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盘江桥日记

原文
戊寅四月二十五日 晨起自鼎站西南行一里余有崖在路右上下各有洞洞门俱东南向而上洞尤空阔以高不及登路左壑泉已成涧随之南半里山回壑尽脊当其前路乃上跻水则自其下入穴盘折二里逾坳脊是为梅子关越关而西路左有峡复坠坑而下东西径一里而西复回环连脊路循其上平行而西复逾脊始下涉二里又盘坞中山西南转二里复西北上一里是为黄土坝盖鼎站之岭至此中降又与西岭对峙成峡有土山中突而连属之其南北皆坠峡下中踞若坝然其云黄土坝者以此有数家倚西山而当其坳设巡司以稽察焉又上逾岭脊共五里为白云寺于是遂西南下迤逞四里途中扛担络绎车骑相望则临安道母忠以钦取入京也司道无钦取之例其牌如此当必有说按母川人本乡荐岂果有卓异特达圣聪耶然闻阿迷之僭据未复而舆扛之纷纭实繁其才与操似俱可议也又至坞底西北上一里为新铺由铺西稍逾岭头遂盲垂垂下

注释

黄土坝今作黄土坡又称黄丰在关岭县西境公路旁

白云寺今称白云又作白英哨在黄土坡稍西的公路旁

钦取皇帝取用

乡荐(jiàn)明代每三年一次在各省举行的科举考试称乡试乡试取中为举人者称领乡荐

僭(jiàn)据僭越名位分裂割据

新铺今名同在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西隅

译文

戊寅年四月二十五日 清晨起床自鼎站往西南行一里多路有山崖在路右上下各有一个洞洞口都朝向东南而上洞尤其空阔因为太高来不及上登路左壑谷中的泉水已变成了山涧顺着山涧往南走半里山体回绕壑谷到了尽头山脊挡在前方路便上升而去涧水却从山下流入洞穴中盘旋曲折地走了二里越过山坳上的山脊这是梅子关过关往西行路左有个山峡又下坠成坑谷东西直处有一里而西面又回绕过来与山脊相连道路沿着峡上平缓地向西行又越过山脊这才向下跋涉二里路又绕着坞中之山往西南转二里再向西北上山一里这是黄土坝大致鼎站的山岭到此处从中下降又与西岭对峙成峡谷有座土山在峡中突起并与它相连土山南北都下坠到峡中盘踞在中央宛如堤坝一样它被称为黄土坝就是因为这个原因有几户人家背靠西山挡在山坳之间设了巡检司以便稽查又往上越过岭脊共走五里是白云寺从此便向西南下走逶迤四里途中扛轿挑担的络绎不绝车马相望是临安道道员母忠被皇帝启用进京去道一级的官吏没有皇帝直接征用的成例他的行道牌上如此写着肯定有其他解释据查母忠是四川人本来是乡荐出身难道果然是有卓越特异的政绩传到皇帝的耳朵里吗但是听说阿迷州的非法割据还未收复可挑担抬轿喧喧嚷嚷的实在太繁华此人的才能与操守似乎都可以议论又来到坞底往西北上行一里是新铺由铺西稍走一些越过岭头便垂直下山而去

原文
五里过白基观观前奉真武后奉西方圣人中颇整洁时尚未午驼骑方放牧在后余乃入后殿就净几以所携纸墨记连日所游盖以店肆杂沓不若此之净而幽也僧檀波甚解人意时时以茶蔬米粥供下午有象过二大二小停寺前久之象奴下饮濒去象辄跪后二足又跪前二足伏而候升既而驼骑亦过余方草记甚酣不暇同往又久之雷声殷殷天色以云幕而暗辞檀波以少礼酬之固辞不受

注释

殷(yīn)殷震动声

译文

五里路过白基观观中前殿供奉着真武大帝后殿供着佛祖观中十分整洁此时还未到中午马帮正在后面放牧我便进入后殿就着洁净的几案用携带着的纸墨记下连日来游过的地方这是因为旅店中太杂乱不如这里清洁幽静僧人檀波十分了解别人的心意时时供给一些茶水蔬菜米粥下午有大象路过两大两小停在寺前很长时间赶象的奴仆下来饮水临去时大象就先跪下后面的两条腿又跪下前面的两条腿伏着等候站起来不久马帮也过去了我在草记游程兴头正浓来不及一同走又过了很久雷声隆隆天色由于云层遮蔽而暗下来辞别檀波用少许礼金酬谢他他坚决推辞不肯接受

原文
余以为去盘江止五里耳至是而知驼骑所期旧城尚在盘江上五里亟为前趋乃西向直下三里有枯涧自东而西新构小石梁跨之曰利济桥越桥度涧南又西下半里则盘江沸然自北南注其峡不阔而甚深其流浑浊如黄河而甚急万山之中众流皆清而此独浊不知何故余三见此流一在武宣入柳江亦甚浊一在三镇北罗木渡则清一在此复浊想清乃涸时也

译文

起初我以为离盘江只有五里路了来到这里才知道与马帮约定的旧城还在盘江之上五里处急忙往前赶路于是向西一直下行三里有条干枯的山涧自东延向西新建的小石桥横跨在涧上叫利济桥过了桥来到山涧南面又往西下走半里就见到波涛汹涌的盘江自北往南流注盘江峡谷不宽但却非常深水流浑浊如黄河而且十分湍急在万山之中众多的河流都是清的可唯独此江浑浊不知是什么缘故我三次见到此条江流一次是从武宣进入柳江时也是十分浑浊一次在三镇以北的罗木渡则是清的一次在此处又浑浊起来想来水清是在干涸之时

