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格(下)

原文
0060句曲山五芝,求之者投金环二双于石间,勿顾念,必得矣第一芝名龙仙,食之为太极仙第二芝名参成,食之为太极太夫第三芝名燕胎,食之为正一郎中第四芝名夜光洞鼻,食之为太清左御史第五芝名料玉,食之为三官真御史

句曲山:在句容金坛两县交界处,茅山古名句曲山西汉时陕西茅氏三兄弟来山采药炼丹,救民济世因而后人改名为三茅山,简称茅山此东晋时葛洪在此炼丹著书齐梁时陶弘景不受梁武帝礼聘,隐居山中,创立了道教茅山派

译文

句曲山有五种吃了可以成仙的灵芝,想求得的人投金环二双于石间,不要顾念,必然可以得到第一芝名叫龙仙,吃了成为太极仙第二芝名参成,吃了可为太极太夫第三芝名燕胎,吃了成为正一郎中第四芝名夜光洞鼻,吃了成为太清左御史第五芝名料玉,吃了成为三官真御史

原文
0061真人用宝剑以尸解者,蝉化之上品也锻用七月庚申八月辛酉日,长三尺九寸,广一寸四分,厚三分半,杪九寸名子干,字良非

用宝剑尸解:参见参考文献出自云笈七签·卷八十四·尸解次第事迹法度子干良非:剑名也是剑解时祝语第一句杪:音秒末端良非子干:剑的名和字但用云笈七笺校此名作字,字做名

译文

学道的人用宝剑以尸解者,是蝉化成仙里的上品,锻剑时间用七月庚申八月辛酉这两天,剑长三尺九寸,宽一寸四分,厚三分半,末端宽九寸,剑名叫子干,字良非

【参考文献】云笈七签·造剑尸解法:真人用宝剑以尸解者,蝉化之上品也当自斋戒百日,乃使锻人,用七月有庚申日,八月有辛酉日,作精利剑使长三尺九寸,广一寸四分,厚三分半,以杪九寸为左右刃处,其柄任长短,取适也,头可安录环也,唯使长三尺九寸耳……密呼剑名字,祝曰:“良非子干,今以曲晨飞精相哺,以汝代身,使形无泄露,我当潜隐,汝暂入墓,五百年后,来寻我路今请别矣,慎勿相误,上登太极,言功八素”“剑字,子干,名良非若未用剑之时,眠卧常祝呼剑名字曰:“良非子干,神金挥灵使役百精,令我长生万邪不害,天地相倾

原文
0062青乌公入华山,四百七十一岁,十二试三不过后服金汋而升太极,以为试三不过,但仙人而已,不得真人位

青乌公:道藏·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卷之六:青乌公者,彭祖之弟子也身受明师之教,精审仙妙之理,乃入华阴山中学道积四百七十一岁,十二试之,有三不过后服金液而升天太极道君以为三试不过,仙人而已,不得为真人真人:无生无死,无虚无盈,是谓真人仙人:超脱尘世,有神通变化,长生不死,是谓仙人汋:音酌通酌这里指金溶液

译文

青乌公入华山学道,经过四百七十一年,受到十二次试验有三次通不过后来服金汁液而升仙入太极,因为有三次试验通不过,只能成仙人而已,不能得真人位置

原文
0063有傅先生入焦山七年,老君与之木钻,使穿一盘石,石厚五尺,曰:“此石穴,当得道”积四十七年,石穿,得神丹

真诰·甄命授第一:君曰:昔有傅先生者,其少好道,入焦山石室中积七年,而太极老君诣之,与之木钻,使穿一石盘厚五尺许,云穿此盘便当得道其人乃昼夜穿之,积四十七年,钻尽石穿,遂得神丹,乃升太清为南岳真人此有志之士也,子其识之,若有此试,慎勿言不能也焦山:在江苏省镇江市东北长江中,与金山对峙相传东汉处士焦先隐此,故名

译文

有位傅先生入焦山学道七年后,老君来了给他一把木钻,让他钻穿一块磐石,石厚五尺,老君说:“这块石头钻出洞穴,你就可以得道成仙”经过四十七年时间,傅先生钻穿石块,得到了成神的丹药

原文
0064范零子随司马季主入常山石室石室东北角有石匮,季主戒勿开零子思归,发之,见其家父母大小,近而不远,乃悲思,季主遂逐之经数载,复令守一铜匮,又违戒,所见如前,竟不得道

真诰·甄命授第一:范零子少好仙道,如此积年,后遇司马季主,季主将入常山中,积七年入石室,东北廨有石瓮,即是大瓮也,或可是石牖季主出行,则语之曰:慎勿开此,如此数数非一零子忽发视,下见其家父母,大小近而不远,乃悲思季主来还,乃遣之归后复取之,复使守一铜柜,又使勿发,零子复发之,如前见其家季主遣之,遂不得道此事乃入不可思议之境,然每当依此触类,慎之司马季主:楚人(今湖北一带),曾于长安东市卖卜参见0059条常山:位于浙西钱塘江上游

