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世家·管蔡世家第五

译注/赵叔

【说明】

司马迁在本书太史公自序一篇中介绍了本篇的主要内容和作者意图他说:“管蔡相武庚,将宁旧商及旦摄政,二叔不飨杀鲜放度,周公为盟太妊十子,周以宗强嘉仲悔过,作管蔡世家第五”本篇主要叙述周武王之弟管叔蔡叔事迹及蔡曹二国的兴灭历程,兼及武王兄弟的概括介绍

西周立国,实行以血缘关系维系统治的宗法制度,即把王室宗族分封为诸侯国,作为辅弼国王统治的政治力量但武王死后,成王年幼即位,周公旦摄政,引起了管叔蔡叔的怀疑不满他们利用自己封地内殷族余民的力量叛周,后被武力平息在本篇里,司马迁既从维护统一的立场出发,批评了管叔蔡叔的分裂行为,又委婉辩证地指出了二人叛国的真实思想根源:“疑周公之为不利于成王”司马迁没有象那些极端的卫道者一样,把管蔡之乱完全归咎于管蔡个人品质的顽劣,表现出太史公尊重史实不虚美不隐恶的实录精神和具有真知灼见的高度史识

其次,本篇通过对曹蔡两国几度兴亡的简练叙述,生动地再现出这两个小国在激烈兼并形势下的窘迫处境,以及两国统治阶级内部弑杀无已的尖锐斗争从一个特定的侧面反映了春秋战国时代的剧烈动荡和破国亡家相继的残酷现实

另外,本篇不拘成法,体圆用神,笔有繁简,表明了司马迁对历史编纂体例的灵活运用本篇名为“世家”,原应记载流传数世的诸侯太史公却把伯邑考成叔武霍叔处冉季载管叔鲜等无后或其后人不明的都连带介绍一是因为这些人与蔡叔度曹叔振铎均为武王兄弟二来这些人又不同于武王的其他两个弟弟周公旦卫康叔那样传国久远从有利于记叙史实的角度看,把这些有一定联系(兄弟关系)而又史实不多影响不大的人物论列在一起,以免失考,体现了太史公在结构设计上的匠心:以介绍十兄弟起,以管蔡之乱承,然后分述蔡曹两国以结篇中照应十兄弟的下落全篇脉络清晰井然有序

译文

管叔鲜和蔡叔度,都是周文王的儿子周武王的弟弟武王一母同胞的兄弟共有十人他们的母亲名叫太姒,是文王的正妻她的长子是伯邑考,以下依次是武王发管叔鲜周公旦蔡叔振曹叔振铎成叔武霍叔处康叔封,最小的是冉季载十兄弟中只有武王发和周公旦德重才高,是辅助文王的左膀右臂,所以文王不立伯邑考,而立次子发为太子文王死后,太子发即位,就是武王这以前伯邑考已经死了

武王战胜商朝的纣王平定天下以后,大封功臣和兄弟于是把管地分封给叔鲜,把蔡地分封给叔度并让二人做纣子武庚禄父的相,一起治理殷族遗民把鲁地分封给叔旦,同时让叔旦做周王朝的相,故称周公叔振铎封于曹地,叔武封于成地,叔处封于霍地当时康叔和冉季载年龄幼小,未受分封

武王死后,成王年幼继位,周公旦掌握国家大权管叔和蔡叔怀疑周公的作为不利于成王,于是扶持武庚一起叛乱周公旦按成王旨意征伐叛军,诛斩武庚,杀死管叔而流放蔡叔,流放时只给了蔡叔十乘车和刑徒七十人为随从又把南朝遗民分为二部:宋地一部分封给微子启,以接续殷人香火卫地一部,命康叔做卫国国君,就是卫康叔又把冉地分封给季载冉季康叔品行美善,因此周公举报康叔为周王的司寇,冉季做司空二人辅佐成王治理国家,美名传于天下

蔡叔度流放后死去其子名胡,胡一改其父旧行,尊德向善周公听说后,举荐他做鲁国的卿士,鲁国大治周公向成王建议,又把胡封在蔡地,以行蔡叔的岁时祭祀之礼,就是蔡仲,其余五叔各回封国,没有在周朝廷做官的

蔡仲死,其子蔡伯荒继位蔡伯荒死,其子宫侯继位宫侯死,其子厉侯继位厉侯死,其子武侯继位武侯时,周厉王丢了王位,逃到彘地,周公召公共同执政,有许多诸侯背叛周室

武侯死,其子夷侯继位夷侯十一年(前827),周宣王即位二十八年(前810),夷侯死,其子釐(xī,西)侯所事继位

釐侯三十九年(前771),周幽王被犬戎杀死,周室衰落东迁秦国开始被列为诸侯

四十八年(前762),釐侯死,其子共侯兴继位共侯二年(前760)死,其子戴侯继位戴侯十年(前750)死,其子宣侯措父继位

宣侯二十八年(前722),鲁隐公即君位三十五年(前715),宣侯死,其子桓侯封人继位桓侯三年(前712年),鲁国人杀了鲁隐公二十年(前695),桓侯死,其弟哀侯献舞继位

