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广记前言

“国学”一说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西学东渐文化转型的历史时期此前中国的旧学在现代文明面前一败涂地曾国藩继承明儒传统身体力行通经致用后来又有张之洞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力图调和传统与现实的阴阳关系后来学术界兴起“整理国故”的热潮虽然与当时历史条件看似不协调实则是有深刻历史理性的提出学习西方“师夷长技以制夷”的魏源当时不但提出学习西方文明同时又提出要恢复两汉经学这看似极为矛盾其实正是魏源的高人之处此后正是在这样的基础上才有了中西交流的合理原则

当时国人有一种全盘否定国粹的倾向认为外国来的就是梅毒也是好的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中西文化冲突的进一步加剧,中国文化更加弱势,中国面临亡国灭种的危机,为了保国保种,以章太炎为代表的国粹派提出“保存国学”“振兴国学”的口号而新文化运动闯将之一胡适则在介绍杜威的实践主义时同时讲授中国哲学史在当时的历史氛围下国学概念产生后其意义内涵自然较复杂包括传统官方民间各种学问艺术技艺等但在狭义上国学之范围不脱经集四部同时四部中又以经学为首

国学又可称国故可译“GuoXue”(音译)“Sinology”(意译指中国学汉学因无别于汉族学而有争议)现在一般提到的国学是指以先秦经典及诸子学为根基涵盖了两汉经学魏晋玄学宋明理学和同时期的汉赋六朝骈文唐宋诗词元曲与明清小说并历代史学等一套特有而完整的文化学术体系因此广义上中国古代和现代的文化和学术包括历史思想哲学地理政治经济乃至书画音乐术数医学星相建筑等都是国学所涉及的范畴

论国学先明国学之义所谓必也正名乎善哉

今天关于传统文化的书写好像走向了两个极端要么过于通俗要么过于玄虚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国学的弘扬需要摆脱掉这两个极端走一条中间道路做到深入浅出微言大义虽然“文化热”“儒学热”“国学热”的浪潮此起彼伏但真正将自己的文化看做安身立命之本的人却是少之又少大家对待文化对待国学仍然没有走出经世致用急功近利的目的预设为什么要学国学因为国学对我有用为什么要读国学因为里面有智慧有技巧有升官发财的门路于是在今人的眼里国学已经蜕变成了赤裸裸的经世致用之术成了彻头彻尾的“用经”仅求其“用”不见其“体”将是最大的无用仅求其“术”而对国学的“道统”视而不见将是中国文化最大的悲哀为此国人已做过许多有益的探索

近代以后随着西学东渐我们在呼吸外来新鲜空气的同时也注意到了传统文化的流失故而对东西方文化进行冷静思考明确了传统文化不可动摇的根基地位沿袭先辈留下的宝贵文化遗产是可以弘扬中国民族特色文化进而促进当下时代的进步和发展在此我们只有安身立命谋求维新尚书中说“周虽旧邦其命维新”但是“周邦”所谓的“新命”不会自己从天上掉下来而是要靠人不断地去探幽发微阐发新意阐发新意不是凭空想象不是一味模仿而要推陈出新冯友兰先生说中国的哲学要“接着讲”不能“照着讲”而“接着讲”并不是空发臆想随意揣摩而是要以“照着讲”的方式和姿态去“接着讲”不如此就无法做到“阐旧邦以辅新命”国学亦是如此

整理国故是为了获得长足进步只有长足进步才能延续才能生生不息当然任何一种文化都包含着深刻的两面性所谓的精华和糟粕往往是纠结在一起的所以目前最迫切要做的仍然是平心静气地去了解我们的文化

为了弘扬国学使更多的人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我们精心为您编纂了这套“国学典藏”丛书这套丛书精选了历代文章中的典范之作于经集中选取精华部分予以汇编编者力图通过简明的体例精练的文字新颖的版式精美的图片等多种要素的有机结合全方位立体地解读中国国学的博大精深为读者打造一条走进国学的画廊感受国学独到的智慧

学贵力行圣贤文化的学习贵在把它落实到自己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去才能从中得到真实的利益愿此套丛书让您领略传统国学风景的同时与圣人促膝对话能够聆听到圣贤的教诲在聆听圣贤教诲的同时把圣人的教诲贯彻到生活中落实到一言一行中“多识前言往行以自蓄其德”我们也希望借着伟大文化的指引提升我们生命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