译文

范零子随司马季主入常山石室中修道石室的东北角有一个石柜,季主告戒他不要打开看范零子想回家,(趁司马季主不在)打开了石柜,在石柜里看见了自己家父母老幼,离自己不近也不远,就觉得悲伤思念,季主(回来了)连忙把范零子从石柜旁赶走经过几年,司马季主又让范零子看守一个铜柜(并告诫不许打开),范零子又违反告戒,再次看见家中亲人,因此竟然没有成仙

原文
0065卫国县西南有瓜穴,冬夏常出水,望之如练,时有瓜叶出焉相传苻秦时有李班者,颇好道术,入穴中行可三百步,廓然有宫宇,床榻上有经书见二人对坐,须发皓白班前拜于床下,一人顾曰:“卿可还,无宜久住”班辞出至穴口,有瓜数个,欲取,乃化为石寻故道得还至家,家人云:“班去来已经四十年矣

卫国:(约前1042-前209年)周武王灭商后,封其同母弟(文王第八子)于康邑,史称康叔,姬姓康叔后裔先后建都于朝歌楚丘帝丘野王,辖地大致为现在的河南北部与河北南部一带苻秦:(351-394年)苻健建国廓然:赵本作‘朗然’

译文

卫国县西南方有个瓜穴,不论冬夏经常出水,远远看上去如一匹白布挂在那里,偶尔有瓜叶顺水流出来相传苻秦时有位叫李班的人,颇好道术,进入瓜穴中前行约三百步,突然变大空旷如宫室,床榻上置放有经书并看见二人对面坐着,胡须头发都银白了李班上前拜于床下,其中一个人看着他说:“你可以回去了,这里不宜久住”李班就告辞出来了走到洞穴口,看见有几个瓜,他想摘取,瓜就变化为石头了李班寻找原先来的路回了家到家,家里人说:“李班这一去一回已经过了四十年啦

原文
0066长白山,相传古肃然山也岘南有钟鸣,燕世桑门释惠霄者,自广固至此岘,听钟声,稍前,忽见一寺,门宇炳焕,遂求中食见一沙弥,乃摘一桃与霄须臾,又与一桃,语霄曰:“至此已淹留,可去矣”霄出,回头顾,失寺至广固,见弟子,言失和尚已二年矣霄始知二桃兆二年矣

长白山:这里指在山东泰山东麓的山,主峰在邹平肃然山:在山东莱芜县西北六十里,泰山东麓也,汉武帝元封元年,封泰山,禅泰山下址东北肃然山,即此莱芜县志今讹为宿岩山岘:小而高的山燕世:这里当指慕容燕广固:在今山东青州西北

译文

长白山,相传就是古时的肃然山岘南有钟鸣响,慕容世家有个后人出家当了和尚法名释惠霄,自广固来到这座山,听到钟声,就奔着钟声向前走,忽然见一座寺院,大门油漆的很鲜艳,释惠霄就到寺中讨求食物见到一个小和尚,小和尚摘了一个桃送与释惠霄待了一会,又送给释惠霄一个桃,小和尚说:“你到这里已经时间不短了,可以回去了”释惠霄出了寺院回头一看,寺院不见了他回到广固,见到弟子,弟子说他已二年没有消息了释惠霄这才知道二个桃子兆示二年时间啊

原文
0067高唐县鸣石山,岩高百余仞,人以物扣岩,声甚清越晋太康中,逸士田宣隐于岩下,叶风霜月,常拊石自娱每见一人,着白单衣,徘徊岩上,及晓方去宣于后令人击石,乃于岩上潜伺,俄然果来,因遽执袂诘之自言姓王,字中伦,卫人周宣王时入少室山学道,比频适方壶,去来经此,爱此石响,故辄留听宣乃求其养生,唯留一石如雀卵初则凌空百馀步犹见,渐渐烟雾障之宣得石,含辄百日不饥

高唐:位于山东省西北部,属聊城市鸣石山:在临淄鲁山公园太康:晋武帝司马炎年号之一,(280-289年)周宣王:姬静,(前827-前782年)方壶:海上仙山,也指现在澎湖

