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知篇第三五

题解

本篇是对儒生与文吏在学问和知识方面的衡量,故篇名称之为“量知”王充认为儒生身怀节义有学问,懂经学,通先王之道,知晓政治,敢于直谏,有文采而文吏“好为奸”,“贪爵禄”,没有学问,腹中空空,不晓政治,不能言事,尸位素餐因而他们为官,在朝廷里的作用是不相同的,“其于朝廷,有益不钧”

原文
35·1程材所论,论材能行操,未言学知之殊奇也夫儒生之所以过文吏者,学问日多,简练其性,雕琢其材也故夫学者所以反情治性,尽材成德也材尽德成,其比于文吏亦雕琢者,程量多矣贫人与富人,俱赍钱百,并为赙礼死哀之家知之者,知贫人劣能共百,以为富人饶羡有奇余也不知之者,见钱俱百,以为财货贫富皆若一也文吏儒生皆有似于此皆为掾吏,并典一曹,将知之者,知文吏儒生笔同,而儒生胸中之藏,尚多奇余不知之者,以为皆吏,深浅多少同一量,失实甚矣地性生草,山性生木如地种葵韭,山树枣栗,名曰美园茂林,不复与一恒地庸山比矣文吏儒生,有似于此俱有材能,并用笔墨,而儒生奇有先王之道先王之道,非徒葵栗之谓也恒女之手,纺绩织经,如或奇能,织锦刺绣,名曰卓殊,不复与恒女科矣夫儒生与文吏程材,而儒生侈有经传之学,犹女工织锦刺绣之奇也

注释

简练:这里是磨炼的意思简练其性:这里指通过培养和引导,使先天具有的善性逐渐滋长

治:治理这里是改变,改造的意思

赙(fù富):帮助别人办理丧事的钱财

共(gōng供):通“供”

皆:疑是衍文下文有“文吏儒生,有似于此俱有材能,并用笔墨”,可证

吏:“掾吏”疑作“掾史后汉书·百官志:“掾史,属,二十四人”又:“郡置诸曹掾史县置诸曹掾史”可一证本书程材篇:“一县佐史之材,任郡掾史”又:“列曹掾史,皆能教授”可二证

藏(àng葬):仓库指收存的东西这里指学问

纺绩:纺纱经:疑“纴”形近而误墨子·节葬下汉书·食货志下汉书·严朱吾丘主父徐严终王贾传·严助均作“纺绩织纴”,可证纴(rèn任):织布帛的线织纴:织布

译文

本书程材评论的问题,只评论了才能和操行,没有评论儒生和文吏在学问和知识方面的差异儒生之所以超过文吏,是学问一天一天地增多,通过培养和引导,精心培养了他们的才能所以学习是为了改变自己的感情和本性,使自己的才能和品德完善起来才能和品德完备了,他们比起那些同样精心下过工夫的文吏,衡量起来要高明得多穷人和富人,都拿一百钱送人,一齐作葬礼给办丧事的人家知道他们情况的人,晓得穷人家只能提供一百钱,认为富人家富足而有多余不知道他们情况的人,看见钱都是一百,认为钱财贫富都一样文吏与儒生与这种情况相似他们都是掾史,都管理一个部门,地方长官了解他们的,知道文吏与儒生文字水平相同,但儒生心里的学问,还多得很不了解他们的,认为都是下属官吏,知识的深浅多少是同一个水平,这就太不符合实际情况了地生性长草,山生性长树如果地栽上冬葵与韭菜,山上种下枣树与栗树,命名叫美园茂林,就不再跟相同的普通地和山一样了文吏与儒生的情况跟这差不多他们都有才能,都使用笔墨,但是儒生多有先王之道先王之道,不仅仅是冬葵韭菜枣树栗树这类普通的东西可比普通妇女的手,纺纱织布,如果有人有特殊本领,织锦刺绣,就命名叫卓殊,不再跟普通妇女同类了儒生与文吏,衡量他们的才能,儒生多有经传的学问,就像妇女有擅长织锦刺绣的特别本领一样