哀侯十一年(前684),先前,哀侯从陈国娶的夫人,这一年,息侯也从陈国娶了夫人,息夫人出嫁路过蔡国,哀侯表现极不尊重息侯怒,请求楚文王:“你带兵来征伐我国,我向蔡国求救,蔡兵必来援救,楚国借机攻打蔡国,必获胜利”楚文王照计而行,把蔡哀侯俘获带回楚国哀侯被扣留在楚九年,死于楚国共在位二十年,蔡人拥立哀侯之子肸(xī,西)为国君,就是缪(mù,木)侯

缪侯把妹妹嫁给齐桓公做夫人十八年(前657),齐桓公和夫人蔡女乘船游玩,夫人使劲晃船,桓公制止她,她还是晃个不停桓公大怒,把她送回娘家却并不断绝关系蔡侯也很生气,把其妹嫁了别人齐桓公一怒之下讨伐蔡国蔡国大败,缪侯被俘,齐国向南进军至楚国邵陵后来诸侯替蔡侯向齐桓公道歉,齐桓公才放蔡侯回国二十九年(前646),缪侯死,其子庄侯甲午继位

庄侯三年(前643),齐桓公死十四年(前632),晋文公在城濮大败楚军二十年(前626),楚国太子商臣杀其父成王,代立为君二十五年(前621),秦穆公死三十三年(前613),楚庄王即位三十四年(前612),庄侯死,其子文侯继位

文侯十四年(前598),楚庄王讨伐陈国,杀夏徵舒十五年(前597),楚围郑国,郑君投降,楚国又释放郑君二十年(前592),文侯死,其子景侯固继位

景侯元年(前591),楚庄王死四十九年(前543),景侯给太子般从楚国娶来媳妇,景侯又与儿媳通奸,太子杀死景侯,自立为君,就是灵侯

灵侯二年(前541),楚公子围杀国君郏(jiá,阳平“家”)敖自立为楚王,就是灵王九年(前534),陈国司徒招杀死陈哀公楚国派公子弃疾占领陈国,陈国灭亡十二年(前531),楚灵王借口蔡灵侯杀父,诱骗蔡灵侯到申地,预先埋伏甲兵,用酒宴招待灵侯灵侯醉后被楚人杀死,跟随灵侯的七十名士兵也遭刑受害楚灵王又命公子弃疾围住蔡国十一月,楚灭掉蔡国,任命弃疾做蔡公

楚灭蔡三年后,楚国公子弃疾杀了楚灵王,代其为君,就是平王平王找到蔡景侯的小儿子庐,立为蔡国国君,就是平侯这一年,楚国也恢复了陈国楚平王刚即位,打算亲近诸侯,所以让陈蔡国君的后人继君位

平侯九年(前522)死,蔡灵侯的孙子东国打跑平侯之子,自立为国君,就是悼侯悼侯的父亲是隐太子友友本是灵侯太子,平侯继位后杀了隐太子友因此平侯一死,隐太子的儿子东国就攻打平侯的儿子,自立为君悼侯三年(前519)死,其弟昭侯申继位

昭侯十年(前509)时去朝见楚昭王,带着两件漂亮皮衣,一件献给昭王,一件自己穿楚国令尹子常想要蔡昭侯那一件,昭侯不给子常就向楚昭王说昭侯的坏话,把昭侯扣留在楚国达三年之久后来蔡昭侯知其中原因,就把自己那件皮衣献给子常,子常接受皮衣后,才向楚王建议把昭侯放回国蔡侯回国后赶到晋国,请求晋国帮助蔡国攻楚

十三年(前506)春,昭侯和卫灵侯都在邵陵盟会蔡侯私下要求周大夫苌弘把蔡国在盟会上的位次排在卫国前面卫则派史䲡(qiū,秋)陈说卫康叔德高功大,于是卫国排位先于蔡国夏天,蔡国按晋国意愿灭掉沈国,楚王大怒,发兵攻蔡蔡昭侯派其子去吴国做人质,请吴国发兵共伐楚国冬天,蔡侯与吴王阖闾攻破楚国,进入楚都城郢因蔡侯痛恨子常,子常心中害怕,逃到郑国十四年(前505),吴国撤军,楚昭王光复楚国十六年(前503),楚国令尹计划攻蔡报仇,在向民众鼓动时泣不成声,蔡昭侯听说后十分恐惧二十六年(前493),孔子到蔡国楚昭王讨伐蔡国,蔡侯恐慌,向吴国告急吴王认为蔡国都城距吴国太远,要求蔡侯将其国都迁得离吴国近一些,以便于出兵相救蔡昭侯也不与大夫商量,暗中答应了于是吴国出兵救蔡,并把蔡国都城迁到州来二十八年(前491),昭侯要去朝见吴王,蔡国大夫们怕他再次迁都,就指使一个名叫“利”的盗贼杀死昭侯,然后又杀掉利以推诿杀君之罪,于是拥立昭侯之子朔为国君,就是成侯

成侯四年(前487),宋国灭掉曹国十年(前481),齐国的田常杀死国君齐简公十三年(前478),楚国灭掉陈国十九年(前472),成侯死,其子声侯产继位声侯十五年(前457)死,其子元侯继位元侯六年(前451)死,其子侯齐继位