译文

高唐县有个鸣石山,山岩高七八百尺,人如果拿东西敲击岩石,就会发出十分清越的声音晋太康年间,隐逸之士田宣居住在岩下,遇上风舞枝叶皎月如霜的良宵,田宣就常敲击石头自娱自乐每次都见一人,穿着白单衣,徘徊在岩石上,到了拂晓才离去后来田宣让别人敲击岩石,自己在岩上悄悄等待,过了一会那人果然来了,田宣立即因拉住那人的衣袖问他从哪里来白衣人自己说姓王,字中伦,卫地人周宣王时入少室山学道,现在经常去仙山方壶,来回都经过此山,喜欢这山石响声,所以就滞留听这声音田宣便寻求那人的养生之道,那人只留下一石如雀卵大小而离去刚开始凌空百馀步还可以看见,渐渐烟遮雾障就不见了田宣得到这块小石头,含在口中就会上百天不觉得饥饿

原文
0068荆州利水间,有二石若阙,名曰韶石晋永和中,有飞仙衣冠如雪,各憩一石,旬日而去人咸见之

利水:利水河在四川省宜宾市江安县古时归荆州管辖永和:晋穆帝司马聃的年号,(345-356年)

译文

荆州利水河中间,有二块石如宫阙,人们称呼为韶石晋永和年间,有二位飞仙穿戴雪白的衣冠,各在一块石头上休憩,过了十天左右才离去人们都看见了

原文
0069贝丘西有玉女山,传云:晋大始中,北海蓬球,字伯坚,入山伐木,忽觉异香,遂溯风寻之至此山,廓然宫殿盘郁,楼台博敞球入门窥之,见五株玉树复稍前,有四妇人,端妙绝世,自弹棋于堂上,见球俱惊起,谓球曰:“蓬君何故得来”球曰:“寻香而至”遂复还戏一小者便上楼弹琴,留戏者呼之曰:“元晖,何谓独升楼”球树下立,觉少饥,乃以舌舐叶上垂露俄然,有一女乘鹤而至,逆恚曰:“玉华,汝等何故有此俗人!”王母即令王方平行诸仙室球惧而出门,回顾,忽然不见至家,乃是建平中,其旧居闾舍,皆为墟墓矣

贝丘:在今山东博兴东南大始:司马炎年号,265-274年北海:汉景帝中元二年置治所营陵(今山东省昌乐县东南)自弹棋:自,赵本作‘共’弹棋,一种失传的游戏,沈括的梦溪笔谈对棋具有记载,但具体玩法不详乘鹤而至:赵本作‘乘鹤西至’建平:后赵石勒年号:(330-333年)

译文

贝丘西有座玉女山,传说:晋大始年间,北海有个叫蓬球的人,字伯坚,入山伐木,忽然觉得有一股异常的香气飘来,就逆风而上寻找来源到了玉女山,巨大的宫殿重叠盘曲,楼台博大宽敞蓬球偷偷入门一看,见到五株玉树他又稍梢向前走了一段路,看见有四位妇女,端庄美妙绝世上没有,她们自顾在堂上弹棋,见到蓬球都吃了一惊站起来,问蓬球说:“蓬先生是怎么到这里来的”蓬球说:“我是寻着香气而来的”仙女们接着开始游戏一小女孩便上楼弹琴,留下来玩弹棋的喊小女孩说:“元晖,怎么自己上楼去了”蓬球在树下站立一会,觉的有点饥饿,就用舌头舔舐树叶上的露滴过了一会,有一仙女乘鹤飞来,碰到蓬球就生气地说:“玉华,你们这里为什么有这么个俗人!王母马上要命令王方平到各个仙室来”蓬球听了惊惧地跑出门外,回头一看,忽然仙宫不见了回到家时才知道,已经是建平年间,蓬球的故居邻舍,都成为废墟坟墓了

原文
0070晋许旌阳,吴猛弟子也当时江东多蛇祸,猛将除之,选徒百馀人至高安,令具炭百斤,乃度尺而断之,置诸坛上一夕,悉化为玉女,惑其徒至晓,吴猛悉命弟子,无不涅其衣者,唯许君独无,乃与许至辽江及遇巨蛇,吴年衰,力不能制,许遂禹步敕剑登其首斩之

许旌阳:(239-374年),东晋道士,净明道祖师,字敬之,号旌阳,南昌人少以射猎为业,一日入山射鹿,鹿胎堕地,母鹿舔其崽而死许逊怆然感悟,折弩而归,始栖托西山金氏之宅修道吴猛:晋代道士字世云濮阳(今河南濮阳县)人仕吴为西安令参见相关链接高安:在江西涅:一种可做黑染料的黑矾石,也可入药,这里是说染黑指众弟子因与木炭所化女子有猥亵行为而弄黑衣裤辽江:今作潦河经过江西省宜春地区奉新县,入鄱阳湖禹步:道士在祷神仪礼中常用的一种步法动作传为夏禹所创,故称禹步又称‘步罡踏斗’参见相关链接详见葛洪抱朴子·内篇·登涉云笈七笺·卷六十一·服五方灵气法

