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意篇第七七

题解

本篇是对祀义篇的补充和发挥,进一步论述祭祀的作用和意义

王充通过追溯各种祭祀的来源,指出人世间所有的祭祀“皆为思其德,不忘其功也”即是说祭祀的意义在于“重恩尊功”两个方面举行祭祀是人们依照活人赏功养老的道理推演出来的,“未必有鬼而享之者”祭祀的目的是为勉励活人尽力,提倡尊崇恩德,是“圣人”实现“功立化通”的一种手段他生动的比喻说,祭祀就像埋葬一条有功而心爱的家狗,将宝剑献于亡友的墓前一样,不过是为了表达人们的某种心意而已,并没有什么神怪可言

王充把鬼神驱逐于祭祀之外,揭露了祭祀求福免祸的虚妄,他在本篇中重申了“人死无知,其精不能为鬼”,“不能为人祸福”的观点他在结语中断言:“虽常祭而不绝,久废而不修,其何祸福于人哉!”

原文
77·1树:王者祭天地,诸侯祭山川,卿大夫祭五祀,士庶人祭其先宗庙社稷之祀,自天子达于庶人尚书曰:“肆类于上帝,禋于六宗,望于山川,遍于群臣

注释

树:据伦明录杨校宋本当作“礼”可从

这几句参见礼记·曲礼下

类:在常规的祭天时间以外,临时根据情况(如战争)祭天叫“类”五经异义:“非时祭天谓之类

禋(yīn因):古代祭天的一种礼仪,先烧柴冒烟,再加牲及玉帛烧之六宗:说法不一贾逵说:“六宗者,天宗三,日月星也地宗三,河海岱也”马融说:“万物非天不覆,非地不载,非春不生,非夏不长,非秋不收,非冬不藏,此其谓六也太平御览五三二引五经异义:“六宗者,上不及天,下不及地,旁不及四方,居中央恍惚无有,神助阴阳变化,有益于人,故郊天并祭之”王充则指的是上下四方之间的游神

望:祭祀山川称“望”

臣:据尚书·尧典应作“神”引文参见尚书·尧典

译文

礼记说:天子祭祀天地,诸侯祭祀山川,卿大夫祭祀五祀,士及平民祭祀他们的祖先对祖先土地神及谷神的祭祀,是从天子一直到平民都要举行的尚书说:“于是对上帝进行‘类’祭,又祭祀天地四方,祭祀山川,遍祭群神

原文
77·2曰:“有虞氏禘黄帝而郊喾,祖颛顼而宗尧夏后氏亦禘黄帝而郊鲧,祖颛顼而宗禹殷人禘喾而郊冥,祖契而宗汤周人禘喾而郊稷,祖文王而宗武王燔柴于大坛,祭天也瘗埋于大折,祭地也,用骍犊埋少牢于大昭,祭时也相近于坎坛,祭寒暑也王宫,祭日也夜明,祭月也幽宗,祭星也雩宗,祭水旱也四坎坛,祭四方也山林川谷丘陵能出云,为风雨,见怪物,皆曰神有天下者祭百神诸侯在其地则祭,亡其地则不祭”此皆法度之祀,礼之常制也

注释

有虞氏:指舜的时代禘(dì帝):古代祭名君王祭祀他所追尊的始祖以前的远祖就称为“禘”郊:古代君王祭天时配以祖先叫“郊”,这里泛指配祭喾(kù库):传说是尧的父亲祖:始祖庙,这里指祭祀始祖宗:宗庙,其尊贵地位仅次于始祖庙祖颛顼而宗尧:传说颛顼是舜的六世祖,所以舜时把颛顼作为始祖来祭祀而以尧配祭