侯齐四年(前447),楚惠王灭掉蔡国,蔡侯齐出逃,蔡国从此祭祀断绝,国家灭亡,比陈国晚灭亡三十三年

伯邑考的后人不知分封何处武王发的后人是周王,有本纪记载管叔鲜叛乱被杀,没有后代周公旦的后人是鲁国君主,有世家记载蔡叔度的后人是蔡国君主,有世家记载曹叔振铎的后人是曹国君主,有世家记载成叔武的后人不知下落霍叔处的后人分封于霍地,后被晋献公灭掉康叔封的后人是卫国君主,有世家记载冉季载的后代下落不明

太史公说:管叔蔡叔造反的事情,没有什么值得记载的但周武王死后,成王年幼,天下的人都怀疑周公,全仗成叔冉季等同母兄弟十人的辅助,才使天下诸侯共尊周室,所以把他们的事迹附记在世家

曹叔振铎是周武王之弟,武王战胜商纣后,就把曹地分封给叔振铎

叔振铎死,其子太伯脾继位太伯死,其子仲君平即位仲君平死,其子宪伯侯继位宪伯侯死,其子孝伯云继位孝伯云死,其子夷伯喜继位

夷伯二十三年(前842),周厉王逃往彘地

夷伯三十年(前835)死,其弟幽伯强继位幽伯九年(前826),其弟苏杀死幽伯,自立为国君,就是戴伯戴伯元年(前825),周宣王已即位三年戴伯三十年(前796)死,其子惠伯兕(sì,寺)继位

惠伯二十五年(前771),周幽王被犬戎杀死,王室东迁,越发衰微,诸侯纷纷背叛王室秦国在这一年开始被列为诸侯

惠伯三十六年(前760)死,其子石甫继位,其弟武杀掉石甫代立为君,就是缪公缪公三年(前757)死,其子桓公终生继位

桓公三十五年(前722),鲁隐公继位为君四十五年(前712),鲁人杀死隐公四十六年(前711),宋国的华父督杀死宋殇公和大夫孔父五十五年(前702),楚桓公死,其子庄公夕姑继位

庄公二十三时(前679),齐桓公开始做诸盟主,称霸天下

三十一年(前671),庄公死,其子釐公夷继位釐公九年(前662)死,其了昭公班继位昭公六年(前656),齐桓公战胜蔡国,顺势进军至楚国邵陵九年(前653),昭公死,其子共公襄继位

共公十六年(前637),原先时,晋公子重耳逃亡时经过曹国,曹共公对待他很不礼貌,甚至想看重耳那长得连在一块的肋骨曹大夫釐负羁劝止,共公不听,釐负羁只得暗中对重耳表示友好二十一年(前632),晋文公重耳讨伐曹国,把曹共公掳回晋国,却命令军队不得骚扰釐负羁一族所居之地有人劝晋文公:“当年齐桓公大会诸侯,连异姓国家都帮助他们重新复国现在您却囚禁曹君,消灭同姓国家这样做,以后怎能号令诸侯”晋文公才又把曹共公释放

二十五年(前628),晋文公死三十五年(前618),曹共公死,其子文公寿继位文公二十三年(前595)死,其子宣公强继位宣公十七年(前578)死,其弟成公负刍(chú,除)继位

成公三年(前575),晋厉公攻伐曹国,俘获曹成公带回晋国,第二年又放归五年(前573),晋国大夫栾书中行偃指使程滑杀死晋厉公二十三年(前555),成公死,其子武公胜继位武公二十六年(前529),楚公子弃疾杀死楚灵王,代立为君二十七年(前528),武公死,其子平公须继位平公四年(前524)死,其子悼公午继位这一年,宋郑四国都发生了火灾

悼公八年(前516),宋景公即位九年(前515),曹悼公去宋国朝会,被宋囚禁曹国大臣拥立悼公之弟野为君,就是声公悼公最终死在宋国,后来归葬于曹

声公五年(前510),曹平公之弟通杀声公自立,就是隐公隐公四年(前506),曹声公之弟露又杀隐公自立,就是靖公靖公四年(前502)死,其子伯阳继位

伯阳三年(前499),曹国都城里有一人做梦,梦见许多君子站在社宫那里商议灭掉曹国曹叔振铎制止了他们,让他们等待公孙强,众君子答应了叔振铎的要求做梦者天亮后找遍了曹国,也没有公孙强这个人做梦者就告戒他的儿子:“我死以后,你听说公孙强执掌政事,一定离开曹国,免遭祸事”等到伯阳即位后,喜好射猎六年(前496),曹国有个农夫公孙强也喜好射猎,猎得白雁献给伯阳,大谈射猎之道,借此商问政事伯阳高兴之极,非常宠幸公孙强,命他做司城来处理政务做梦者之子听说后,逃离了曹国

公孙强向曹伯陈说称霸诸侯的主张十四年(前488),曹伯听从公孙强的主意,背叛晋国,进犯宋国宋景公攻曹,晋国不救十五年(前487),宋灭掉曹,抓曹伯阳和公孙强回宋杀掉,曹国就灭亡了

太史公说:我通过探究曹共公不听信贤人釐负羁却宠幸后宫美女三百人高乘轩车的事,得知共公不树德政至于曹叔振铎托梦于人,岂不是想延长曹国命运吗无奈公孙强却不好好治理国家,曹叔振铎的祭祀香烟终于灭绝了