译文

晋朝许旌阳,是吴猛的弟子当时江东多蛇祸,吴猛要去除蛇害,挑选徒弟一百多人随行到了高安,吴猛命令预备木炭上百斤,按尺寸量好一截一截折断,放置在祭坛上过了傍晚,木炭都变化为美女,迷惑吴猛的徒弟到了拂晓,吴猛命令查看弟子,众弟子衣服都因猥亵木炭所化女子弄黑了,唯独许旌阳身上没有黑迹,吴猛就与许旌阳到了潦江等到遇到大蛇,吴猛因年老力衰,体力不能制服大蛇,许旌阳就迈着步罡踏斗的禹步念着咒语仗剑登上蛇头杀了大蛇

【相关链接】抱朴子·内篇·登涉:“又禹步法:正立,右足在前,左足在後,次复前右足,以左足从右足并,是一步也次复前右足,次前左足,以右足从左足并,是二步也次复前右足,以左足从右足并,是三步也如此,禹步之道毕矣凡作天下百术,皆宜知禹步,不独此事也

云笈七签·尸解部:“吴猛,字世云,豫章人也性至孝,小时在父母膝下,殊无慢色夜寝在父母边,未曾离也夏月多蚊虻,不摇扇有同寝人见猛在,不患蚊虻,问其故猛云:恐蚊虻去我及父母尔得道后,登庐山,与三弟子越三石梁,至一处,高堂多珍玩,不可识弟子乃窃取一物,欲以示世人还见向经梁化小如指,须臾昼昏猛知弟子有过失,使送还,方得度后太尉庾亮迎猛至武昌,便归,自言算讫未至家五十里亡,殡后疑化,弟子开棺无尸

原文
0071孙思邈尝隐终南山,与宣律和尚相接,每来往互参宗旨时大旱,西域僧请于昆明池结坛祈雨,诏有司备香灯,凡七日,缩水数尺忽有老人夜诣宣律和尚求救,曰:“弟子昆明池龙也无雨久,匪由弟子胡僧利弟子脑,将为药,欺天子言祈雨命在旦夕,乞和尚法力加护”宣公辞曰:“贫道持律而已,可求孙先生”老人因至思邈石室求救孙谓曰:“我知昆明龙宫有仙方三十首,尔传与予,予将救汝”老人曰:“此方上帝不许妄传,今急矣,固无所吝”有顷,捧方而至孙曰:“尔第还,无虑胡僧也”自是池水忽涨,数日溢岸,胡僧羞恚而死孙复著千金方三十卷,每卷入一方,人不得晓及卒后,时有人见之

孙思邈:(约581-682年)隋唐之际的医学家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一生谦虚好学对医学有很深研究,亦博涉百家学术,精通老庄,兼好佛典宣律:释道宣(596-667年),唐代律僧又称南山律师南山大师为南山律宗之祖浙江吴兴人,一说江苏润州丹徒人,俗姓钱字法遍十六岁出家,研究弘宣四分律,其宗派称南山律宗曾至各地讲说律学,亦参与玄奘之译场严守戒品,深好禅那宋高僧传·卷十四接:相近交往昆明池:汉武帝元狩三年于长安西南郊所凿,以习水战池周围四十里,广三百三十二顷宋以后湮没有司:有关部门贫道:唐时僧人的自我谦称,唐后僧人改自称为‘贫僧’参见0075条参考文献持律而已:律宗因着重研习及传持戒律而得名实际创始人就是道宣因依据五部律中的四分律建宗,也称四分律宗三十首:有的版本作‘三千’千金方三十卷,故当为‘三十’

译文

孙思邈曾经隐居在终南山,与宣律和尚相交往,经常来往互相参究修炼的宗旨当时遇到大旱,西域僧人请皇上在昆明池结坛祈雨,皇上下诏有关部门准备香烛灯具,经过七天,昆明池水位下降好几尺忽然有位老人夜晚拜访宣律和尚求救说:“弟子是昆明池的龙这么久不下雨,原因不在弟子胡僧贪图弟子的脑子,想用来做药,所以欺骗天子说祈雨如今我命在旦夕,乞求和尚法力加护”宣公推辞说:“贫僧仅仅是持律修行而已,请你去求孙先生”老人因到孙思邈石室求救孙思邈对老龙说:“我知道昆明池龙宫有仙方三十首,你传给我,我就救你”老人曰:“此方上帝不许妄传,现在情况紧急,不能不答应你了”过了一会,老龙捧着仙方而来孙思邈说:“你回去吧,不用顾虑胡僧所作所为了”从此池水忽涨,几天时间就溢出湖岸,胡僧羞愧愤恨而死孙思邈又著千金方三十卷,每卷加入一个仙方,人们都不得晓得孙思邈逝世后,还时常有人见到他