冥:传说是商朝的祖先,契的后代

契:参见3·2注

稷:后稷参见1·3注

文王:周文王武王:周武王

燔柴:祭天时举行的一种仪式坛:筑土为台,用于祭祀大坛:同“太坛”,君王祭天的地方

瘗(yì义)埋:指把祭品埋于地下大折:同“太折”,君王祭地的地方骍(xīn心)犊:毛色纯赤的小牛

少牢:古代祭祀时三牲(牛猪)俱全(或单用牛)称“太牢”,只用羊和猪(或单用羊)称“少牢”大昭:同“太昭”,君王祭祀四时的地方

时:指春冬四时

相近:据礼记·祭法郑玄注,“相近”应是“禳祈”之误禳祈是求神消灾降福之意坎:挖地为坑穴,用于祭祀

王宫:古代帝王祭日的坛礼记·祭法郑玄注:“王宫,日坛王,君也日称君坛,营域也

夜明:古代帝王祭月的坛

宗:据递修本应为“下文“雩宗”的“宗”字同此(yǒng永):古代一种禳灾的祭祀:古代帝王祭星的坛

雩(yú鱼):求雨的祭祀:古代帝王祭水旱的坛

四坎坛:东西北四方各设一坎一坛,合称“四坎坛”古代帝王祭四方的坛

见:同“现”

有天下者:统治天下的人,即帝王

引文参见礼记·祭法

译文

礼记说:“舜时把黄帝作为远祖来祭祀而以帝喾配祭,把颛顼作为始祖来祭祀而以尧配祭夏朝也把黄帝作为远祖来祭祀而以鲧配祭,把颛顼作为始祖来祭祀而以禹配祭商朝把帝喾作为远祖来祭祀而以冥配祭,把契作为始祖来祭祀而以汤配祭周朝把帝喾作为远祖来祭祀而以稷配祭,把文王作为始祖来祭祀而以武王配祭在大坛上烧柴以祭天,在大折下埋祭品以祭地,祭天地都用纯赤色的小牛作为牺牲埋少牢在大昭下以祭四时在坎坛禳祈以祭寒暑在王宫祭日:在夜明祭月,在幽祭星,在雩祭水旱,在四坎坛祭四方山林川谷丘陵能生出云,产生风雨,出现怪物,都称为神统治天下的帝王祭祀百神诸侯拥有封地就举行祭祀,失去了他的封地就不祭祀”这些都是法定的祭祀,是礼所规定的正常制度

原文
77·3王者父事天,母事地,推人事父母之事,故亦有祭天地之祀

山川以下,报功之义也缘生人有功得赏,鬼神有功亦祀之山出云雨润万物六宗居六合之间,助天地变化,王者尊而祭之,故曰六宗社稷,报生万物之功,社报万物,稷报五谷五祀,报门室中霤之功,门户人所出入,井灶人所饮食,中霤人所托处,五者功钧,故俱祀之

注释

祭天地之祀:五经通义:“王者所祭天地何王者父事天,母事地,故以子道也”山川:指山林川谷丘陵等神

六合:上西

钧:通“均”

译文

君王像对待自己的父亲一样侍奉天,像对待自己的母亲一样侍奉地,根据人间侍奉父母的事例来类推,所以也就有了对天地的祭祀祭祀山川以下诸神,用意在于报答它们的功劳根据活人有功劳就获得奖赏的道理,鬼神有了功劳也应祭祀它们山中涌出云雨来滋润万物,六方游神居处在六合之间,辅助天地的变化,君王尊重它们而祭祀它们,所以称为六宗祭祀社稷神是为了报答它们生育万物的功劳祭祀社神是报答它生育万物,祭祀谷神是报答它生育五谷进行五祀,是报答门神户神井神灶神室中霤神的功劳,门户是人们出入的地方,井灶是供人饮食的处所,中霤是人依托和居住的地方,五种神的功劳相等,所以都应当祭祀它们