原文
35·2贫人好滥而富人守节者,贫人不足而富人饶侈儒生不为非而文吏好为奸者,文吏少道德而儒生多仁义也贫人富人,并为宾客,受赐于主人,富人不惭而贫人常愧者,富人有以效,贫人无以复也儒生文吏,俱以长吏为主人者也儒生受长吏之禄,报长吏以道文吏空胸,无仁义之学,居住食禄,终无以效,所谓尸位素餐者也素者,空也,空虚无德,餐人之禄,故曰素餐无道艺之业,不晓政治,默坐朝庭,不能言事,与尸无异,故曰尸位然则文吏所谓尸位素餐者也居右食嘉,见将倾邪,岂能举记陈言得失乎一则不能见是非,二则畏罚不敢直言曰:“情欲巧”其能力言者,文丑不好者,有骨无肉,脂腴不足,犯干将相指,逐取间郤为地战者不能立功名,贪爵禄者不能谏于上文吏贪爵禄,一日居位,辄欲图利以当资用,侵渔徇身,不为将贪官显义,虽见太山之恶,安肯扬举毛发之言事理如此,何用自解于尸位素餐乎儒生学大义,以道事将,不可则止,有大臣之志,以经勉为公正之操,敢言者也,位又疏远远而近谏,谓之谄,此则郡县之府庭所以常廓无人者也

注释

滥:无节制

长吏:这里指县以上的地方长官

住:根据文意,疑是“位”形近而误

尸:古代祭祀时,用年幼的兄弟代表被祭祀者,放在被供奉的位置上,叫做“尸”尸位:形容人像“尸”样白占着位置,只受享祭而不做事参见汉书·杨胡朱梅云传·朱云潜夫论·思贤

庭:递修本作“廷”,可从

记:奏记这里是上书的意思

情欲巧:礼记·表记,原文作“子曰:‘情欲信,辞欲巧’”意思是感情要真诚,言词要美妙故疑有脱文

者:根据文气,疑是衍文

腴(yú鱼):肥肉脂腴不足:这里是指对文章修饰润色不够

相:上下文都是四字句,故疑“相”是衍文指:通“旨”

郤(xì细):通“隙”间郤:有距离这里是疏远的意思

贪:这句话的意思是,文吏只知道贪利,不能够帮助地方长官伸明大义,有“贪”字,则义不通,故疑是衍文官:本书要么说“将”,要么说“将相”,没有说“相官”的,故疑“官”也系衍文