原文
0072玄宗幸蜀,梦思邈乞武都雄黄,乃命中使赍雄黄十斤,送于峨眉顶上中使上山未半,见一人幅巾被褐,须鬓皓白,二童青衣丸髻,夹侍立屏风侧,以手指大盘石曰:“可致药于此上有表,录上皇帝”使视石上,朱书百馀字,遂录之随写随灭,写毕,石上无复字矣须臾,白气漫起,因忽不见

幸蜀:玄宗755年到蜀避安史之乱武都: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地处秦巴山地,毗邻川陕两省中使:宫中使臣,多由太监担任赍:齎,音机抱着带着幅巾:用一块帛巾束首一种表示儒雅的装束褐:粗布衣

译文

玄宗到四川避难时,梦见孙思邈向他乞要武都出产的雄黄,于是他命令宫中使臣带着十斤雄黄,送到峨眉山顶上中使上山还未走到半山腰,看见一个人用一块帛巾包着头发,披着粗布衣,胡须鬓发洁白如雪二个童子穿青衣梳着球形发髻,一边一个侍立如屏风,那人手指着大盘石说:“可以把药放在这上石头上有表章,你抄录后上奏皇帝”使臣看看石头上,有朱砂书写的一百馀字,就开始抄录随着抄写随着灭失,抄写完毕,石上也就没有字迹了很快,白气弥漫涌起,那人就此飘忽不见了

原文
0073同州司马裴沆常说,再从伯自洛中将往郑州,在路数日,晚程偶下马,觉道左有人呻吟声,因披蒿莱寻之荆丛下见一病鹤,垂翼俯咮,翅关上疮坏无毛,且异其声忽有老人,白衣曳杖,数十步而至,谓曰:“郎君年少,岂解哀此鹤耶若得人血一涂,则能飞矣”裴颇知道,性甚高逸,遽曰:“某请刺此臂血不难”老人曰:“君此志甚劲一曰勤,然须三世是人,其血方中郎君前生非人,唯洛中葫芦生三世是人矣郎君此行非有急切,可能欲至洛中干葫芦生乎”裴欣然而返未信宿至洛,乃访葫芦生,具陈其事,且拜祈之胡芦生初无难色,开幞取一石合,大若两指,援针刺臂,滴血下满其合,授裴曰:“无多言也”及至鹤处,老人已至,喜曰:“固是信士”乃令尽其血涂鹤言与之结缘,复邀裴曰:“我所居去此不远,可少留也”裴觉非常人,以丈人呼之,因随行才数里,至一庄,竹落草舍,庭庑狼籍裴渴甚求茗,老人指一土龛:“此中有少浆,可就取”裴视龛中,有杏核一扇如笠,满中有浆,浆色正白,乃力举饮之,不复饥渴浆味如杏酪裴知隐者,拜请为奴仆老人曰:“君有世间微禄,纵住亦不终其志贤叔真有所得,吾久与之游,君自不知今有一信,凭君必达”因裹一幞物,大如羹碗,戒无窃开复引裴视鹤,鹤所损处毛已生矣又谓裴曰:“君向饮杏浆,当哭九族亲尽,且以酒色为诫也”裴还洛,中路闷其附信,将发之,幞四角各有赤蛇出头,裴乃止其叔得信即开之,有物如乾大麦饭升馀其叔后因游王屋,不知其终裴寿至九十七矣

裴沆:不详云笈七签作‘裴沈’0713条有‘司马裴沈’或是同一人再从伯:与父亲同一个祖父且比父亲年长的人信宿:两夜龛:供奉神佛的小室王屋:王屋山位于河南省西北部的济源市,是中国九大古代名山,也是道教十大洞天之首真诰卷五:“毛伯道刘道恭谢稚坚张兆期,皆后汉时人也学道在王屋山中,积四十余年,共合神丹毛伯道先服之而死,道恭服之又死,谢稚坚张兆期见之如此,不敢服之,并捐山而归去后,见伯道道恭在山上二人悲愕,遂就请道,与之茯苓持行方,服之皆数百岁