原文
77·4周弃曰,“少昊有四叔,曰重,曰该,曰修,曰熙,实能金大木反使重为句芒,该为蓐收,修及熙为玄冥,世不失职,遂济穷桑,此其三祀也颛顼氏有子曰犁,为祝融共工氏有子曰句龙,为后土,此其二祀也后土为社稷,田正也有烈山氏之子曰柱,为稷,自夏以上祀之周弃亦为稷,自商以来祀之曰:“烈山氏之有天下也,其子曰柱,能殖百谷夏之衰也,周弃继之,故祀以为稷共工氏之霸九州也,其子曰后土,能平九土,故祀以为社21

注释

周弃:据章录杨校宋本应作“传或”

少昊(hào号):传说中的上古帝王,黄帝之子,金天氏四叔:指子孙四人重:人名传说当过木官(木正)

该:人名传说当过金官(金正)

修:人名传说当过水官(水正)

熙:人名传说他接替“修”当过水官

大木反:据左传·昭公二十九年当作“木及水”

句(gōu勾)芒:即木正

蓐(rù入)收:即金正

玄冥:即水正

穷桑:古地名,传说在今山东曲阜北,少昊在此地登位这里指少昊

三祀:指报答木正金正水正功劳的祭祀

祝融:即火官(火正)

共工氏:参见31·1注句(gōu勾)龙:人名

后土:即土官(土正)

田正:田官

烈山氏:一作厉山氏,即炎帝参见8·6注一说炎帝即神农氏参见19·13注柱:人名

弃:即后稷参见1·3注

自商以来祀之:传说商汤灭夏后,废除夏所祀的谷神柱,立弃为谷神引文参见左传·昭公二十九年

九土:九州的土地,即全国的土地

21引文参见礼记·祭法

译文

有的传上说:“少昊有子孙四人,名叫重熙,他们确实能管理金木和水假如重任句芒,该任蓐收,修和熙任玄冥,世代不变它们的职位,于是完成了少昊传下来的功业,这就是报答木正金正水正功劳的祭祀颛顼氏有个儿子叫犁,当火官共工氏有个儿子叫句龙,当土官,这就是报答火正土正功劳的祭祀后土是社神后稷是田官有烈山氏的儿子叫柱,是谷神,夏朝以前一直都祭祀他周弃也是谷神,从商朝以来一直都祭祀他礼记说:“烈山氏拥有天下,他的儿子叫柱,能种植百谷夏朝衰落,周弃接替了柱,所以把他当谷神来祭祀共工氏称霸九州,他的儿子叫后土,能安定九州的土地,所以把他当土地神来祭祀

原文
77·5传或曰:“炎帝作火,死而为灶禹劳力天下水,死而为社曰:“王为群姓立七祀,曰司命,曰中靈,曰国门,曰国行,曰泰厉,曰户,曰灶诸侯为国立五祀,曰司命,曰中靈,曰国门,曰国行,曰公厉大夫立三祀,曰族厉,曰门,曰行適士立二祀,曰门,曰行庶人立一祀,或立户,或立灶”社稷五祀之祭,未有所定,皆为思其德,不忘其功也中心爱之,故饮食之爱鬼神者祭祀之自禹兴修社稷祀后稷,其后绝废

注释

炎帝:参见8·6注

灶:指灶神

引文参见淮南子·泛论训

司命:掌管人生死的神

靈:据礼记·祭法应作“霤”形近致误

国门:指城门神

国行:指路神

泰厉:指没有后嗣的帝王的鬼魂据说这种鬼无所归依,常祸害人,所以单独祭它公厉:指没有后嗣的诸侯的鬼魂

族厉:指没有后嗣的大夫的鬼魂

商:通“嫡”適士:士的嫡长子一支世代为“士”称“適士”

