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分--意地第二之一

原文
本地分中意地第二之一

已说五识身相应地云何意地?此亦五相应知谓自性故彼所依故彼所缘故彼助伴故彼作业故

云何意自性?谓心谓一切种子所随依止性所随依附依止性体能执受异熟所摄阿赖耶识谓恒行意及六识身无间灭意谓现前了别所缘境界

彼所依者等无问依谓意种子依谓如前说一切种子阿赖耶识

彼所缘者谓一切法如其所应若不共者所缘即受行蕴无为无见无对色六内处及一切种子

彼助伴者谓作意胜解三摩地2122无贪23无瞋24无痴25精进26轻安27不放逸2829不害303132无明33343536忿37383940414243444546无惭47无愧48惛沈49掉举50不信51懈怠52放逸53邪欲54邪胜解55忘念56散乱57不正知58恶作59睡眠606162如是等辈俱有相应心所有法是名助伴同一所缘不同一行相一时俱有一一而转各自种子所生更互相应有行相有所缘63有所依

彼作业者谓能了别自境所缘64是名初业复能了别自相共相复能了别去今世65复剎那了别66或相续了别67复为转随转68发净不净一切法业复能取爱非爱果69复能引余识身70又能为因发起等流识身71

注释

本地分中意地第二之一即本地分中第二意地章中的第一节瑜伽师地论的意地篇幅占有第一卷的下半部分至第三卷意地的内容摄括一切心意识而具有思量功能它不同于五识末那识意地实际上是指整个精神的活动方式和活动内容

此亦五相应知意地与前五识一样具有五相相应是应该知道的

梵语为质多(Citta)佛家各宗派解释各异唯识家认为心即集起心即积集一切诸法的种子又能使这些种子变成现行即种子识阿赖耶识

唯识家将一切种子分为两大系统一是有漏法种子这类种子是有烦恼垢染性的种子它必须含藏在阿赖耶识中它的变现必须受到阿赖耶识的摄持所以称为所随依止还有一类种子是无漏法种子这类种子是脱离烦恼垢染的出世性的种子它并不受阿赖耶识摄持却能寄寓在阿赖耶识中随转所以称为所随依附依止听随依附依止区别于所随依止前者仅依附而非受摄持后者受摄持两者都依托阿赖耶识都通过阿赖耶识转

体能执受阿赖耶识能执受一切种子

思量即思惟度量它不同于意地此意只指意地中的一相

恒行意恒审思量意佛家认为前五识(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既无审(计度辨识度量)又无恒第六意识虽有审思量却不恒而第八识虽恒却非审唯有末那识(Manas)既审思量而又恒所以恒行意就是末那识末那梵语义就是意佛家说末那就是意识所依托的根为了称名不混淆所以将第六识名意识将第七识以梵语名之末那

无间灭意又名过去意小乘认为意识也应有根但又不能以什么色为根便认定无间灭意是意识的根亦即后念之意识依托于前念之意识而得升起大乘起建立第七识第八识便以第七末那识为第六识的根而对无间灭识作出新的阐说

一切法如其所应前五识的缘虑到的境界亦为第六识的所缘境唯识家认为意识能与前五识同时升起并协助前五识认识境界故又称为五俱意识五俱的情况还比较复杂意识可以与五识中的任何一识俱转又可以与同时俱起的五识同时俱转总称为五俱

若不共者如果意识不与前五识共所缘

同类现象蕴集聚积佛家认为人也好宇宙也好无非是各类精神物质现象的聚积如将各种现象一一解析开便见不到什么实物佛家将人与宇宙共分为五蕴除受蕴想蕴行蕴外还有色蕴识蕴由于此处列举的是不与前五识所缘共者所以排除了色蕴又识蕴归入了下文的内六处所以此处也不举

无为又作无为法以其不具有因缘和合性无造作性故称之佛家认为一切现象都是五蕴假仗因托缘而生的有造作的所以称为有为法有为法的实相是无为法具有不生不灭无来无去非此非彼永恒真实的性质唯识家将无为法分为六种即虚空无为择灭无为非择灭无为不动灭无为想受灭无为真如无为唯识家还认为六无为中最根本的是真如无为

无见无对色既看不见又无质碍的相状如有表业及三摩地所产生的相状有表业即身体的造作言语的造作都具有善不善无记性而善不善无记的造作实际上是由思发动的所以有表业所生色其实是身语业体现了意念的相状而意念的相状本身却是无见无碍的三摩地即静虑所产生的相也是思的或意念的相状虽然分为四个阶段即四禅定心念相状各异但都是无见无对之所以还称为色是因为还存在著相状有间接的体现形式