【原文及注释】

管叔鲜蔡叔度者,周文王子而武王弟也武王同母兄弟十人母曰太姒,文王正妃也<1>其长子曰伯邑考,次曰武王发,次曰管叔鲜,次曰周公旦,次曰蔡叔度,次曰曹叔振铎,次曰成叔武,次曰霍叔处,次曰康叔封,次曰冉季载冉季载最少同母昆弟十人<2>,唯发旦贤,左右辅文王,故文王舍伯邑考而以发为太子<3>及文王崩而发立<4>,是为武王伯邑考既已前卒矣<5>

注释

<1>正妃:古代王侯之妻称“妃”,正妃即王侯之正妻 <2>昆弟:兄弟 <3>舍:放弃古代王位采取嫡长子继承制,文王本应立伯邑考为太子,但因次子发贤能,故文王放弃长子而立次子为太子 <4>崩:古代帝王死称“崩” 立:帝王或诸侯即位称“立” <5>卒:死礼记·曲礼说:“天子死曰崩,诸侯曰薨,大夫曰卒”但史记中并不严格区分,天子也死也称“卒”或“死”,如“昭王南巡狩不返,卒于江上”,“厉王死于彘”

武王已克殷纣,平天下,封功臣昆弟<1>于是封叔鲜于管,封叔度于蔡:二人相纣子武庚禄父<2>,治殷遗民<3>封叔旦于鲁而相周,为周公封叔振铎于曹,封叔武于成,封叔处于霍康叔封冉季载皆少,未得封

注释

<1>封:古代帝王以土地爵位赐人 <2>相:辅佐 <3>治:统治 遗民:亡国之民

武王既崩,成王少,周公旦专王室<1>管叔蔡叔疑周公之为不利于成王<2>,乃挟武庚以作乱<3>周公旦承成王命伐诛武庚<4>,杀管叔,而放蔡叔<5>,迁之<6>,与车十乘<7>,徒七十人从<8>而分殷余民为二:其一封微子启于宋,以续殷祀<9>其一封康叔为卫君<10>,是为卫康叔封季载于冉冉季康叔皆有驯行<11>,于是周公举康叔为周司寇,冉季为周司空,以佐成王治<12>,皆有令名于天下<13>

注释

<1>专:专权 王室:古代中央政权,即朝廷此指周王朝 <2>为:行为本句意为,管蔡二叔怀疑周公专权的做法是想篡夺成王的王位 <3>挟:胁迫 作乱:制造叛乱 <4>承:秉奉本句说的是周公东征,平定管蔡叛乱之事,详见周本纪鲁周公世家 <5>放:流放 <6>迁:放逐 <7>与:给 乘:四匹马拉一辆车为一乘 <8>徒:犯罪服劳役之人 从:跟随 <9>祀:祭祀古人重视子孙传世长久,祭祀香火不绝此指周公虽诛武庚,仍以殷王族的支系微子封于宋,使殷族祭祀不至于断绝 <10>君:诸侯国的君主 <11>驯行:善行 <12>佐:辅助 <13>令名:美好的声誉

蔡叔度既迁而死其子曰胡,胡乃改行<1>,率德驯善<2>周公闻之,而举胡以为鲁卿士<3>,鲁国治<4>于是周公言于成王,复封胡于蔡,以奉蔡叔之祀,是为蔡仲余五叔皆就国<5>,无为天子吏者

注释

<1>行:行为 <2>率:遵循 驯:顺服 <3>举:选用 <4>治:社会安定太平 <5>余五叔:索隐认为五叔指管按管叔已诛,蔡叔流放而死,不能就国而且原文“是为蔡仲余五叔皆就国”,已把蔡仲列于五叔之外五叔似指曹冉季虽不以叔名,此处连带概言之此时五人先后分就封地,皆回各国至于康叔为司寇冉季为司空,是成王长大后周公已归政时的事卫康叔世家“成王长,用事,举康叔为周司寇” 就国:归国

蔡仲卒,子蔡伯荒立蔡伯荒卒,子宫侯立宫侯卒,子厉侯立厉侯卒,子武侯立武侯之时,周厉王失国,奔彘,共和行政<1>,诸侯多叛周

注释

<1>共和行政:公无前841年,周厉王因平民暴动逃离首都,周公召公共同执政,号称“共和执政”

武侯卒,子夷侯立夷侯十一年,周宣王即位二十八年,夷侯卒,子釐侯所事立

釐侯三十九年,周幽王为犬戎所杀<1>,周室卑而东徙<2>秦始得列为诸侯<3>

四十八年,釐侯卒,子共侯兴立共侯二年卒,子戴侯立戴侯十年卒,子宣侯措父立

注释

<1>周幽王宠幸褒姒而废太子及申后,申后父申侯联合缯国犬戎攻幽王,杀死在骊山下 <2>周室:周王朝的中央政权卑:衰微 东徙:周平王时,将首都由镐京(今陕西西安附近)迁往洛邑(今河南洛阳) <3>本句指,秦国原来列为诸侯,周平王东迁,秦襄公护送有功,周平王封襄公为诸侯

