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斋续笔卷九

深沟高垒

原文
韩信伐赵赵陈馀聚兵井陉口御之李左车说馀曰“信乘胜而去国远斗其锋不可挡愿假奇兵从间道绝其辎重而深沟高垒勿与战彼前不得斗退不得还不至十日信之头可致麾下”馀不听一战成擒

七国反周亚夫将兵往击会兵荥阳邓都尉曰“吴楚兵锐甚难与争锋愿以梁委而东北壁昌邑深沟高垒使轻兵塞其饷道以全制其极”亚夫从之吴果败亡

李邓之策一而用与不用则异耳

秦军武安西以攻阏与赵奢救之去邯郸三十里坚壁二十八日不行复益增垒既乃卷甲而趋之大破秦军奢之将略所谓玩敌于股掌之上虽未合战而胜形已著矣前所云邓都尉者亚夫故父绛侯客也晁错传“错已死谒者仆射邓公为校尉击吴楚为将上书言军事拜为城阳中尉”邓公者岂非邓都尉乎?亚夫传以为此策乃自请而后行颜师古疑其不同然以事料之必非出于己也

注释

聚兵屯兵抵抗

去国远斗远离本国来开战

借用利用奇兵出其不意突然袭击的军队间道小道断绝辎重粮草运输

深沟高垒深挖战壕高筑壁垒

前进

麾下对将帅的敬称

将兵往击带领军队前往镇压

抛弃舍弃

使轻兵塞其饷道用轻兵控制他们的干道截断他们的粮草运输

一样相同

距离

坚壁安营扎寨构筑工事

将略带兵的韬略

形势显著明显

译文

韩信带兵攻打赵国赵将陈馀屯兵在井陉口(今河北井陉县西北)抵御在陈馀部下有个叫李左车的分析了作战形势并且提出了建议他说“现在韩信的军队远离本国乘胜而来要与我军决战其势锐不可挡我请求交给我一支精兵从小道前进直插交通线上切断韩军的粮饷运输然后动员士兵深挖战壕高筑壁垒严密防守使韩军处于进攻不能靠前退走无路可还的地步这样要不了十天韩信的头就可以挂在将军您的战旗之下”陈馀没有听取这一建议贸然与韩信进行决战结果一败涂地陈馀本人也成了俘虏

汉景帝即位三年以吴王刘濞为首的吴楚七个王国发动叛乱景帝派周亚夫率兵前往镇压两军在荥阳(今属河南)相遇周亚夫部下的邓都尉分析了作战形势并且提出了对策他说“吴楚七国的叛军现在士气正盛我军与他们展开决战很难取胜我建议先把梁国之地让给他们在昌邑深挖壕沟高筑壁垒严阵以待同时派轻兵迅速控制交通干线截断他们的粮饷运送使他们无法施展威力”周亚夫听后非常高兴采纳这一建议立即做了周密的部署结果使叛军大败

李佐车与邓都尉都是在战前为其主将献计献策的这一点是共同的但是采用还是不用其结果则是大不相同的

战国时期秦国攻打赵国时将军队聚集在武安(今属河北)的西面准备进攻阏与(今山西和顺)赵国派大将赵奢带兵前往救援在距邯郸(今属河北)30里的地方安营扎寨构筑工事一直驻了28天没有出击并且继续构筑工事给秦军造成一种不敢出战的错觉不久赵军倾巢出动发动大举进攻来势凶猛结果秦军被打得落花流水赵奢的用兵韬略被人们称之为“玩敌于股掌之上”在未进行交战之前一定取胜的形势就很明确了前面所说的邓都尉是周亚夫故父绛侯的门客晁错传中说“晁错死后谒者仆射邓公担任校尉在平定吴楚七国之乱中任为将军叛乱被平定之后回京上书述论军事升为城阳中尉”这里所说的邓公岂不是邓都尉吗?周亚夫传中以为这一策略是周亚夫自己提出而后实行的颜师古对于此说表示怀疑然而从当时的实际情况来看这一策略必定不是出于周亚夫本人

生之徒十有三

原文
老子“出生入死”章云“出生入死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死地十有三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王弼注曰“十有三犹云十分有三分取其生道全生之极十分有三耳取死之道全死之极十分亦有三耳而民生生之厚之无生之地焉”其说甚浅且不解释后一节唯苏子由以谓“生死之道以十言之三者各居其三矣岂非生死之道九而不生不死之道一而已乎?老子言其九不言其一使人自得之以寄无思无为之妙”其论可谓尽矣