六内处又作内六处指六根

对所爱好的事物希望追求的心念

胜解形容解力强胜以致作出判断选择后不再犹豫疑虑也不受其它的事因影响类似于一般所说的信仰主见决定执著等

对过去经历体验的事明记不忘即忆念

三摩地即定对所观想的境界专注不散

对所观想的境界推度决定断却疑念以上五种心所法称为别境(注~)即非遍行只是对特定的部份境界起心念如欲对非喜好境胜解对非决定境念对非经验境三摩地对非专注境无慧的邪见对所疑境都不起作用

信佛法实相的义理即信其有实又信三宝有清净功德即信其有德还信其有能即相信自己和别人都能通过修习 佛法获得成就

21对所作的过失罪恶感到羞耻通过自我对贤善的尊崇生起止息重犯的心念

22对所作的过失罪恶感到羞耻由于被世人诃责厌弃而感到愧疚畏怯生起止息重犯的心念

23无贪对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生活不贪爱不执取的心念

24无瞋对痛苦产生痛苦的原因及其它任何违逆自己的事都以柔和不愤恨的心境相待

25无痴对诸事理明解不受谬误虚妄迷惑的内心活动

26精进又作勤精进的内心状态有五种㈠被甲精进勇猛无畏地奋进㈡加行精进不断自我策励㈢无下精进进步中不自轻蔑怯惧㈣无退精进遭挫不屈精进不已㈤无足精进虽有所成并不满足更进不退

27轻安心境远离杂染转为轻适调畅安稳不乱的内心活动杂染烦恼为粗重远离粗重则为轻调畅安稳

28不放逸在无贪无瞋无痴的基础上勤奋不已地修习 一切断妄契真的世间出世间的善事的内心活动

29又称舍行舍在无贪无瞋无痴的基础上勤奋不已地修习 达到心境平等正直的内心活动舍离偏执

30不害在无瞋的基础上使心性修到不去损害有情众生境界的精神活动以上十一种称为善法(注-30)即善心相应的心所法佛家认为不放逸不害属于假有即是在别的心理活动基础展开的其它都属于实有即有自性相对的独立性

31对三界生活贪爱执取的心念也是众生心性受杂染生烦恼在三界轮回受生死苦的重要原因之一贪障蔽无贪无贪对治贪

32即瞋对痛苦产生痛苦的原因及其它任何违逆自己的事无不愤恨概不容忍的内心活动佛家认为瞋恚是广泛的一种内心活动造业为害最烈恚障蔽无瞋无瞋对治恚

33无明即痴对诸事理不能明解易受谬误虚妄迷惑的内心活动痴障蔽无痴无痴对治痴佛家称呼贪恚(瞋)无明(痴)为三毒三不善根认为一切污染都是以它们为根本生发的

34即傲慢不让恃己所长傲慢待人的心理分为多种㈠慢对比自己差的必计较自己已胜对与自己相等的必计较自己不差㈡过慢对胜过自己的妄认定自己与别人相等对与自己相等的妄认为自己比人强㈢慢过慢对胜过自己的反认为自己胜过别人㈣我慢自己本是五蕴结合的虚幻身却自恃有主宰的实我㈤增上慢没有证悟佛道功德却妄以为自己已证悟㈥卑慢别人修道功德胜过自己却自以为相差无几㈦邪慢自己本无功德却自以为有功德

35也作恶见即对各种真谛作出颠倒错误的推度见解佛家一般将见分为五种㈠萨迦耶见Sat-kayadarsana)意即身见对五蕴结合的虚妄的自身及身外境妄计为实有㈡边见又作边执见即偏执见其中分为常见(妄以为「我」恒常不改欢乐永享)断见(妄以为「我」死後断灭不受报应)㈢邪见谤毁否定佛道因果报应义理的见解佛家认为执邪见的人作恶最狂妄无忌㈣见取意即执取前三见(身见边见邪见)妄以为它们为最胜能获理想涅槃境界㈤戒禁取又作戒取见戒盗见妄以为外教依据恶见定的戒律禁条是能导人向善涅槃的