宣侯二十八年,鲁隐公初立<1>三十五年,宣侯卒,子桓侯封人立桓侯三年,鲁弑其君隐公<2>二十年,桓侯卒,弟哀侯献舞立

哀侯十一年,初<3>,哀侯娶陈<4>,息侯亦娶陈息夫人将归<5>,过蔡,蔡侯不敬<6>息侯怒,请楚文王<7>:“来伐我,我求救于蔡,蔡必来,楚因击之,可以有功<8>”楚文王从之,虏蔡哀侯以归哀侯留九岁<9>,死于楚凡立二十年卒<10>蔡人立其子肸,是为缪侯

注释

<1>前722年,鲁隐公以庶子身份摄政,详见鲁周公世家古史春秋从这一年开始记事 <2>弑:古代称子杀父母或臣杀君为“弑”前712年,鲁公子翚杀隐公,详见鲁周公世家 <3>初当初,原先指“哀侯娶陈”之事发生在以前,并非在本年 <4>娶陈:娶陈国女为妇 <5>归:出嫁 <6>不敬:指不礼貌的行为事见左传·庄公十年:息夫人出嫁经过蔡国,蔡侯说:“这是我的小姨子啊!”让息夫人停下相见,行为轻佻 <7>请:要求 <8>功:成效 <9>遛:滞留 <10>凡:总共

缪侯以其女弟为齐桓公夫人<1>十八年,齐桓公与蔡女戏船中<2>,夫人荡舟<3>,桓公止之,不止,公怒,归蔡女而不绝也<4>蔡侯怒,嫁其弟<5>齐桓公怒,伐蔡蔡溃<6>,遂虏缪侯,南至楚邵陵已而诸侯为蔡谢齐<7>,齐侯归蔡侯二十九年,缪侯卒,子庄侯甲午立

注释

<1>女弟:妹妹 <2>戏:游玩 <3>荡:摇晃 <4>归:使归此处指齐桓公把蔡女轰回娘家 绝:断绝(婚姻关系) <5>弟:即前文所说的蔡侯之女弟 <6>溃:败散 <7>谢:道歉

庄侯三年,齐桓公卒十四年,晋文公败楚于城濮二十年,楚太子商臣弑其父成王代立二十五年,秦穆公卒三十三年,楚庄王即位三十四年,庄侯卒,子文侯申立

文侯十四年,楚庄土伐陈,杀夏徵舒十五年,楚围郑,郑降楚,楚复醳之<1>二十年,文侯卒,子景侯固立

注释

<1>醳(shì,士):通“释”,释放

景侯元年,楚庄王卒四十九年,景侯为太子般娶妇于楚,而景侯通焉<1>太子弑景侯而自立,是为灵侯

灵侯二年,楚公子围弑其王郏敖而自立,为灵王九年,陈司徒招弑其君哀公楚使公子弃疾灭陈而有之十二年,楚灵王以灵侯弑其父,诱蔡灵侯于申,伏甲饮之<2>,醉而杀之<3>,刑其士卒七十人<4>令公子弃疾围蔡<5>十一月,灭蔡<6>,使弃疾为蔡公<7>

注释

<1>通:通奸此二句是追述景侯四十九年以前的事两年以前,郑大夫子产评论蔡景侯:“做国君却与儿媳妇通奸,没有做父亲的样子,必遭其子之殃”详见左传·襄公二十八年 <2>伏甲饮之:埋伏下武士后,让蔡侯饮酒蔡侯去申地以前,蔡国大夫曾劝阻说:“楚王贪婪而不守信用,只恨我蔡国不服现在给我们重礼而且甜言蜜语,这是引诱我们不如别去申地”蔡侯不听,终于遇害详见左传·昭公十一年 <3>醉而杀之:并非当时杀死左传·昭公十一年载:三月丙申“醉而执之”,“夏四月丁巳,杀之” <4>刑:用肉刑或杀害 <5>据左传·昭公十一年,四月公子弃疾帅师围蔡 <6>灭蔡:春秋·昭公十一年载,冬十一月丁酉,楚师灭蔡,俘获隐太子友至楚,杀之并用做祭祀的贡品司马迁则认为隐太子友被蔡平侯所杀当是根据不同的记载或传说参见下文注释 <7>蔡公:正义说:“蔡之大夫也”其意指蔡公并非蔡国君楚灭蔡以后,把蔡国当成自己的领地楚自称王,蔡公就是大夫,属楚王管辖

楚灭蔡三岁<1>,楚公子弃疾弑其君灵王代立,为平王平王乃求蔡景侯少子庐<2>,立之,是为平侯是年,楚亦复立陈楚平王初立,欲亲诸侯,故复立陈蔡后<3>

注释

<1>三岁:即前529年蔡灵侯十二年(前531)楚灭蔡,前530年蔡无国君,弃疾为蔡公,司马迁以此年为蔡平侯元年(前529),司马迁作平侯二年平侯共在位八年死,司马迁作“平侯九年卒” <2>求:寻找蔡景侯少子庐:一说为景侯曾孙灵侯孙隐太子友之子参见集解世本司马迁采用异说 <3>后:后代

平侯九年卒<1>,灵侯般之孙东国攻平侯子而自立<2>,是为悼侯悼侯父曰隐太子友隐太子友者,灵侯之太子,平侯立而杀隐太子<3>,故平侯卒而隐太子之子东国攻平侯子而代立,是为悼侯悼侯三年卒,弟昭侯申立