事理如此:与上下文意不合,疑当“理事如此”本书程材篇:“文吏趋理事”,又“文吏考理烦事”,可证

止:停止,结束这里是辞官退隐的意思以上三句可参见论语·先进

译文

穷人好胡作非为而富人遵守礼节,是由于穷人贫困而富人富足的缘故儒生不为非作歹而文吏喜欢作恶,是因为文吏缺乏道德而儒生具有仁义的缘故穷人和富人,都是宾客,接受主人的恩惠,富人不感到惭愧而穷人常感到惭愧,是由于富人有用来报答的东西,而穷人没有用来回报的东西儒生和文吏都以长吏作为自己的主人儒生接受长吏的俸禄,用先王之道帮助长吏作为报答,文吏腹中空空,没有仁义的学问,占着官位,享受俸禄,始终没有东西来报答长吏,这可以说是占着位子白吃饭素就是空,空虚没有道德,又吃别人的俸禄,所以叫做白吃饭没有先王之道和技艺本事,又不懂得政治,沉默地坐在朝廷上,不能谈论国家大事,跟尸人没有两样,所以叫做尸位这样就把文吏称作“尸位素餐”的人占着重要位子,享受着好的待遇,看见地方长官到处作恶,怎么会向他们上书论述利害得失呢一是他们不能看清是非,二是他们害怕惩罚不敢直说礼记·表记上说:“感情要真诚,言词要美妙”那些能够竭力进谏的人,文章写得不好,有骨无肉,修饰润色不够,违反了地方长官的意旨,于是就遭到疏远为地位而争斗的人不可能树立功绩和名声,贪图爵位俸禄的人不可能对长吏进谏文吏贪图爵位俸禄,一旦当官,就想谋取私利以作自己享受,就想凭着权势掠夺榨取别人的财物,而不替地方长官显扬仁义,即使看见滔天的罪恶,怎么又肯揭发出有点滴罪行的话来呢他们像这样处理事务,凭什么把自己从“尸位素餐”的指责中解脱出来呢儒生学习大道理,用先王之道来帮助地方长官,要是不能这样就辞官退隐,他们有重臣的志向,用经书上的道理勉励自己要有公正的操行,是敢于进谏的人,但其地位又离地方长官很远地位疏远却硬要接近并谏阻地方长官,礼记·表记上说这种人是在巴结奉承,这就是郡县官府中常常空无贤人的缘故

原文
35·3或曰:“文吏笔札之能,而治定簿书,考理烦事,虽无道学,筋力材能尽于朝庭,此亦报上之效验也”曰:此有似于贫人负官重责,贫无以偿,则身为官作,责乃毕竟夫官之作,非屋庑则墙壁也屋庑则用斧斤,墙壁则用筑锸荷斤斧,把筑锸,与彼握刀持笔何以殊苟谓治文书者报上之效验,此则治屋庑墙壁之人亦报上也俱为官作,刀笔斧斤筑锸钧也抱布贸丝,交易有亡,各得所愿儒生抱道贸禄,文吏无所抱,何用贸易农商殊业,所畜之货,货不可同,计其精粗,量其多少,其出溢者名曰富人富人在世,乡里愿之夫先王之道,非徒农商之货也,其为长吏立功致化,非徒富多出溢之荣也且儒生之业,岂徒出溢哉!其身简练,知虑光明,见是非审,尤可奇也

注释

笔札:书信这里指文书,章奏

庭:通“廷”

责(hài债):同“债”

官作:汉代指为官府服劳役

毕竟:终了

庑(wǔ伍):古代高堂下四周的走廊和廊屋

斤:斫木的斧,横刃,样子像锄头

亡(wú无):通“无”

简练:磨练这里是锻炼,考验的意思

知:通“智”

译文

有人说:“文吏有写文书章奏的能力,而且能处理好公文,研究和处理烦杂的事务,即使没有学习先王之道,但筋力才能都为朝廷用尽,这也是报答长吏的证明”我说:这有点像穷人欠了官府很多债,由于贫穷无法偿还,就亲自去为官府服劳役来抵债,这样债才能还清给官府服劳役,不是盖房子就是筑墙壁盖房子则用斧斤,筑墙壁则用筑锸扛斤斧,把筑锸,与那握刀拿笔有什么两样呢假如说能处理文书就是报答长吏的证明,那么这些建造房屋墙壁的人也算报答了长吏都是替官府服役,刀笔斧斤筑锸的作用是一样的用布换丝,交换有无,各自得到希望的东西儒生用先王之道换俸禄,文吏没有交换的东西,拿什么来交换呢商是不同的行业,所积储的货物,不应该一样,盘算下它们的精粗,计算下它们的多少,要是它们远远超出别人就被称叫富人富人在社会上,同乡的人都很羡慕他们其实先王之道,不仅仅是农商那点货物,它能帮助长吏建立功绩和进行教化,不仅仅是财富多能远远超过别人的那点荣誉况且儒生的事业,岂只是在数量上超过别人呢!他们自身锻炼,心地光明,看得清是非,这些特别值得珍贵