译文

同州司马裴沆曾经说,再从伯自洛中将去往郑州,在路上走了几天,一天傍晚在路上偶然下马,觉得道左边有人呻吟的声音,因而拨开蒿莱寻找在荆丛下见到一只有病的鹤,长喙藏在搭拉着的翅膀里,翅膀关节上生疮溃烂无毛,而且发出的声音有点怪异忽然有位老人,穿白衣服拽着手杖,从数十步远的地方走来,对裴沆伯父说:“小伙子这么年轻,也理解怜悯这只鹤么如果得到人血往疮口上一涂,这鹤就能飞了”裴沆伯父懂得一些修道的事,性情很清高,急忙说:“我请求刺我胳臂的血,这事不为难”老人说:“先生的志愿很得力,只是这必须三生都是人的人,血才可以用先生上辈子不是人,唯有洛阳葫芦生三世都是人先生这次出行没有急切的事,能不能回到洛阳求求葫芦生啊”裴沆伯父欣然返回不到两夜就回到了洛阳,去拜访葫芦生,把事情说了一遍,并且拜求胡芦生给点鲜血胡芦生毫无难色,打开包裹取出一石盒,约两指大小,拿针刺臂,滴血流满小石盒,递给裴沆伯父说:“什么也不用说了”等裴沆伯父到了伤鹤的所在处,老人已经先到了,老人高兴地说:“真是讲信用的人”然后让裴沆伯父把全部的血涂在鹤的疮口上老人说你与鹤结了缘了,又邀请裴沆伯父说:“我的住处离这儿不远,你可以去稍稍坐一坐”裴沆伯父觉得老人不是普通人,就称呼他为老先生,然后随着老人行走才走了几里路,到一个村庄,竹子搭建的茅草房,庭院里很杂乱裴沆伯父觉得很渴就讨茶水,老人指着一土龛说:“这里有点水浆,可以拿来喝”裴沆伯父看龛中有半扇杏核就如斗笠那么大,满满装了一下子水浆,颜色正白,就用力举起来喝了,喝完不再觉得饥渴回味一下好像杏酪裴沆伯父这时知道这老人是隐士,便拜请老人想做老人的奴仆老人说:“先生将来在人世间有小官要做,你就是去修炼了也不能坚守你的志向先生的叔父是个修炼有成的人,我很早就与他有交往,先生你是不知啊现在我有一信,交给先生必能送达”老人又用襥巾包裹一件东西,大小如汤碗,交给裴沆伯父并告戒不要私自打开又领裴沆伯父去看看伤鹤,鹤受伤处毛已经长出来了老人又对裴沆伯父说:“先生刚才喝的杏浆,可以让先生长寿到所有的亲戚都比你先去世,但要预防酒色伤身啊”裴沆伯父回洛阳途中,看了信件,还想知道老人托他携带给叔叔的东西是什么,刚要打开看看,幞巾四角各有红色蛇头露出来,裴沆伯父就不再看了他叔叔得到信当即打开包裹,里面有像干大麦饭样的东西一升多点他叔叔后来因游王屋山,不知最后到哪里去了裴沆伯父长寿到九十七岁

原文
0074明经赵业,贞元中选授巴州清化县令,失志成疾,恶明,不饮食四十馀日忽觉室中雷鸣,顷有赤气如鼓,轮转至床,腾上,当心而住初觉精神游散奄如梦中,有朱衣平帻者引之东行出山断处,有水东西流,人甚众,久立视之又东行,一桥饰以金碧过桥北入一城,至曹司中,人吏甚众见妹聓贾奕与己争煞牛事,疑是冥司,遽逃避至一壁间,墙如黑石,高数丈,听有呵喝声朱衣者遂领入大院,吏通曰:“司命过人”复见贾奕,因与辩对奕固执之,无以自明忽有巨镜径丈,虚悬空中,仰视之,宛见贾奕鼓刀,赵负门有不忍之色,奕始伏罪朱衣人又引至司人院,一人被褐,帔紫霞冠,状如尊像,责曰:“何故窃拨幞头二事在滑州市隐橡子三升”因拜之无数朱衣者复引出,谓曰:“能游上清乎”乃共登一山,下临流水,其水悬注腾沫,人随流而入者千万,不觉身亦随流良久,住大石上,有青白晕道朱衣者变成两人,一道之,一促之,乃升石崖上立,坦然无尘行数里,旁有草如红蓝,茎叶密,无刺,其花拂佛然飞散空中又有草如苣附地,亦飞花,初出如马勃,破大如叠,赤黄色过此,见火如山横亘天,候焰绝乃前至大城,城上重谯,街列果树,仙子为伍,迭谣鼓乐,仙姿绝世凡历三重门,丹雘交焕,其地及壁,澄光可鉴上不见天,若有绛晕都覆之正殿三重,悉列尊像见道士一人,如旧相识,赵求为弟子,不许诸乐中如琴者,长四尺,九弦,近头尺馀方广,中有两道,横以变声又如一酒榼,三弦,长三尺,腹面上广下狭,背丰隆顷有过录,乃引出阙南一院,中有绛冠紫霞帔,命与二朱衣人坐厅事,乃命先过戊申录录如人间词状,首冠人生辰,次言姓名年纪,下注生月日,别行横布六旬甲子,所有功过,日下具之,如无,即书无事赵自窥其录,姓名生辰日月,一无差错也过录者数盈亿兆朱衣人言,每六十年天下人一过录,以考校善恶,增损其算也朱衣者引出北门,至向路,执手别曰:“游此是子之魂也可寻此行,勿返顾,当达家矣”依其言,行稍急,蹶倒,如梦觉,死已七日矣赵著魂游上清记,叙事甚详悉

