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文华不如简素读今不如述古

原文
交市人不如友山翁谒朱人不如亲白屋听街谈巷语不如闻樵歌牧咏谈今人失德过举不如述古人嘉言懿行

译文

与其交一个市井商人作朋友不如交一个隐居山野的老人与其巴结富贵豪人不如亲近布衣百姓与其谈论街头巷尾的是是非非不如多听一些樵夫的民谣和牧童的山歌与其批评现代人的错误过失不如多传述一些古圣先贤的格言善行

解说

人不能逃避世事不承担社会责任但为大事者必须要有超脱世俗的心境才可能修身养德才可能为一展大志不息奋斗古人一向认为市井权贵不如山野平民与后者交得自然真趣见人心本性而前者是世俗和计谋奸诈的代表所以一个真正有高雅情趣的人要接近自然返璞归真

例解

智士劝楚王不可进攻宋

楚国人士尹池为楚国出使到宋国去宋相司城子罕在家里宴请他

子罕故意让士尹池观看他家院子周围的情况南边邻居的墙向前突出却不拆了它取直西边邻居家的积水流过子罕的院子却不加制止士尹池询问这是为什么司城子罕说“南边邻居家是工匠是做鞋的我要让他搬家他的父亲说‘我家靠做鞋谋生已经三代了现在如果搬家那么宋国那些要买鞋的就不知道我的住处了我也将不能谋生希望相国您怜悯我’因为这个缘故我没有让他搬家西边的邻居家院子地势高我家院子地势低积水流过我家院子很便利所以没有加以制止

士尹池回到楚国楚王还要发兵攻打宋国士尹池劝阻楚王说“不能攻打宋国它的君主贤明它的相国仁慈贤明的人能得民心仁慈的人别人能为他出力楚国去攻打它大概不会有功而且还要被天下人所耻笑!”

由于士尹池到宋国进行了调查研究因而阻止了楚王攻打宋国

超人的胆识公正的举措

李尚隐(666-740)京兆万年(今陕西潼北)人20岁时由明经入仕在宦海浮沉中他始终保持着洒脱直率的本色尤其是他的“论议皆披心示诚言无所隐处事明断”更赢得了同僚的仰慕礼敬

唐中宗京龙三十(709)中书侍郎兼史部侍郎崔湜和吏部侍郎郑愔一起负责当年的吏部铨选但他们大肆假公济私贪污受贿甚至在用完了当年规定授官限额外还有大批已经内定的人选未授官以至不得不占用三年以后的缺额在选用的如此庞大数目官员中“材廉者辄不用”极大地破坏了铨选工作的正常运转但是如此卖官徇私的官员在昏庸混乱的中宗朝竟获升迁二人双双相踵知政事都当了宰相权势更熏焰灼天了但崔湜郑愔二人的贪赃徇私不仅使公廉者受损甚至于有的行贿者也因过于猥众而有所遗漏崔湜的父亲崔挹当时任国子司业“性贪冒受人请托”以许诺中选为由接受了某位候选人的钱财但却忘了将此事告诉其子崔湜在公布被黜落的人的长名榜时将此人也列入了这位行贿者觉得受骗了十分恼怒当即找到崔湜问道“公所亲受某赂奈何不与官?”大庭广众下的如此责难令崔湜尴尬不已为了面子他色厉内荏地厉声喝问“所亲为谁?当擒取杖杀之!”投诉的人听罢沮丧万分地说您可千万不要杖杀否则的话将使公披麻戴孝服三年丧话中虽透出几分无奈却极尽讽刺挖苦之能事崔湜一听是自己的父亲窘愧得无地自容如此铨选丑闻真是太令人憎恶以纠察不法为己任的李尚隐当仁不让并不顾忌崔湜等系新荣升的显贵立即联合同僚在朝廷议政大殿上公开弹劾“显劾其罪”崔湜等被下狱治罪终于遭到了贬黜首倡此举的李尚隐由此声名益振

时睦州(今浙江建德县)刺史冯昭泰诬陷桐庐县令李师等二百余家“称其妖逆”中宗下诏命御史到睦州审理此狱但冯昭泰生性残忍苛刻连御史对他都畏惮三分本来唐代监察御史人员众多各有分职但在诏命下达要审理此狱时那些应该前往的御史虽心知此狱枉滥但畏惮于昭泰刚愎唯恐出按不当反遭昭泰的诬陷为个人身家所计“皆称病不敢往”按照御史出按地方的次序排不上的李尚隐目睹此等相互推诿的状况不禁慨叹道“岂可使良知陷枉刑而不为中明哉!”遂“越次”自动请缨前往没有硬着头皮的无奈更没有大出风头的野心只是本着执法者的公正良心李尚隐才有这样“越次”的举动而凭着他超人的胆识谙熟的法律知识李尚隐战胜了残忍苛刻的刺史“竟推雪李师等奏免之”一场冤狱平反了但这次艰苦的胜利并未为他仕途带来好运反而由于崔湜的再次秉政他被排挤出朝当了一个小小的伊阙令直到崔湜死才得以重返京师

如此的坎坷并没有令李尚隐改变初衷仍一如既往为维护法纪奋争后来他又曾两次出任宪官史称“尚隐三为宪官辄去朝廷之所恶者时议甚以此称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