注释

<1>平侯在位其实只有八年(前529前522) <2>左传·昭公二十一年与司马迁说法不同左传为:楚臣费无极向东国索取贿赂,并向蔡国人说:“平侯之子朱现为蔡国君,但不听楚国命令,楚王将立东国为蔡君你们如不主动按楚王意思去做,楚国一定要攻伐蔡国”蔡人恐惧,于是驱逐平侯子朱,立东国为君朱向楚王诉说此事,楚王本想讨伐蔡国,又因费无极作梗,东国遂立司马迁当是采取异说 <3>左传·昭公十一年二十一年两次说隐太子是被楚灵王所杀司马迁当别有所据

昭侯十年,朝楚昭王,持美裘二,献其一于昭王而自衣其一楚相子常欲之,不与子常谗蔡侯,留之楚三年蔡侯知之,乃献其裘于子常子常受之,乃言归蔡侯蔡侯归而之晋,请与晋伐楚<1>

注释

<1>左传·定公三年载此事更详,现录于下:蔡昭侯为两佩与两裘以如楚,献一佩一裘于昭王昭王服之,以享蔡侯蔡侯亦服其一子常欲之,弗与,三年止之……蔡人闻之,固请,而献佩与子常子常朝,见蔡侯之徒,命有司曰:“蔡君之久也,官不共也明日礼不毕,将死”蔡侯归,及汉,执玉而沉,曰:“余所有及汉而南者,有若大川!”蔡侯如晋,以其子元与其大夫之子为质焉,而请伐楚

十三年春,与卫灵公会邵陵<1>蔡侯私于周苌弘以求长于卫<2>卫使史䲡言康叔之功德<3>,乃长卫夏,为晋灭沈<4>,楚怒,攻蔡蔡昭侯使其子为质于吴<5>,以共伐楚冬,与吴王阖闾遂破楚入郢<6>楚怨子常,子常恐,奔郑十四年,吴去而楚昭王复国十六年,楚令尹为其民泣以谋蔡<7>,蔡昭侯惧<8>二十六年,孔子如蔡<9>楚昭王伐蔡<10>,蔡恐,告急于吴吴为蔡远,约迁以自近,易以相救昭侯私许,不与大夫计<11>吴人来救蔡,因迁蔡于州来<12>二十八年,昭侯将朝于吴,大夫恐其复迁,乃令贼利杀昭侯<13>已而诛贼利以解过<14>,而立昭侯子朔,是为成侯

注释

<1>会:盟会,是许多诸侯的联席会议,有一国为盟主,需要进行在神前的歃(shà,煞)血仪式:即杀牲取血,塗口旁或含口中,以示信用歃血次序以先为尊 <2>长于卫:指歃盟次序在卫侯之前蔡国因自己的祖先蔡叔是卫侯祖先康叔的哥哥,所以要求次序在前 <3>史䲡:左传作“祝佗”二人皆字子鱼,疑司马迁误祝佗之言大意为:“先王都尚德不尚年,康叔虽比蔡叔小,但康叔做过周司寇,蔡叔未做过朝官,而且蔡叔曾参预叛乱谋犯王室而且晋文公践土之盟也是先卫后蔡”详见左传·定公四年 <4>邵陵之会,沈国未参加,晋国命蔡国讨伐四月,蔡大夫公孙姓带兵灭沈,把沈国国君嘉俘获至蔡国杀掉事详见左传·定公四年 <5>其子:名乾左传·定公四年载:“楚自昭王即位,无岁不有吴师蔡侯因之,以其子乾与其大夫之子为质于吴” <6>左传·定公四年载:“冬,蔡侯吴子唐侯共伐楚……五战,及郢” <7>令尹:指当时楚国令尹子西 <8>此事十二诸侯年表作十七年,言“子西为民泣,民亦泣,蔡昭侯恐” <9>孔子在蔡事迹,可参见孔子世家其最重要者为,陈蔡二国大夫率领徒役围孔子于郊外,孔子断粮 <10>应为昭侯二十五年事,参见十二诸侯年表左传·哀公元年曾详载此事:春,楚国为报吴蔡以前破国之仇,率陈许三国围蔡楚军距蔡都一里筑起堡垒,墙一丈厚两丈高围攻九昼夜,蔡人男女列队出降楚人命蔡迁于长江以北汝河以南,蔡人权且答应<11>此为楚军撤兵后之事左传·哀公元年:“蔡于是乎请迁于吴”杜预注:“楚既还,吴人更叛楚就吴为明年蔡迁州来传” <12>此事详见左传·哀公二年:“吴洩庸如蔡纳聘,而稍纳师师毕人,众知之蔡侯告大夫,杀公子驷以说哭而迁墓冬,蔡迁于州来”杨伯峻注:“蔡侯欲迁于吴,故与吴谋,因聘而纳吴师诸大夫不欲迁者,蔡侯杀公子驷以向吴解说,于是无人敢阻止矣”(杨伯峻春秋左传注第1618页) <13>孔子世家说:“前昭公欺其臣迁州来,后将往,大夫惧变迁,公孙翩射杀昭公左传·哀公四年也记载此事:“春,蔡昭公将如吴诸大夫恐其又迁也,承公孙翩而射之,入于家人而卒以两矢门之,众莫敢进文之锴(kǎi,凯)后至,曰:‘如墙而进,而杀二人’锴执宫而先,翩射之,中肘锴遂杀之放逐公孙辰而杀公孙姓公孙盱(xū,须)”所以(日)泷川资言史记会注考证卷三十五引梁玉绳说:“此‘利’字误索隐以利为贼名,妄”此处当为司马迁笔误 <14>解过:赎错,此处指推诿杀君之罪