明经:明经是唐朝考试的一科,指通明经术,参加考试,在当时称为应明经举贞元:唐德宗李适的年号之一,(785-805年)巴州:清化郡在唐武德元年(618)复名巴州,治所在今巴中巴州区清化:今四川旺苍木门镇室中:赵本作‘空中’译文不改平帻:古时一般人裹在头上的布,后成为只能罩住发髻的小冠,即平巾帻司命:掌管人命运的神,姓名较多,可见不止有一个司命神窃拨:拨,妇女用来理鬟的梳具梁简文帝戏赠丽人:“同安鬟里拨,异作额间黄”也叫‘鬓枣‘,功用类今之妇女所用的发卡也有断绝意,参见闲敲棋子滑州:今河南安阳滑县上清:本指仙境,这里是对冥府的尊称红蓝:为菊科植物长茎飞蓬的全草红蓝地花,一名黄蓝博物志云∶‘黄蓝,张骞所得今仓魏地亦种之’其花红色,叶颇似蓝,故有蓝名又名灯盏花白带丹可入药有草如苣:从下文‘初出如马勃,破大如碟,’的描述,苣,疑为‘菌’之误菌,蘑菇类谯:双重谯楼谯楼,古代城门上建造的用以高望的楼也可做钟楼用丹雘:雘音或赤石脂(一种粉红色陶土)之类,古代用作颜料酒榼:榼音克古代盛酒的器械厅事:官署视事问案的厅堂戊申录:戊申年出生的人名录

译文

明经赵业,贞元年间选授四川清化县令,因不得志得了病,讨厌光明,不思饮食四十多天忽然觉得室中有打雷的声音,很快有一团红色气体像一面大鼓,轮转着来到床前,腾越到床上,在心脏处停留下来刚开始觉得精神游散像在睡梦中,有穿红衣戴平巾帻的人引导他向东行走走过两山的中间,有水东西方向流淌,有很多人,站在那里久久看着河水又往东行走,一座桥装饰得金碧辉煌过桥向北进入一城中,到官署中,有很多人和官吏看见妹夫贾奕与自己争论杀牛的事,赵业怀疑是冥司,急忙逃避到墙缝里,墙好似黑石建成,有几丈高这时赵业听到有呵喝声穿红衣的人就领他进入大院,一个官吏通报说:“司命审案”赵业又见到妹夫贾奕,因而与他辩论质对贾奕顽固地强执一词,赵业也没法自证清白这时忽有大镜子直径约一丈,虚悬在空中,仰头一看,真切可见贾奕敲击着刀要去杀牛,赵业背靠着门面有不忍之色,贾奕才开始伏罪红衣人又引领赵业到司人院,一个人披着粗布衣,带着紫霞冠,形状和庙里的塑像一样,责怪赵业说:“你怎么有偷发卡头巾这二件事另外在滑州集市隐藏橡子三升”赵业服罪因而叩拜无数红衣人又领他出来,对赵业说:“能不能游览一下这仙境啊”(赵业同意了)他们就共同登上一座山,山下面临流水,那水垂直流下泡沫奔腾,成千上万的人随流而下,赵业不知不觉也身随流水而去好久,才停留在大石块上,石上有青白两条模模糊糊的道路红衣人变成两个人,一个走在他前面领路,一个在后面催促他,这样他们向上走到石崖上站住,这里平坦还无尘土又行走几里路,路旁有草如灯盏花,但茎叶比灯盏花密,没有刺,它的花飘飘荡荡飞散空中又有草像苣一样贴附在地面,也有花飘飞,刚长出来象马勃,绽开后大如碟子,金黄色过了这里,看见大火如山横亘在天,等火焰熄灭才又前行到了一座大城,城上双重谯楼,街道两边排列种植果树,仙女横成一排,唱歌奏乐,仙女姿态美妙绝世总共经过三重门,每重门都油漆得红光闪闪,那里的地面及墙壁,都油光照人向上看不见天,好像有模模糊糊的红晕覆盖着正殿有三重,都陈列一尊尊神像赵业看见一个道士,好像旧相识,赵业求那道士收他为弟子,道士不答应演奏的各种乐器中有如琴的,长四尺,九根弦,接近琴头的地方有一尺多宽,中间有两道,横在琴面用以变声调又有一种乐器象一个酒榼,有三根弦,长三尺,面板上宽下狭,后背凸起圆鼓鼓的很快又有审查,就领着赵业走进城阙南边的一个院子,院中有一个官员戴大红冠服紫霞帔,命令赵业与二朱衣人坐在官署视事问案的厅堂,官员命令先过戊申录该簿录和人间词状相似,先写人的生辰,再写姓名年纪,最下标注出生月日,另起一行横写六十甲子,这人所有功过,在日子下都写得清清楚楚,如果没有事,就写无事赵业偷偷看自己的记录,姓名生辰日月,没有一点差错过录的人数量超过亿兆朱衣人说,每隔六十年天下人都过录一次,以考察善恶,增减他的福禄寿红衣人领赵业出北门,走到来时的路上,拉着手告别说:“游览这里的是你的魂啊你可沿这条路走,不要回头,就会到家了”赵业按红衣人的话往家走,走得急了点,跌倒了,就像睡梦醒了一样,其实死了已经七天了赵业著有魂游上清记,叙述得十分详细