引文参见礼记·祭法

兴:兴起,指治洪水有功修:整治这里指举行祭祀

译文

有的传说:“炎帝造火,死了就成灶神禹历尽辛苦治理天下水患,死了就成土地神礼记说:“帝王为百姓规定了七种祭祀,祭司命中霤国门国行泰厉诸侯为封国规定了五种祭祀,祭司命,中霤国门国行公厉大夫规定了三种祭祀,祭族厉適士规定了两种祭祀,祭门庶人规定了一种祭祀,或祭户神,或祭灶神”对社稷五祀的祭祀,没有具体的规定,都是为了思念它们的功德,不忘记它们的功劳心中思慕鬼神,因此供给鬼神吃喝思慕鬼神的人就祭祀它们自从夏禹兴建社坛稷坛祭祀后稷,其后这些祭祀就全都废除了

原文
77·6高皇帝四年,诏天下祭灵星七年,使天下祭社稷灵星之祭,祭水旱也,于礼旧名曰雩雩之礼,为民祈谷雨,祈谷实也春求实,一岁再祀,盖重谷也春以二月,秋以八月论语曰:“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暮春,四月也周之四月,正岁二月也二月之时,龙星始出,故传曰:“龙见而雩”龙星见时,岁已启蛰,而雩

注释

高皇帝四年:即汉高祖四年,公元前203年汉书·郊祀志后汉书·郊祀志,高祖立灵星祠为八年事

祭灵星:杜佑通典:“周制,仲秋之月,祭灵星于国之东南东南祭之,就岁星之位也岁星为星之始,最尊,故就其位王者所以复祭灵星者,为民祈时,以种五谷,故报其功也”王充认为灵星指传说中主管农业的龙星(大火星),祭灵星是为了祈求丰收祭水旱:意即由于干旱,祭灵星以求雨

春求实:据递修本当作“春求雨,秋求实”

冠者:指成年人古代男子二十周岁行加冠礼,表示已成年

沂:沂水,源出山东邹县东北,西流经曲阜城南,西入泗河

舞雩:舞雩台古代祭天求雨的场所

引文参见论语·先进王充对这段话的详细解释见本书明雩篇正岁:指夏历正岁二月:周朝以夏历的十一月为正月,所以周历的四月即夏历的二月龙星始出:龙星初见指大火星在春季黄昏时的初次出现,古代以此作为农事季节的重要标志

传:指左传

龙:指龙星引文参见左传·恒公五年

孙诒让说,此文有讹“蛰”字下脱“故又曰启蛰”五字文当为:故又曰:“启蛰而雩”启蛰:惊蛰,二十四节气之一

译文

汉高祖四年,诏令天下祭祀灵星七年,又令天下祭祀土地神和谷神

对灵星的祭祀是由于天旱而求雨,照礼来说这种祭祀的旧名称叫雩举行雩祭之礼,是为老百姓祈求降下滋润谷物的雨水,祈求谷物有好收成春天祈求降雨,秋天祈求有收成,一年祭祀两次,这是由于重视谷物的缘故春天在二月里祭祀,秋天在八月里祭祀所以论语上说:“暮春时节,春天的衣服已经做好穿上了,相约五六个成年人,六七个小孩,在沂水里洗洗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一路唱着歌走回来”暮春时节,是四月份周历的四月是夏历的二月二月的时候,龙星初次出现,所以左传上说:“龙星出现就举行雩祭”龙星出现的时候,节气已经到了惊蛰,所以又说:“到了惊蛰就举行雩祭

原文
77·7春雩之礼废,秋雩之礼存,故世常修灵星之祀,到今不绝名变于旧,故世人不识礼废不具,故儒者不知世儒案礼,不知灵星何祀,其难晓而不识说,县官名曰明星,缘明星之名,说曰岁星岁星,东方也东方主春,春主生物,故祭岁星,求春之福也四时皆有力于物,独求春者,重本尊始也审神如儒者之说,求春之福,及以秋祭,非求春也月令祭户以春,祭门以秋,各宜其时如或祭门以秋,谓之祭户,论者肯然之乎

注释

而:据递修本当作“亦”