注释

生长

动之死地因为活动而招致死地

生生之厚追求生活过分

更改

苏子由苏辙字子由苏轼胞弟也是文学大家且对哲学研究十分深入

使人自得之让人自己去琢磨探求

译文

老子“出生入死”章说“始出于世而生终入于地而死走向生长的十分有三走向死亡的十分有三人的生长由于活动而致于死地也十分有三这是为什么?因为他们追求生活过分强烈呀”王弼作注说“十有三就是说走向生长道路的只有十分之三保住生命达到终点的也只有十分之三走向死亡之道的加速走向死亡的也只有十分之三而那些富贵的人们以优裕的生活条件追求长生一旦改变了他们就没有了生存的地方”王弼解释很浅显而且没有解释后面一节只有苏辙(字子由)的解释比较详尽他说“生死的道理如果说有十种三种情况各占三份这难道不是说生死之道有九而不生不死之道只不过有一种吗?老子只说九不说一是想让人们自己去琢磨以寄托无思无为的妙处”这种解释实在是太精当了

太公丹书

原文
太公丹书今罕见于世黄鲁直于礼书得其诸铭而书然不著其本始予读大戴礼·武王践阼载之甚备故悉记录以遗好古君子云“武王践阼三日召士大夫而问焉‘恶有藏之约行之行万世可以为子孙常者乎?’皆曰‘未得闻也’然后召师尚父而问焉‘黄帝颛顼之道可得见与?’师尚父曰‘在丹书王欲闻之则斋矣’王斋三日尚父端冕奉书道书之言曰‘敬胜怠者吉怠胜敬者灭义胜欲者从欲胜义者凶凡事不强则枉弗敬则不正枉者灭废敬者万世’藏之约行之行可以为子孙常者此言之谓也”又曰‘以仁得之以仁守之其量百世以不仁得之以仁守之其量十世以不仁得之以不仁守之必及其世’王闻之言惕若恐惧退而为戒书于席之四端为铭前左端铭曰“安乐必敬”前右端铭曰“无行可悔”后左端铭曰“一反一侧亦不可以忘”后右端铭曰“所监不远视尔所代”几之铭曰“皇皇惟敬口生缑口戕口”鉴之铭曰“见尔前虑尔后”盥盘之铭曰“与其溺于人也宁溺于渊溺于渊犹可游也溺于人不可救也”楹之铭曰“毋曰胡残其祸将然毋曰胡害其祸将大毋曰胡伤其祸将长”杖之铭曰“恶乎危?于忿嚏恶乎失道?于嗜欲恶乎相忘?于富贵”带之铭曰“火灭修容慎戒必共共则寿”屦之铭曰“慎之劳劳则富”觞豆之铭曰“食自杖食自杖戒之憍憍则逃”户之铭曰“夫名难得而易失无勤弗志而曰我知之乎?无勤弗及而曰我杖之乎?扰阻以泥之若风将至必先摇摇虽有圣人不能为谋也”牖之铭曰“随天之时以地之财敬祀皇天敬以先时”剑之铭曰“带之以为服动必行德行德则兴倍德则崩”弓之铭曰“屈申之义发之行之无忘自过”矛之铭曰“造矛造矛少间弗忍终身之羞予一人所闻以戒后世子孙”凡十七铭贾谊政事书所陈教太子一节千余言皆此书保傅篇之文然及胡亥赵高之事则为汉儒所作可知矣汉昭帝纪“通保傅传文颖注曰“贾谊作礼·大戴记”其此书乎?荀卿议兵篇“敬胜怠则吉怠胜敬则灭计胜欲则从欲胜计则凶”盖出诸此左传晋斐豹“着于丹书”谓以丹书其罪也其名偶与之同耳汉祖有丹书铁契以待功臣盖又不同也

注释

书写抄写

姜子牙著明标明本始起源本来的源头

践阼继位登上皇位

恶有藏之约行之行有没有保存下来的古代规约行动方法同“乌”疑问词保存行之行行动方法

端冕奉书端着官冕手捧书本通“捧”

