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唐宋以降,有两本书历来作为领导者政治教育必修的参考书,为有政绩有业绩的君臣将相所悉知,一本是从正面讲谋略的资治通鉴一本是从反面讲谋略的反经对于前一本书,统治者不但学习运用,而且不断的宣传出版对于后一本书,统治者往往只用不说,避而不谈实际上,就从事领导的人来说,反经在某种意义上比资治通鉴更具实用价值

反经的作者赵蕤是唐代人,字大宾,四川籍,据史籍云,赵蕤“博学韬铃,长于经世,夫妇皆有隐操开元中召之不赴有长短要术,大旨主于实用,非策士诡谲之谋”他站在万物正反相生这一哲学的大原则上,从另一角度考究历史上的人和事,看到历代统治者依据兴衰成败的史实而总结制定的治国安邦之法规,无论其多么完善严密,终究不能避免实施过程中的负作用作者用心良苦,以精辟独到的立论,丰富深刻的历史事例,提醒当政者在制定实施任何一项法规时,不要忘记历史的反弹

反经的整体框架以谋略为经,历史为纬,交错纵横,蔚然成章作者打破时空界限,从宏观上乌瞰了上至尧舜下至隋唐的历史全貌,围绕权谋政变和知人善任这两个重心,时而引经据典,雄辩滔滔时而动筹帷幄,驰骋沙场时而审时度势,策划于密室时而纵横捭搁,游说于诸侯既有五侯争霸的刀光剑影百子争锋,又有三国割据的金戈铁马斗智斗勇奇谋叠出,电击雷鸣铺述历史,或则白描淡线,或则浓墨重彩有理论上的探讨,有策略上的权衡,有人物的品评,有得失的反思因此可以说,反经既是对唐以前历史的多角度全方位的审视,也是历代政治创意与谋略之集成反经付印后,乾隆皇帝亲自题诗云:

郪县创为救弊论,爱憎殴业匠和函

向时虽类纵横说,忧耒原归理道谈

宋刊弃自教忠堂,通变称经曰短长

比及乱时思治乱,不如平日慎行王并亲自加注,概述此书主旨的原委可见其重视程度

现在,我们正处在世纪之交的历史关头,许多推进历史的战略性决策将出自我们之手在这样一个历史大变革的时代,反观反经振聋发聩的高论和令人警惕的教训,对决心振兴中华民族的志士仁人--无论是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还是实业家--来说,都是必修的一课

反经原文是比较艰深的古文,为方便读者,我们逐段进行了意译

对于原文,我们依据古籍整理的原则,不但力求保持原著的完整面貌,而且将作者原置于卷首,后附四库全书的总编纪晓岚的提要原著经文和作者的双行小注间杂并行为示区别,我们在编排时,凡双行小注一律以[]标出,译文中对原注的翻译也以[]表示

原文所引典籍,或许是由于作者的疏漏,或许是由于刊印时的舛错,时有衍漏,我们都予以校勘,但为阅读方便,在正文中未做一一标注

古人写文章,许多典故历史人物事件因在当时尽人皆知,故而行文特别简略可是对于今人,就不知所云了在这方面,我们做了大量工作,但未用传统的注释形式反映出来,而是为了读者阅读的方便,全部不留痕迹地体现在了译文中,读者在对比原文和译文时亦不难发现这一点另外,对于其中一些今天的读者已不甚了了的历史事件,我们在翻译时做了适当的扩展,或者在译文的顺序上稍有颠倒,以便有助于读者对经文中的一些议论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这可能有背于传统的翻译原则,然而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只好敬请读者体谅了

为了更好地体现“古为今用”,同时点明作者的主旨,我们间或以“按语”的形式对个别段落加以评述,意在与读者共同探讨商榷但也只能点到为止,无法面面俱到

尽管如此,由于我们学识水平所限,疏漏之处在所难免,恳请方家不吝垂教

一九九六年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