县官:参见34·10注这里指汉代皇帝明星:独断:“明星神一曰灵星,其象在天”岁星,东方也:根据阴阳五行说,岁星(木星)是和东方相配属的古人误以明星为灵星,又误以为岁星

东方主春:根据阴阳五行说,东方是与春天相配属的

及:据递修本当作“反”

月令:礼记中的一篇祭户以春:白虎通德论·五祀:“春祭户,户者人所出入,春亦万物始触户而出也秋祭门,门以闭藏自固也,秋亦万物成熟,内备自守也

译文

春天求雨的祭祀被废除了,秋天求雨的祭祀仍然保存下来,所以社会上常年举行对灵星的祭祀,到现在一直不间断祭祀的名称和从前不一样了,所以世人不明白祭礼废除不用了,所以儒者不知道世儒考察祭礼不知道为什么祭祀灵星,因为它难懂也就不知道怎么解释,由于皇帝称它叫“明星”,根据明星这一名称,就把它解释为“岁星”岁星,与东方相配属东方与春天相配属,春天掌管生长万物,因此祭祀岁星,是祈求春天之福四季对万物生长都有贡献,只在春天祈求,是因为重视根本尊重一年的开始如果真像儒者说的那样,求春之福,反而在秋天祭祀,这就不是祈求春天之福了月令中规定在春天祭户神,在秋天祭门神,各自根据合适的季节祭祀如果有人在秋天祭门神,却说是祭户神,评论的人能同意这种说法吗

原文
77·8不然,则明星非岁星也,乃龙星也龙星二月见,则雩祈谷雨龙星八月将入,则秋雩祈谷实儒者或见其义,语不空生春雩废,秋雩兴,故秋雩之名,自若为明星也,实曰灵星灵星者,神也神者,谓龙星也群神谓风伯雨师雷公之属风以摇之,雨以润之,雷以动之,四时生成,寒暑变化日月星辰,人所瞻仰水旱,人所忌恶四方,气所由来山林川谷,民所取材用此鬼神之功也

注释

明星非岁星:意思是,明星后来是在秋天祭祀,岁星是该在春天祭祀的,所以二者不能混淆据上下文意,“雩”字前疑当补“春”字

“龙”字与“灵”字通用,声转作“灵”论语发微:“论衡以灵星为龙星,声之转”黄震日抄:“论衡释灵星之名,似矣

鬼神:王充指的是“百神”,也即是自然的力量

译文

不是这样的话,那么明星就不是岁星,而是龙星龙星在二月出现,就举行春雩祈求滋养谷物的雨水龙星在八月将要看不见了,就举行秋雩祈求谷物有收成有的儒者可能明白其中的意思,所以他们的话不是凭空说的春雩废除了,秋雩兴起了,所以秋雩的名称,自然就像是对明星的祭祀了,实际上它应该叫灵星灵星是神,神,讲的就是龙星众神指的是风伯雨师雷公之类的神风摇动万物,雨滋润万物,雷震动万物,四季使万物生长成熟,寒暑使万物发生变化日月星辰,是人们所瞻仰的,水旱灾害,是人们所憎恨的四方,是气产生出来的处所山林川谷,是老百姓取得资财的地方这就是百神的功劳

原文
77·9凡祭祀之义有二:一曰报功,二曰修先报功以勉力,修先以崇恩力勉恩崇,功立化通,圣王之务也是故“圣王制祭祀也,法施于民则祀之,以死勤事则祀之,以劳定国则祀之,能御大灾则祀之,能捍大患则祀之”“帝喾能序星辰以著众尧能赏均刑法以义终舜勤民事而野死鲧勤洪水而殛死禹能修鲧之功黄帝正名百物,以明民共财颛顼能修之契为司徒而民成冥勤其官而水死汤以宽治民而除其虐文王以文治,武王以武功,去民之灾”凡此功烈,施布于民,民赖其力,故祭报之宗庙先祖,己之亲也,生时有养亲之道,死亡义不可背,故修祭祀,示如生存推人事鬼神,缘生事死人有赏功供养之道,故有报恩祀祖之义