【闲敲棋子】拨,还有断绝意诗大雅荡:“枝叶未有害,本实先拨”故原文也可作‘何故窃拨幞头二事’这样可译为‘为什么偷偷弄坏别人两条头巾弄坏别人两条头巾,又在集市藏了三升橡子,这都不是大事,应属小儿淘气类的,当是说赵业小时候淘气的事

原文
0075史论在齐州时,出猎,至一县界,憩兰若中觉桃香异常,访其僧僧不及隐,言近有人施二桃,因从经案下取出献论,大如饭碗时饥,尽食之核大如鸡卵,论因诘其所自,僧笑:“向实谬言之此桃去此十馀里,道路危险,贫道偶行脚见之,觉异,因掇数枚”论曰:“愿去骑从,与和尚偕往”僧不得已,导论北去,荒榛中经五里许,抵一水,僧曰:“恐中丞不能渡此”论志决往,乃依僧解衣载之而浮登岸,又经西北,涉二小水上山越涧数里,至一处,布泉怪石,非人境也有桃数百株,枝干扫地,高二三尺,其香破鼻论与僧各食一蒂,腹果然矣论解衣将尽力苞之,僧曰:“此或灵境,不可多取贫道尝听长老说,昔日有人亦尝至此,怀五六枚,迷不得出”论亦疑僧非常,取两个而返僧切戒论不得言论至州,使招僧,僧已逝矣

史论:不详参见0538条齐州:今山东济南贫道:僧人自我谦称,唐晚期后改称‘贫僧’参见本条后的参考文献愿去骑从:赵本作‘今去’中丞:是文职最高级别官员,这里是奉承的称呼布泉怪石:赵本作‘奇泉怪石’

译文

史论在齐州任职时,出去游猎,到一县治的属界,在寺院中休息史论嗅到一股异常的桃香气息,就询问寺院僧人僧人来不及隐藏,只好说最近有人施舍二只桃子,说着从经案下取出桃来献给史论,桃子有饭碗那么大史论当时正好饥渴,就把桃子全吃了桃核象鸡蛋大小,史论就问哪里有这么大的桃子,僧人无奈笑道:“刚才是说了谎话这桃出自离此十几里外的地方,但是去的道路危险,贫道偶然行脚遇见了,觉得奇怪,就摘了几个”史论说:“我不带随从人员,只与和尚一起去看看”僧人无法拒绝,只好引导史论向北走去,荒榛丛中走了五里多路,到了一条河边,僧人说:“恐怕中丞不能渡过这条河”史论决心要去,僧人只好依从僧人脱下衣服放在水面载着史论漂浮过去登上岸,又向西北走,再趟过二条小水沟又上山越涧走了几里路,到了一个地方,流泉怪石,清幽脱俗,不象人间境界有几百株桃树,枝干拖到地面,才二三尺高,香气扑鼻史论与僧人各自吃了一个,肚子就饱了史论脱下衣服想尽量包些带回去,僧人说:“这里可能是仙境,你不要多拿贫道曾经听长老说,以前有人也到过这里,怀揣五六桃子,就迷路出不去”史论也怀疑僧人不是一般人,就带了两个桃回来了僧人一再告戒史论不要向别人说史论回到州衙,派人去请僧人,僧人已经逝世了

【参考文献】宋叶梦得避暑录话:“晋宋间佛学初行,其徒犹未有僧称,通曰道人,其姓则皆从所授学,如支遁本姓关,学于支谦,为支帛道猷本姓冯,学于帛尸梨密,为帛是也至道安始言佛氏释迦,今为佛子,宜从佛氏,乃请皆姓释世以释举佛者,犹言杨韩,今以为称者自不知其为姓也贫道亦是当时仪制定以自名之辞,不得不称者,疑示尊礼,许其不名云耳,今乃反以名相呼而不讳,盖自唐已然,而贫道之言废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