原文
循江东岸南行半里抵盘江桥桥以铁索东西属两崖上为经以木板横铺之为纬东西两崖相距不十五丈而高且三十丈水奔腾于下其深又不可测初以舟渡多漂溺之患垒石为桥亦多不能成崇祯四年今布政朱名家民云南人时为廉宪命安普游击李芳先四川人以大铁链维两崖链数十条铺板两重其厚仅八寸阔八尺余望之飘渺然践之则屹然不动日过牛马千百群皆负重而趋者桥两旁又高维铁链为栏复以细链经纬为纹两崖之端各有石狮二座高三四尺栏链俱自狮口出东西又各跨巨坊其东者题曰“天堑云航”督部朱公所标也其西者题曰“天堑雲航”傅宗龙时为监军御史所标也傅又竖穹碑题曰“小葛桥”谓诸葛武侯以铁为澜沧桥数千百载乃复有此故云余按“渡澜沧为他人”乃汉武故事而澜沧亦无铁桥铁桥故址在丽江亦非诸葛所成者桥两端碑刻祠宇甚盛时暮雨大至不及细观度桥西已入新城门内矣左转瞰桥为大愿寺西北循崖上则新城所环也自建桥后增城置所为锁钥之要云闻旧城尚在岭头五里急冒雨竭蹶跻级而登一里半出北门又北行半里转而西逶迤而上者二里雨乃渐霁新城内所上者峻城外所上者坦西逾坳循右峰北转又半里则旧城悬岭后冈头矣入东门内有总府镇焉其署与店舍无异早晚发号用喇叭声亦不扬金鼓之声无有也青崖总兵姓班三汊总兵姓商此间总兵姓胡添设虽多而势不尊矣是夜宿张斋公家军人也

注释

盘江桥在今晴隆关岭两县交界的北盘江上经过多次重修现为铁梁吊桥

布政即布政使为各省的最高行政长官

廉宪明代各省设提刑按察使主管一省的司法因元代有肃政廉访使与按察使职掌略同故按察使亦尊称廉宪

游击明代边区守军设有游击将军分掌驻在地的防守应援

傅宗龙(~1641)字仲纶号括苍又号云中昆明人万历中进士初为铜梁知县崇祯中历任贵州巡按四川巡抚兵部尚书后因镇压明末农民起义而死

铁桥唐时有铁桥为吐蕃所建在今丽江县西北塔城关附近的金沙江上为云南通往西藏的交通要道当时的铁桥节度和铁桥城皆因此得名

译文

沿盘江东岸往南行半里到达盘江桥桥身使用铁链东西两头连接在两端的山崖上作为纵向的桥体用木板横向铺在铁链上东西两边的山崖相距不足十五丈可高处将近三十丈江水奔腾于桥下水深不可测当初用船摆渡多有漂没溺水的灾难发生用石块垒砌成桥也多半不能建成崇祯四年(1631)现在的朱布政使名叫朱家民是云南人当时任提刑按察使命令安普的游击将军李芳先是四川人用大铁链系在两边山崖上铁链有几十条铺木板两层板厚仅八寸宽八尺多远望去桥身飘荡深远但踩在桥上却岿然不动每日过往的牛马千百群都是载着重物往前赶路的桥的两旁又拴着高高的铁链作为栏杆再用细链子纵横连成网络两边山崖各有两尊石狮子高约三四尺作栏杆用的链子全部从狮子口中出来东西两头又各自横跨有巨大的牌坊那东面的牌坊题写着“天堑云航”是总督朱公题写的那西边的一座题为“天堑雲航”是傅宗龙当时任监军御史时题写的傅宗龙又竖立了一块圆石碑题为“小葛桥”意思是说武侯诸葛亮用铁链造了澜沧江桥历数千百年这才又有了此桥所以这样题我考证“渡澜沧为其他人”是汉武帝时的旧事而且澜沧江上也没有铁索桥铁索桥的旧址在丽江也不是诸葛亮建成的桥两端的碑刻祠堂庙宇很多此时暮雨骤降来不及细看过到桥西已经进入新城门内了转向左边俯瞰大桥旁边是大愿寺往西北沿着山崖上登就是新城环绕的地方了自从建桥以后增建了城池设置了卫所成为军事重镇所在的要地了听说旧城还在五里以外的岭头急忙冒雨竭力跌跌撞撞地沿着石阶上登一里半出了北门又往北行半里转向西弯弯曲曲向上走了二里路雨才停天渐渐晴开从新城内上山的路陡峻城外上山的路平缓些向西穿越山坳沿右边的山峰转向北走又是半里就见旧城高悬在岭后的山冈头上了进了东门城内有总兵府镇守总兵府衙与客店的房舍没有什么差别早晚发号令用喇叭声音也不洪亮锣鼓之声是没有的青崖城的总兵姓班三汊河的总兵姓商这里的总兵姓胡增设的总兵虽然很多可权势不尊贵这天夜里住宿在张斋公家是军人

评析

游盘江桥日记是徐霞客在滇黔大道上经过盘江桥一段行程的记录时在崇祯十一年(1638)四月二十五日黔游日记二

此处“盘江”指北盘江徐霞客对北盘江的关注已有些时日在此能有机会亲履北盘江上的铁索桥为他的旅游增色更成为他考察的重点他对该桥建桥的缘起形制结构环境状况重要作用等皆有详细精确的记录兼及其他铁索桥建桥历史的考证他以此处所见北盘江的水色水质与黄河及“三见此流”的情况作比较后来他又以北盘江与澜沧江及它们的铁索桥作比较徐霞客经常应用比较法进行地理研究此处的北盘江和北盘江铁索桥成为他进行比较研究的标本

这一天的旅途生活徐霞客还有其他收获徐霞客游记中曾多次提到大象但在这里他亲眼看见了经过驯化的象群沿途以“钦取入京”炫耀的地方官引起徐霞客的非议为我们提供了研究徐霞客思想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