注释

引文参见礼记·祭法

序星辰:指了解星辰的位次和它们在不同季节出没的规律著众:意思是使老百姓办事情了解休作之期

义终:善终指尧禅位给舜,安享晚年

司徒:官名,掌管教化

除其虐:指汤放逐夏朝的最后一个君王桀

去民之灾:指周文王周武王消灭商朝最后一个君王纣引文见礼记·祭法

译文

大凡祭祀的道理有两点:一是报答功劳,二是敬奉祖先报答功劳是为了勉励尽心尽力的人,敬奉祖先是为了尊崇有恩德的人尽心尽力受到勉励,恩德受到尊崇,功业树立教化广布,是圣王的职责所以“圣王制定了祭祀的标准,凡制定法律能在民间施行的人就祭祀他,凡勤劳国事而死的人就祭祀他,凡有战功安定国家的人就祭祀他,凡能防御大灾害的人就祭祀他,凡能抵御大祸患的人就祭祀他”“帝喾能了解星辰的位次及出没而使老百姓行事有依据尧能赏罚分明施刑以法而得到善终舜辛勤地为民办事而死在边远的地方鲧辛辛苦苦地理洪水无功而受处死禹能完满地完成鲧治水的事业黄帝给百物确定了名称,以此启发老百姓共同享受这此财富颛顼能使黄帝的事业更加完备,契当司徒教化百姓很有成效冥尽到了水官的职责而死于治水的事业汤以宽厚统治百姓而放逐了夏桀文王用文治,武王用武功,除掉了百姓的灾祸”所有这些功业,普遍地给老百姓带来了好处,老百姓依靠了他们的力量,所以祭祀报答他们宗庙供奉的祖先,是自己的亲人,他们活着的时候有赡养他们的道义,死亡后按礼不能背弃他们,所以举行祭祀,表示和活着的时候一样对待他们根据人间的事例来侍奉鬼神,依照对待活人的道理来侍奉死人人有赏赐功劳供养亲人的道理,因此也有报答恩德祭祀祖先的道理

原文
77·10孔子之畜狗死,使子赣埋之,曰:“吾闻之也,弊帷不弃,为埋马也弊盖不弃,为埋狗也丘也贫,无盖,于其封也,亦与之席,毋使其首陷焉“延陵季子过徐,徐君好其剑,季子以当使于上国,未之许与季子使还,徐君已死季子解剑带其冢树御者曰:“徐君已死,尚谁为乎”季子曰:“前已心许之矣,可以徐君死故负吾心乎”遂带剑于冢树而去祀为报功者,其用意犹孔子之埋畜狗也祭为不背先者,其恩犹季之带剑于冢树也

注释

畜狗:家犬

赣(gòng贡):通“贡”子赣:子贡参见3·3注

盖:伞形的车盖

丘:孔子自称

封:聚土为坟称“封”,这里指埋葬

以上事参见礼记·檀弓下

延陵季子:季札参见16·3注徐:参见16·4注

徐君:徐国国君刘向认为他就是被楚文王所灭的徐偃王

上国:参见16·4注

以上事参见史记·吴太伯世家

之:据递修本应作“子”

译文

孔子养的狗死了,派子贡去埋狗,并说:“我听说,破旧的帐幕不丢掉,是用来埋马破旧的车盖不丢掉,是用来埋狗我贫穷,没有车盖,对于狗的埋葬,也要给它用席子,不要让它的头陷在泥土中”延陵季子路过徐国,徐国国君喜欢他的剑,季子因为正要出使到中原各国去,所以没有答应把剑赠送他季子出使回来路过徐国,徐国国君已经死了季子解下佩剑挂在徐君坟墓的树上驾车的人问:“徐君已经死了,剑还赠给谁呢”季子说:“先前我心里已答应赠剑给他了,难道能够因为徐君已经死了的缘故而违背我的本心吗”于是就挂剑在坟墓的树上而离开了徐国祭祀为报功,用意就同孔子埋葬所养的狗一样祭祀是为了不背弃祖先,报答恩德就同季子挂剑在坟墓的树上一样