凡事不强则枉凡是办事情不努力就会出偏差偏差

弗敬则不正不恭敬就会导致歪门邪道不正偏门歪门邪道

可以为子孙常者可以永远指导子孙后代的东西

以仁得之以仁守之其量百世靠仁义得到国家靠仁义保护国家就会有百世不变的江山持续

惕若胆战心惊的样子

于席之四端为铭贴在座席的四端作为座右铭

安乐必敬即便是身处安乐之中也一定要恭敬谨慎

无行可悔没有让人后悔的行为

一反一侧一点一滴的思考所得

所监不远视尔所代如不能高瞻远瞩就只能看到眼前

皇皇惟敬诚惶诚恐只有恭敬

口戕口口能戕害自己意即祸从口出

见尔前虑尔后事前要有所预见事后要有所思考代指事情

毋曰胡残不要说自己不残忍

其祸将然祸事就将到来

毋曰胡伤不要说自己没有伤害

恶乎相忘什么时候互相忘却

火灭修容火灭后要维修盛水的容器

慎戒必共谨慎提防一定会平安此处指平安

古代用麻葛制成的一种鞋

觞豆觞与豆古代盛酒肴的器具

食自杖贪食就自我惩罚自我反省杖刑此处代指惩罚

美好的名声

志气

拘泥

窗户

倍德则崩违背道德就会崩溃

少间弗忍终身之羞如有瞬息不能容忍就会终身羞愧少间瞬息极短时间

敬胜怠则吉恭敬胜过懈怠就吉祥

计胜欲则从计谋胜过欲望就顺利顺利与后文“凶”相对

同“著”著述

待遇加赏

译文

姜太公的丹书如今罕见黄庭坚从礼书中的各种铭文上抄了下来但是没注明最原始的来源我阅读大戴礼·武王践阼篇其中记载的很详细所以全部记录下来赠给喜好古代文化的人们周武王刚登基三天就召集士大夫问他们说“有没有保存的古代规约行动方法特别是那些可以永远指导子孙后代的呢?”士大夫们都说“没听说过”然后又召来太师姜尚父问道“您看见过黄帝颛顼治国之道吗?”太师姜尚父说“在丹书上见过大王要想听讲就斋戒吧”武王斋戒了三天姜尚父端着官冕手捧书本为武王读书中的话“‘恭敬胜过懈怠的就会吉祥懈怠胜过恭敬的就会天亡仁义胜过欲望的就顺利欲望胜过仁义的就凶险凡是办事情不努力就会出偏差不恭敬就会导致歪门邪道偏差歪邪就会毁灭恭敬认真就会永世长存’所谓保存的古代规约行为之方法可以永远指导子孙后代的东西就是说的这些”书中又说“靠仁义得到国家靠仁义保护国家就会有百世不变的江山靠不仁得到国家用仁义保护就会有十世江山靠不仁得到国家用不仁不义的东西保护祸害马上就来了”武王听了丹书中的话胆战心惊退朝后就写了戒书贴在座席的四端作为座右铭左前方的铭文为“处在安乐之中也一定要恭敬谨慎”右前方的铭文是“没有让人后悔的行为”左后方的铭文是“一点一滴的思考所得也不应忘记”右后方的铭文是“如不能高瞻远瞩就只能看到眼前”桌几上的铭文是“诚惶诚恐只有恭敬口生耻辱口能戕害自己”镜子上的铭文是“事前要有所预见事后要有所思考”盥盘上的铭文是“与其被人所溺不如溺于深渊溺于深渊还可以游出而被人所陷害就不可救了”门楹上的铭文是“不要说自己不残忍那会导致灾祸不要说自己没为害那会有大祸不要说自己没有伤害那会有长久祸害”手杖上的铭文是“什么时间危险?当因挫折而愤怒时什么时候失去常道?当贪图物欲的时候什么时候互相忘却?当富贵的时候”带子上的铭文是“火灭后要维修盛水的容器谨慎提防一定会平安平安就会长寿”屦上的铭文是“贪食就自我惩罚自我惩罚要提防不得已的喝酒遇到这种情况就逃避”门户上的铭文是“人的美名难得而容易失去一个人没有勤劳和志气而能说自己聪明吗?不经常反思自我而能说自己能自审吗?各种阻碍干扰对人来说好像风就要来了一定会先有树的摇摆有时即使是圣人也不能深谋熟虑”窗上的铭文是“要遵从天时利用地利以此来敬祀皇天敬祀先时”剑上的铭文是“带上它的时候行动一定要讲道德行动合乎道德就会兴旺违背道德就会崩溃”弓上的铭文是“屈和申的大义在于发射和行动都不要忘记自我反思”矛上的铭文是“制造矛制作矛如有瞬息的不能容忍就会终身羞愧我一个人所听到的告诫后世子孙”一共十七种铭文贾谊在政事书中所讲的教太子的一段话一千多字都是出自这本书中的保傅篇然而到了胡亥赵高的事情则是由汉代文人所作的汉书·昭帝纪“通保傅传文颖的注解说“贾谊所作礼记·大戴记”难道说的是丹书吗?荀子议兵篇“恭敬胜过懈怠就吉祥懈怠胜过恭敬就灭亡计谋胜过欲望就顺利欲望压倒计谋就凶险”这话大概也是出于丹书左传中说晋斐豹“写在丹书里”说因丹书而获罪这只不过是偶然的同名书而已汉高祖有用丹书铁契对待功臣的事情大概又不同于丹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