成侯四年,宋灭曹十年,齐田常弑其君简公十三年,楚灭陈十九年,成侯卒,子声侯产立声侯十五年卒,子元侯立元侯六年卒,子侯齐立

侯齐四年,楚惠王灭蔡,蔡侯齐亡<1>,蔡遂绝祀<2>后陈灭三十三年

注释

<1>亡:逃亡 <2>绝祀:宗庙祭祀断绝,象征亡国

伯邑考,其后不知所封武王发,其后为周,有本纪言<1>管叔鲜作乱诛死,无后周公旦,其后为鲁,有世家言<2>蔡叔度,其后为蔡,有世家言<3>曹叔振铎,其后为曹,有世家言<4>成叔武,其后无所见<5>霍叔处,其后晋献公时灭霍<6>康叔封,其后为卫,有世家言<7>冉季载,其后世无所见<8>

注释

<1>本纪:指周本纪 <2>世家:指鲁周公世家 <3>世家:即指本篇 <4>世家:即指本篇 <5>叔武封于成,又作“郕”春秋隐公五年,卫师入郕隐公十年,齐人郑人入郕庄公八年,(鲁)师及齐师围郕,郕降于齐师文公十二年,郕伯来奔皆有传但不知其国君名字谥号及年代世系 <6>前661年,晋献公灭霍参见十二诸侯年表晋世家 <7>世家:指卫康叔世家 <8>国语·周语中富辰在周襄王十七年(前636)曾提到冉季之国灭亡由于郑姬可见前此其国已亡

太史公曰:

管蔡作乱,无足载者然周武王崩,成王少,天下既疑,赖同母之弟成叔冉季之属十人为辅拂<1>,是以诸侯卒宗周<2>,故附之世家言

注释

<1>拂:通“弼”,辅佐 <2>卒宗周:终于以周王朝为宗主

曹叔振铎者,周武王弟也武王已克殷纣,封叔振铎于曹

叔振铎卒,子太伯脾立太伯卒,子仲君平立仲君平卒,子宫伯侯立宫伯侯卒,子孝伯云立孝伯云卒,子夷伯喜立

夷伯二十三年,周厉王奔于彘

三十年卒,弟幽伯强立,幽伯九年,弟苏杀幽伯代立,是为载伯戴伯元年,周宣王已立三岁三十年,载伯卒,子惠伯兕立

惠伯二十五年,周幽王为犬戎所杀,因东徙,益卑,诸侯畔之<1>秦始列为诸侯

三十六年,惠伯卒,子石甫立,其弟武杀之代立,是为缪公缪公三年卒,子桓公终生立

注释

<1>畔:通“叛”

桓公三十五年,鲁隐公立四十五年,鲁弑其君隐公四十六年<1>,宋华父督弑其君殇公,及孔父五十五年,桓公卒,子庄公夕姑立

庄公二十三年,齐桓公始霸<2>

注释

<1>四十六年:应为“四十七年”,参见十二诸侯年表 <2>霸:通“伯”,做诸侯的盟主

三十一年,庄公卒,子釐公夷立釐公九年卒,子昭公班立昭公六年,齐桓公败蔡,遂至楚召陵九年,昭公卒,子共公襄立

共公十六年,初,晋公子重耳其亡过曹<1>,曹君无礼,欲观其骈胁<2>釐负羁谏<3>,不听,私善于重耳<4>二十一年,晋文公重耳伐曹,虏共公以归,令军毋入釐负羁之宗族闾<5>或说晋文公曰<6>:“昔齐桓公会诸侯,复异姓<7>今君囚曹君,灭同姓<8>,何以令于诸侯”晋乃复归共公

注释

<1>事在共公十五年十二诸侯年表列此事于十六年,亦误详见杨伯峻考证(春秋左传注第407页) <2>骈胁:肋骨长得连成一块 <3>谏:劝止国语·晋语四详载其谏辞如下:负羁言于曹伯曰:“夫晋公子在此,君之匹也,不亦礼焉”曹伯曰:“诸侯之亡公子其多矣,谁不过此!亡者皆无礼者也,余焉能尽礼焉!”对曰:“臣闻之:爱亲明贤,政之干也礼宾矜穷,礼之宗也礼以纪政,国之常也失常不立,君所知也国君无亲,以国为亲先君叔振,出自文王,晋祖唐叔,出自武王,文武之功,实建诸姬故二王之嗣,世不废亲今君弃之,不爱亲也晋公子生十七年而亡,卿材三人从之,可谓贤矣,而君蔑之,是不明贤也谓晋公子之亡,不可不怜也比之宾客,不可不礼也失此二者,是不礼宾不怜穷也守天下之聚,将施于宜宜而不施,聚必有阙玉帛酒食,犹粪土也,受粪土以毁三常,失位而阙聚,是之不难,无乃不可乎君其图之”公弗听 <4>善:友好事详载左传·僖公二十三年如下:(重耳)及曹,曹共公闻其骈胁,欲观其裸浴,薄而观之釐负羁之妻曰:“吾观晋公子从者,皆足以相国若以相,夫子必返其国,返其国,必得志于诸侯得志于诸侯,而诛无礼,曹其首也子盍蚤自贰焉!”乃馈盘飧,置璧焉公子受飧反璧 <5>宗族闾:同族人聚居的里巷 <6>说:劝说 <7>指齐桓公于前659658两年中,,率诸侯把遭狄人破灭的卫国邢国恢复起来齐国是姜姓,卫邢二国是姬姓详见左传·僖公元年二年 <8>晋曹二国均为姬姓,灭曹即是灭国姓之国