原文
77·11圣人知其若此,祭犹斋戒畏敬,若有鬼神,修兴弗绝,若有祸福重恩尊功,殷勤厚恩,未必有鬼而享之者何以明之以饮食祭地也人将饮食,谦退,示当有所先孔子曰:“虽蔬食莱羹,瓜祭,必斋如也曰:“侍食于君,君使之祭,然后饮食之”祭,犹礼之诸祀也饮食亦可毋祭,礼之诸神,亦可毋祀也祀之实一也,用物之费同也知祭地无神,犹谓诸祀有鬼,不知类也

注释

示当有所先:意即表示应当先祭祀产生五谷的地以报其恩礼记·曲礼上疏:“祭者,君子不忘本,有德必酬之,故得食而种种出少许置在豆间之地,以报先代造食之人也”瓜:据论语·乡党应为“必”

引文见论语·乡党

引文见礼记·玉藻

译文

圣人知道祭祀的意义是这样,可是祭祀前还要斋戒,祭祀时还要严肃恭敬,好像真有鬼神一样,连续不断地举行祭祀,好像鬼神真能消祸降福一样实际上这是尊重祖先的恩德和前人的功绩,殷勤地厚爱他们,未必有什么鬼神来享用祭品用什么来证明这一点呢用吃饭时祭地这件事就可以证明人们将要吃饭时,先谦让,表示应当先祭地孔子说:“即使吃的是粗米饭蔬菜汤,也必定要拿出一点来祭一祭,而且一定要像斋戒那样诚心敬意礼记上说:“伺候君王吃饭,君王要让他先祭祀,然后才吃饭”吃饭前祭地,就像礼所规定的各种祭祀一样吃饭之前也可以不祭祀,礼所规定要祭的各种神,也可以不祭祀饮食之祭和诸神之祀实质上是一样的,使用祭品的耗费也是相同的知道祭地并没有什么神,但是还要说各种祭祀都有鬼,这是不懂得类推的缘故

原文
77·12经传所载,贤者所纪,尚无鬼神,况不著篇籍!世间淫祀非鬼之祭,信其有神为祸福矣好道学仙者,绝谷不食,与人异食,欲为清洁也鬼神清洁于仙人,如何与人同食乎论之以为人死无知,其精不能为鬼假使有之,与人异食异食则不肯食人之食不肯食人之食则无求于人无求于人则不能为人祸福矣凡人之有喜怒也,有求得与不得得则喜,不得则怒喜则施恩而为福,怒则发怒而为祸鬼神无喜怒,则虽常祭而不绝,久废而不修,其何祸福于人哉

注释

道:这里指求仙的法术

译文

经传上记载的,贤者所记载的,尚且没有鬼神,何况没有写在书上的呢!社会滥祭不该祭的鬼,迷信他们有神灵能造成祸福喜好法术求仙的人,不吃谷食,和一般人吃的不相同,是想身心清洁鬼神比仙人更清洁,怎么会跟人吃同样的东西呢评论认为人死后是没有知觉的,他的精神不会变成鬼假使有变成鬼的,和人吃的就不一样吃的东西不同就不肯吃人的食物不肯吃人的食物就对人无所求对人无所求就不能给人造成祸福大凡人有喜怒,在于对所追求的东西得与不得得到就欢喜,不得就愤怒欢喜就施恩而成福,愤怒就发怒而成祸鬼神没有喜怒,那么即使经常不断地进行祭祀,长时间地废弃而不进行祭祀,对人又会有什么祸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