原文
35·4蒸所与众山之材干同也,代以为蒸,熏以火烟热究浃,光色泽润,焫之于堂,其耀浩广,火灶之效加也绣之未刺,锦之未织,恒丝庸帛,何以异哉加五彩之巧,施针缕之饰,文章炫耀,黼黻华虫,山龙日月学士有文章之学,犹丝帛之有五色之巧也本质不能相过,学业积聚,超逾多矣物实无中核者谓之郁,无刀斧之断者谓之扑文吏不学世之教,无核也郁扑之人,孰与程哉骨曰切,象曰瑳,玉曰琢,石曰磨,切瑳琢磨,乃成宝器人之学问知能成就,犹骨象玉石切磋琢磨也虽欲勿用,贤君其舍诸孙武阖庐,世之善用兵者也知或学其法者,战必胜不晓什伯之阵,不知击刺之术术者,强使之军,军覆师败,无其法也

注释

蒸:把木材麻杆经过加工用来照明的东西叫做蒸

代:根据文意,疑是“伐”形近而误

究:穷尽浃(jiā加):透彻

焫(ruò若):点燃

巧:美好这里指精致的花纹

文章:这里指花纹图案

黼黻(fǔfú斧服):黑白相间的“斧”形图案称黼,青黑相间的“亚”形图案称黻华虫:指野鸡形图案

之学:根据文意,两字疑是衍文太平御览卷八五初学记卷二七引论衡文无“之学”二字,可证

断:根据文意,疑是“斲(huó拙)”形近而误斲:砍削,加工

程:衡量这里是比较的意思

知:根据文意,疑是“如”形近而误

伯:通“佰”什佰:古代军队的一种编制,十人为“什”,百人为“佰”什佰之阵:这里是列队摆阵的意思

译文

“蒸”与山上的树干是同样东西,伐木做蒸,拿火来烤,用烟火的热量把它全部烤透,于是光泽色润,在堂屋里点亮它,光芒照耀得很广阔,这是火灶的效用施加于它的缘故绣没有刺,锦还没有织,跟普通的丝帛,有什么两样呢刺上五颜六色精致的花纹,用针和丝线绣上各种装饰图案,花纹图案绚丽多彩,有斧形“亚”形野鸡以及山月等许多图案学士有文采,就像丝帛刺上五颜六色精致的花纹一样其实学士的本质不会超过一般人,但学问积累以后,就超过很多了植物的果实没有内核叫做郁,没有用刀斧加工过的木材叫做朴文吏不学经书上教的东西,就跟果实没有内核一样这种像“郁朴”的人,能与谁比呢制骨器要切,作像牙器要瑳,造玉器要琢,做石器要磨,经过切磋琢磨加工,才能成为珍贵的器物人学问知识才能的形成,就像骨器象牙器玉器石器要经过切琢,磨加工才能成就一样有了这种才能,即使自己想不被任用,贤明的君主又怎么肯舍弃他呢孙武与吴王阖庐,都是世上善于用兵的人,如果有人学会了他们的兵法,打仗一定会胜利不懂得列队摆阵,不知道搏击刺杀方法的人,强行让他指挥军队,军队就会失败覆灭,这不是孙武阖庐的用兵方法

原文
35·5谷之始熟曰粟舂之于臼,簸其秕糠,蒸之于甑,舂之以火,成熟为饭,乃甘可食可食而食之,味生肌腴成也粟未为米,米未成饭,气腥未熟,食之伤人夫人之不学,犹谷未成粟,米未为饭也知心乱少,犹食腥谷,气伤人也学士简练于学,成熟于师,身之有益,犹谷成饭,食之生肌腴也铜锡未采,在众石之间,工师凿掘,炉橐铸铄,乃成器未更炉橐,名日积石积石与彼路畔之瓦,山间之砾,一实也故夫谷未舂蒸曰粟,铜未铸铄曰积石,人未学问曰矇矇者,竹木之类也夫竹生于山,木长于林,未知所入截竹为筒,破以为牒,加笔墨之迹,乃成文字,大者为经,小者为传记断木为椠,p之为板,力加刮削,乃成奏牍夫竹木,粗苴之物也雕琢刻削,乃成为器用况人含天地之性,最为贵者乎!