二十五年,晋文公卒三十五年,共公卒,子文公寿立文公二十三年卒,子宣公强立宣公十七年卒,弟成公负刍立<1>

注释

<1>负刍杀宣公太子自立杜预春秋左传集解认为负刍是宣公庶子,近是左传·成公十三年详载其事如下:曹宣公卒于师曹人使公子负刍守,使公子欣时逆曹伯之丧秋,负刍杀其太子而自立也诸侯乃请讨之晋人以其役之劳,请俟他年冬,葬曹宣公既葬,子臧(公子欣时之字)将亡,国人皆将从之成公乃惧,告罪,且请焉乃反,而致其邑

成公三年<1>,晋厉公伐曹,虏成公以归<2>,已复释之<3>五年,晋栾书中行偃使程滑弑其君厉公二十三年,成公卒,子武公胜立武公二十六年,楚公子弃疾弑其君灵王代立二十七年,武公卒,子平公(顷)[须]立平公四年卒,子悼公午立是岁,宋郑皆火

注释

<1>成公三年:应为“成公二年”参见十二诸侯年表 <2>左传·成公十五年详载其事如下:春,会于戚,讨曹成公也执而归诸京师……诸侯将见子臧于王而立之子臧辞曰:“前志有之曰:‘圣达节,次守节,下失节’为君非吾节也虽不能圣,敢失守乎”遂逃,奔宋 <3>曹成公被释放在成公三年详见左传·成公十六年:曹人请于晋曰:“自我先君宣公即世,国人曰:‘若之何忧犹未弭’而又讨我寡君,以亡曹国社稷之镇公子,是大泯曹也先君无乃有罪手若有罪,则君列诸会矣君唯不遗德刑,以伯诸侯,岂独遗诸敝邑敢私布之”……曹人复请于晋晋侯谓子臧:“反,吾归而君”子臧反,曹伯归子臧尽致其邑与卿而不出

悼公八年,宋景公立九年,悼公朝于宋,宋囚之曹立其弟野,是为声公<1>悼公死于宋,归葬

声公五年,平公弟通弑声公代立,是为隐公<2>隐公四年,声公弟露弑隐公代立,是为靖公靖公四年卒,子伯阳立

注释

<1>声公:十二诸侯年表作“襄公”,恐非集解引除广曰:“一作‘声’” <2>世本春秋作悼伯卒,弟露立,谥靖公,无声公隐公记载索隐认为是二书失载,司马迁不误近是

伯阳三年,国人有梦众君子立于社宫<1>,谋欲亡曹曹叔振铎止之,请待公孙强,许之旦,求之曹,无此人梦者戒其子曰:“我亡,尔闻公孙强为政<2>,必去曹,无离曹祸<3>”及伯阳即位,好田弋之事<4>六年,曹野人公孙强亦好田弋<5>,获白雁而献之,且言田弋之说,因访政事<6>伯阳大说之<7>,有宠,使为司城听政<8>梦者之子乃亡去

注释

<1>社宫:诸侯祭祀地神之处 <2>为政:主持政事 <3>离:通“罹”,遭到 <4>田弋:射猎 <5>野人:农夫 <6>访:商问 <7>说:同“悦” <8>听政:处理政事

公孙强言霸说于曹伯<1>十四年,曹伯从之,乃背晋干宋<2>宋景公伐之,晋人不救十五年,宋灭曹,执曹伯阳及公孙强以归而杀之<3>曹遂绝其祀

注释

<1>霸说:成就霸业的主张 <2>背晋干宋:背叛晋国,干犯宋国 <3>左传·哀公八年载此事曲折如下:春,宋公伐曹将还,褚师子肥殿曹人诟之,不行师待之公闻之,怒,命反之,遂灭曹,执曹伯阳及司城强以归杀之

太史公曰:余寻曹共公之不用僖负羁<1>,乃乘轩者三百人<2>,知唯德之不建及振铎之梦,岂不欲引曹之祀者哉<3>如公孙强不修厥政<4>,叔铎之祀忽诸<5>

注释

<1>寻:探究 <2>乘轩者三百人:据晋世家载“美女乘轩者三百人”,可知这里指美女乘轩,极言曹共公之奢侈荒淫生活轩,供大夫以上所乘坐的一种前顶较高而有帷幕的车子 <3>引:延长 <4>如:奈,无奈的简说法厥:其 <5>忽:灭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