳询等编纂的艺文类聚卷三十之中文约二百字,是否全文,已无从考察

汉初以来,文人多不得志,因而常有感叹怀才不遇生不逢时的作品在司马迁之前,董仲舒就已写过士不遇赋,此后“士不遇”就成了文人作品中常见的题目司马迁这篇赋虽然很短,但表达的思想已很明确,一是叹“士生之不辰”,二是不甘于“没世无闻”前者与他人的同类作品一样,反映了当时文人的普遍情绪后者则是司马迁本人特有的衷曲,与报任安书一脉相通因此,本篇大致也应是受刑之后所作

司马迁不以赋见称,但他生当大赋盛行的时代,流风所及,其赋作也必能达到一定水平这篇短赋虽不能与名家之赋相提并论,但也还是颇具特色的其中的反复铺陈排比对偶,正是司马相如以来汉赋的主要特征句式的规整与有节奏的变化比司马相如似乎又向前发展了一步

译文

我悲叹士人的生不逢时,自愧顾盼身影孤独一人时常约束自己,使言行合于礼,唯恐志向与行为默默无闻自信才质很高而世情不正,将至死都永远辛勤虽有形相但不能彰显于世,空有才能却不得展示于人为何困厄与通达容易使人迷惑,美与恶确实很难辨清时光悠长而没有穷尽,我将只能屈而不能伸让那些公心为国的人都和我相同啊,私心为自己的人自己去悲哀吧!天道那么精微啊,哎呀又那么疏阔人间事理显而易见,只有互相倾轧和侵夺贪生怕死,是品质的卑贱爱贵轻贫,是智虑的混乱明白透澈,是胸中豁达开朗胡涂迷乱,是内心生了毒害我的心意,明智的人已能猜想到我的言论,明智的人定能把它入选终身默默无闻,古人当作羞耻早晨知道了真理晚上就死去,谁能说不该如此逆与顺循环往复,忽而没落忽而兴起没有人事先就造下洪福,也没有人起始就遇到大祸委身于自然,最终还是归为一体啊!

【原文及注释】

悲夫士生之不辰<1>,愧顾影而独存恒克己而复礼<2>,惧志行之无闻谅才韪而世戾<3>,将逮死而长勤<4>虽有形而不彰,徒有能而不陈何穷达之易惑<5>,信美恶之难分时悠悠而荡荡<6>,将遂屈而不伸使公于公者彼我同兮<7>,私于私者自相悲兮<8>天道微哉<9>,吁嗟阔兮<10>人理显然,相倾夺兮好生恶死,才之鄙也<11>好贵夷贱<12>,哲之乱也炤炤洞达<13>,胸中豁也<14>昏昏罔觉<15>,内生毒也我之心矣,哲已能忖<16>我之言矣,哲已能选没世无闻<17>,古人惟耻朝闻夕死<18>,孰云其否逆顺还周<19>,乍没乍起<20>无造福先,无触祸始委之自然<21>,终归一矣!

注释

<1>生之不辰:出生没遇到好时辰一般以此表示所生之世未遇明主贤君或未逢盛世,所谓“士不遇”主要就是这个含意语出诗经·大雅·桑柔 <2>克己:抑制约束自己的言行复礼:合于礼的要求“克己复礼”出自论语·颜渊 <3>谅:信 才韪:才质美好韪(wěi,伟):善戾(lì,力:违背,引申为不正常 <4>逮:及,达到 <5>穷:困厄 达:通达,显达 <6>悠悠:形容长久 荡荡:形容广阔无际 <7>公于公者:前公字动词,用公心对待后公字名词,指国家或朝廷 <8>私于私者:前私字,用私心对待后私字,指自己或自家 <9>天道:包含自然规律和天意两方面含意 微:精微,微妙 <10>吁嗟(xū juē,音虚决决,声阴平):感叹词 阔:疏阔 <11>才:品质 <12>夷:削平,引申为轻视 <13>炤(zhāo,昭)炤:同“昭昭”,明白 洞达:透彻 <14>豁(huò,或):豁达,开阔 <15>昏昏:胡涂 罔:同“惘”,恍惚,迷乱 <16>哲:哲人,明智的人 <17>没世:死,终身“没世无闻,古人惟耻”两句本论语·卫灵公:“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18>朝闻夕死:论语·里仁:“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意思是早晨知道了真理,晚上就死去也可以呀这里也可理解为与上文的“没世无闻”相应,即把“闻”解为“闻名” <19>还周:循环还,通“环” <20>乍:忽而按,清严可均编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文选江淹诣建平王上书注,在此句下补入“理不可据,智不可恃”两句 <21>委:托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