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原文
道者万物之奥善人之宝不善人之所保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人之不善何弃之有故立天子置三公虽有拱璧以先驷马不如坐进此道古之所以贵此道者何不曰求以得有罪以免邪故为天下贵

注释

一说为深的意思不被人看见的地方另一说是藏含有庇荫之意其实两说比较接近不必仅执其一

不善人之所保不善之人也要保持它

美言可以市尊美好的言辞可以换来别人对你的敬仰

美行可以加人良好的行为可以见重于人

三公太师太傅太保

拱壁以先驷马拱壁指双手捧着贵重的玉驷马四匹马驾的车古代的献礼轻物在先重物在后

坐进此道献上清静无为的道

求以得有求就得到

有罪以免邪有罪的人得到“道”可以免去罪过

译文

“道”是荫庇万物之所善良之人珍贵它不善的人也要保持它需要的时候还要求它庇护美好的言辞可以换来别人对你的尊重良好的行为可以见重于人不善的人怎能舍弃它呢所以在天子即位设置三公的时候虽然有拱壁在先驷马在后的献礼仪式还不如把这个“道”进献给他们自古以来人们所以把“道”看得这样宝贵不正是由于求它庇护一定可以得到满足犯了罪过也可得到它的宽恕吗就因为这个天下人才如此珍视“道”

引语

本章再一次宣扬“道”的好处和作用老子认为清静无为的“道”不但是善良之人的法宝就是不善的人也必须保有它所以有人认为这一章的新意就在于指出世人在“道”面前应该一律平等“道”保护善人但也不抛弃不善人它有求必应有过必除这是“道”的可贵之处如果说在上一章老子强调统一即“和”的思想在国与国之间关系上的运用这一章则是在人际关系上的运用本章的目的在于晓谕人君行“无为”之政

评析

“道”是天地间最可宝贵的所以可贵就在于“求以得有罪以免邪”这就是说善人化于道则求善得善有罪者化于道则免恶入善“道”并不仅仅是为善良之人所领悟不善人并不被道所抛弃只要他们一心向道深切体会“道”的精髓要义即使有罪过也是可以免除的老子在这里给人们包括有罪之人提供了新的出路还是很有意义的这种想法与孔子所言“君子过而能改”的说法是有相近意义的君子不怕犯错误只要能认真改正就不算错误而且这只是君子才可以做到的老子则从主客观两个方面为有错者提供了出路“道”不嫌弃犯罪之人肯定会给他改错的机会而犯罪者本人也必须体道悟道领会道的真谛主客观这两方面的条件缺一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