【注译】

橐(tuó驮):古代的风箱

积石:这里指矿石

矇(méng蒙):愚昧

椠(qiàn欠):备书写用的长板

p:同“析”

译文

谷类开始成熟叫粟把它放在臼里舂,簸去瘪谷和糠壳,再放到甑里蒸,下面用火烧,蒸熟成饭,才香甜可吃能吃的东西吃了,才味美长出肌肉显得丰满粟没有舂成米,米没有蒸成饭,气味是生的还没有成熟,吃了会伤人人不学习,就像谷类没有长成粟,米没有蒸成饭一样知识和思想混乱贫乏,就像吃了生的谷类,气损伤人一样学士在学问上下功夫磨炼,在老师教导下成熟起来,本身才变得对社会有好处,这就跟谷类最后蒸熟成饭,吃了能长出丰满的肌肉一样铜和锡没有开采出来,在石头中间,经过工匠的开凿挖掘,炉火风箱的冶炼和铸造,才成为器具没有经过炉火风箱的冶炼,称作积石积石跟那路边的瓦片山里的碎石,实际上是一样的所以谷类没有舂过蒸过叫粟,铜没有冶炼和铸造过叫积石,人没有学问叫矇没有学问愚昧的人,就是竹木之类,竹子长在山上,树木生在树林,不知道要被用到那里截断竹子做成竹筒,花破竹子可以做成竹简,用笔墨在上面书写,才成为文章,长的竹简写经,短的竹简作传记断开木头做成椠,剖开椠做成板,用力加工刮削,才能成为写奏章的木简竹子与木头都是粗糙的东西,经过雕琢刻削,才能成为器物使用何况人怀有天地给的本性,是最可贵的呢!

原文
35·6不入师门,无经传之教,以郁朴之实,不晓礼义,立之朝庭,植笮树表之类也,其何益哉山野草茂,钩镰斩刈,乃成道路也士未入道门,邪恶未除,犹山野草木未斩刈,不成路也染练布帛,名之曰采,贵吉之服也无染练之治,名縠粗,縠粗不吉,丧人服之人无道学,仕宦朝庭,其不能招致也,犹丧人服粗不能招吉也

注释

庭:通“廷”,下同

笮(uó昨):古代有些竹器,像竹索之类,称作笮这里指竹竿表:古时把立在路边指示方向的木柱称作路表,把立在宫外供上书用的本柱称作谏表这里的“表”,泛指木柱

縠(hú胡):绉纱类丝织物这里指未经煮染的粗糙纺织品

致:根据文意,疑有误

译文

不入老师门下,没有经传的教导,就像郁朴样的东西,不懂得礼义,站在朝廷上,就像树根竹竿,立根木柱之类一样,那有什么好处呢山野的草很茂密,用镰刀割掉,才能成为道路读书人没有熟悉先王之道的时候,邪恶还没有除去,就像山野的杂草乱木还没有砍去割掉,不能成为道路一样染煮过的布帛,叫做采,是高贵吉祥服装的材料没有染煮加工过的,叫縠粗,縠粗不吉祥,是死了人才穿的人没有学习先王之道,在朝廷做官,他不会给朝廷带来益处,就像死了人穿粗糙的衣服不会带来吉祥一样

原文
35·7能斲削柱梁,谓之木匠能穿凿穴坎,谓之土匠能雕琢文书,谓之史匠夫文吏之学,学治文书也,当与木土之匠同科,安得程于儒生哉御史之遇文书,不失分铢有司之陈笾豆,不误行伍其巧习者,亦先学之,人不贵者也,小贱之能,非尊大之职也无经艺之本,有笔墨之末,大道未足而小伎过多,虽曰吾多学问,御史之知,有司之惠也饭黍梁者餍,餐糟糠者饱,虽俱曰食,为腴不同儒生文吏,学俱称习,其于朝庭,有益不钧

