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八明文沧浪亭记

(归有光)

题解

沧浪亭原为北宋名臣苏子美所修建的园林盛景并由苏子美亲自撰文为记至明代已荒废为佛教徒居处晚明时僧人文瑛又将沧浪亭重建一新并请归有光撰文以记其事本文并不着眼于描摹当地之胜景而颇多触景伤情凭吊古人之意和苏轼的凌虚台记有异曲同工之妙

【一段】

原文
浮图文瑛居大云庵环水即苏子美沧浪亭地也求余作沧浪亭记“昔子美之记记亭之胜也请子记吾所以为亭者

注释

浮图梵语音译所指不一这里特指佛教徒

苏子美名舜钦北宋初年人曾任集贤校理后被权贵所忌而被贬斥退居苏州营作沧浪亭自号“沧浪翁”

沧浪亭苏州名园原为五代时吴越广陵王钱元琼之花园后归苏舜钦舜钦在园内修建沧浪亭后遂以亭名园沧浪水青色因沧浪亭四面环水故名

亟(qì)屡次

译文

僧人文瑛住在大云庵四面有水环绕原是苏子美所建造的沧浪亭所在地他曾多次请求我写一篇沧浪亭记“从前苏子美写的沧浪亭记是记叙沧浪亭的优美景色的现在请你记叙一下我为什么要重修这座沧浪亭

【二段】

原文
余曰“昔吴越有国时广陵王镇吴中治园于子城之西南其外戚孙承佑亦治园于其偏迨淮南纳土此园不废苏子美始建沧浪亭最后禅者居之此沧浪亭为大云庵也有庵以来二百年文瑛寻古遗事复子美之构于荒残灭没之馀此大云庵为沧浪亭也

注释

吴越五代时十国之一由唐末时镇海节度史钱缪建立国都为杭州占有今浙江及江苏西南一带宋统一了北方后钱锡主动降宋

子城城门外修筑的环形城墙又称究城

外戚帝王的母族或妻族

淮南泛指淮河以南长江下游一带即吴越所在地

纳土宋初钱缪将所辖的土地献出表示归顺宋室

禅者原为梵语音译指修行佛事后泛指佛事禅者即僧人

译文

我说“从前五代时期吴越建国时广陵王镇守苏州在子城的西南方修建了一座园林他的亲戚孙承佑也在旁边修建园林等到吴越王献出国土归顺宋朝时这些园林并没有荒废苏子美在这里开始修建沧浪亭后来由僧人居住了这就是沧浪亭变成大云庵的原因大云庵出现已有二百年了文瑛寻访古人遗迹又在荒废残败的基础上重新修复了苏子美所建的沧浪亭这座大云庵又变成了沧浪亭

【三段】

原文
夫古今之变朝市改易尝登姑苏之台望五湖之渺茫群山之苍翠太伯虞仲之所建阖闾夫差之所争子胥之所经营今皆无有矣庵与亭何为者哉?虽然钱缪因乱攘窃保有吴越国富兵强垂及四世诸子姻戚乘时奢僭宫馆苑囿极一时之盛而子美之亭乃为释子所钦重如此可以见士之欲垂名于千载不与澌然而俱尽者则有在矣!

注释

姑苏之台姑苏台又称胥台为吴王阉闯所建在今苏州西南

五湖这里特指太湖一说为太湖及周边的四个小湖

太伯虞仲相传为周太王(古公宣父)之二子二人为了让位于三弟季历便逃避江南建立了吴国当地人拥戴太伯为吴君太伯死后虞仲继位太伯也作“泰伯”

阖闾春秋时吴王名光在与越王勾践作战时受伤身死

夫差阖闾之子即位后曾为父报仇一度击败越国使之臣服其后又被越王勾践所灭

子胥伍员字子胥楚大夫伍奢之子伍奢被楚王杀害子胥逃至吴国助阖闾战胜楚国其后又助吴击败越国

文种字少禽越国大夫

蠡(lǐ)范蠡字少伯越国大夫文种和范蠡曾帮助勾践击败吴国

释子僧人佛教的始祖为释迦牟尼僧人为尊崇其始祖故自称释子

澌(sī)然冰块融化的样子解冻时流动的冰

译文

古往今来发生的变化连朝廷和集市的面貌都会有所改变我曾经登上姑苏台远望太湖的广阔浩荡群山的苍翠一片太伯虞仲所创建的吴国阖闾夫差所争夺的土地子胥文种范蠡所经营的事业现在都已经荡然无存了那大云庵和沧浪亭又算得了什么呢?可是钱寥乘乱夺取一方土地占据了吴越一带国富兵强政权传到了四代他的子孙亲属也乘机大肆摆阔修建的宫馆园林盛极一时而苏子美修建的沧浪亭竟然被僧人如此敬重由此可以看出士人要想名垂千古不像冰块那样片刻之间就会消融殆尽其中自有一定道理啊!

【四段】

原文
文瑛读书喜诗与吾徒游呼之为沧浪僧云

译文

文瑛喜好读书作诗和我们这些人交游时大家称呼他为“沧浪僧”

评析

沧浪亭是当地的胜景之一为这样的胜景作记当属轻而易举之事然而建亭人苏舜钦早就写过沧浪亭记(今尚存)如果归有光再拾人牙慧地描摹周围景色那就索然无味了因此作者在本文中确实是别具匠心把重点放在怀古上其实又不单纯是怀古而是从中要悟出一个如何能“垂名于千载”的大道理

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并无新奇之处一是点明写作的动机二是简介委托人的概况这也是这类文章通常的写法作为重点的二三两段则有如江河东下一泻千里其气势之雄伟真令读者为之叹服散布在全国各地的“宫馆苑囿”都曾经是“极一时之盛”的瑰宝而当地的名山大川又多与历史上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太伯虞仲阖闾夫差子胥文种范蠡等有关现在山河依旧人们所怀念的却是一座极其平凡的沧浪亭甚至还要在废弃已久的基础上恢复它的原貌这又是为了什么?在这里作者并不从正面去进行解释而是留待读者自己去思考从而作出正确的答案也可以说是“尽在不言中”了

和归有光其他的文章一样本文的语言朴实无华言简意赅在古代散文中堪称典范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