注释

坎:凹陷

史匠:擅长写公文的人

御史:这里指掌管文书的官吏

分:古代重量单位,十分为一钱铢:古代重量单位,一两的二十四分之一分铢:这里用来比喻细小,犹言“一丝一毫”

有司: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因而称官吏为有司这里指负责祭祀的官吏笾(biān边):祭祀时装果品的竹器豆:祭祀时装肉食的器皿

也:根据文意,疑是衍文

艺:经经艺:泛指儒家经书

知:通“智”

惠:通“慧”

梁:根据文意,疑“粱”形近而误

钧:通“均”

译文

能加工房柱屋梁的,叫做木匠会凿穴打洞的,叫做土匠能修饰文书的,叫做史匠文吏的学问,只是学习办理公文,应该和木匠土匠同类,怎么能跟儒生相比呢御史办理文书,不出一点差错主管祭祀的官吏陈列祭品,不会摆错行列那些办理公文,摆祭品很熟悉的人,也是事先学过的,可是人们看不起他们,因为他们掌握的是低贱的本领,担任的不是人们尊重的重要职务没有经学的根基,只有耍笔杆微不足道的本事,这就是大道理懂得不够而小伎俩太多,即使说我的学问多,有御史的智慧,主管祭祀官吏的聪明也罢吃黍粱饱与吃糟糠饱,虽然都说吃饱了,但对人起的滋养作用不同儒生和文吏,学到的东西都声称很熟练,但他们对于朝廷,好处是不一样的

原文
35·8郑子皮使尹何为政,子产比于未能操刀使之割也子路使子羔为费宰,孔子曰:“贼夫人之子皆以未学,不见大道也医无方术,云:“吾能治病”问之曰:“何用治病”曰:“用心意”病者必不信也吏无经学,曰:“吾能治民”问之曰:“何用治民”曰:“以材能”是医无方术,以心意治病也,百姓安肯信向,而人君任用使之乎手中无钱,之市,使货主问曰:“钱何在”对曰:“无钱”货主必不与也夫胸中不学,犹手中无钱也,欲人君任使之,百姓信向之,奈何也

注释

郑:参见29·14注子皮:姓罕,名虎,字子皮春秋时郑国上卿尹何:郑国的一个年轻人郑子皮使尹何为政:左传·襄公三十一年记载,子皮想让尹何治理封邑,郑大夫子产说他年轻了,不行这好像一个人不会拿刀而让他去割东西,多数情况下是要损伤自己的引文参见论语·先进

见:见识这里是懂得的意思大道:这里指先王之道

向:向往信向:这里是信赖的意思

用:“任使”连用,与“信向”相对为文,故疑“用”是衍文下文“欲人君任使之,百姓信向之”,可证

不:根据文意,疑是“无”之误太平御览卷六○七卷八三六引论衡文作“无”,可证

译文

郑国子皮让尹何治理政治,子产以一个人不会拿刀而让他去割东西常常会割伤自己作比喻子路让子羔做费邑的地方长官,孔子说:“害了别人的子弟”这都是因为他们年轻没有学习,不懂得先王之道就像医师没有医术,说:“我能治病”别人问他:“用什么来治病呢”回答:“用心意”病人一定不会相信他官吏不懂经学,说:“我能治理老百姓”别人问他:“拿什么来治理老百姓呢”回答:“用才能”这跟医师没有医术,用心意来治病一样,老百姓怎么肯信赖,君主怎么能信任和使用他呢手里没有钱,到市场上去,假使老板问:“钱在哪里呢”回答说:“没有钱”老板一定不肯给东西看来,心中没学问,就像手里没有钱,想要君主信任使用,老百姓信赖,怎么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