36对佛道各种谛义深怀疑虑犹豫不定以上六种心所法(注31~36)称为六根本烦恼即这六种烦恼能生发出其他种种烦恼所以又称六本惑

37忿对现前违逆自己利益的人和事勃然大怒不可遏止是瞋的一种表现

38心怀仇恨不舍是瞋的一种表现

39覆义即隐覆藏蔽造罪後恐失利益荣誉竭力掩盖的心理在贪痴基础上产生的心理

40平素怀恨遇事触动便起恼怒

41嫉妒别人的长处成就也是瞋的一种表现

42秘藏财物悭吝不施舍是贪的一种表现

43为获取个人名利处心积虑诳骗世人在贪痴的基础上产生

44阿谀谄媚掩盖自己诱人中计的心念在贪痴的基础上产生

45即骄自恃其长骄傲放纵不可一世也是贪的一种表现

46存心损害有情众生为瞋的一种表现能障蔽无瞋

47无惭对自己所作的过失罪恶不感到羞耻无惭能障蔽惭

48无愧自己有了过失罪恶受到世人诃责厌弃并不感到畏惧羞耻无愧能障蔽愧

49惛沈昏沈蒙昧无心观想不能明达

50掉举内心轻浮躁动不能静止能障碍行舍三摩地

51不信对佛道诸法实相的真谛佛法僧三宝具有清净功德世间出世间善根持不相信的态度不信能障碍信

52懈怠明知应该修善断恶却懒惰不努力的精神状态懈怠能障碍精进

53放逸在贪痴基础上对修善断恶懈怠不力以至放纵荡逸此心所是在贪痴三毒和懈怠的基础上生起的

54邪欲对所爱好的恶事物生起希望追求的心念邪欲是欲的负面表现

55邪胜解判断选取恶事物反对佛道真谛毫不犹豫邪胜解是胜解的负面表现

56忘念即失念对过去经历体验的事不能明记不忘忘能障碍念

57散乱心绪散乱对所观想的境界不能专注散乱与掉举略有差异掉举对一事有多种解不能深入理解得出定见散乱对多种事物持一种心念忽此忽彼无法抉择散乱也障碍定

58不正知对所观想的境界持荒谬错误的见解不正知在恶慧及痴的基础上产生以上二十二种心所法称为随烦恼(注37-58)又称为随惑它们都是随从根本烦恼所产生的更为具体的烦恼瑜伽师地论与通常沿用的百法明门论在归纳随烦恼上略有差异后者只列了二十种而前者却多出了二种即邪欲邪胜解这两种都是别境中的负性面

59恶作又称为悔嫌恶所作过的恶追悔不安的心理活动

60睡眠又作眠身入睡梦不由自主心处昧暗睡眠能障碍观想

61即寻求推度对事理的粗略寻思

62即伺察对事理由粗略寻思转成深入精细的思考以上四种心所法统称为不定意即这些心理活动的内容善恶性质不能定因为它们都属于假有即建基于别的心理活动基础上所以它们的具体活动内容的善恶性质必须与其它的某些心理活动相联系才能定

63有所缘有一定的对象才形成意与心所相应的复杂相状

64了别自境所缘意识能对一切法不管是共五识所缘还是不共五识所缘的一切法即一切现象也都是意识觉知识别的对象境界

65今世佛家是以主体十二因缘因果报应来划分三世的果法已灭称为过去世已生未灭相为现在世现世的因所致的果未生为未来世

66刹那了别在极短的一刹那间对境的觉知识别意识的刹那了别即寻求心

67相续了别在善不善心的相续流转中觉知识别对境相续了别是意识的相续了别在决定心之后

68为转随转指转与随转谓意识即将作业时若能为因而引发其业则称为转心或能转心若意识与其业同时生起而不相离则称为随转心

69取爱非爱果由意识净不净的作业获得可爱或不可爱的果报境界生人天趣为可爱果境生地狱畜生鬼趣为非爱果境

70引余识身意识先生能导引其余的五识(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生发行运

71能为因发起等流识身在五识先生引动意识相应生后意识就作为决定性原因发起与五识或者善或者不善性质相同的相续流转活动

译文

前面已经讲完<五识身相应地>什么是意地呢?应当知道意地也有五种体相即意的自性意的所依意的所缘意的助伴意的作业

什么是意的自性呢?即心即阿赖耶识是一切有漏种子所随逐的依止体又能执受一切有漏种子和有根身能引三界六趣四生的善恶业之异熟果体包括恒行意和六识身无间灭意两种这里的「识」是指第六识意识能够当下了别所缘的境界

意的所依如下等无间依即意识种子依即如前所说摄藏一切种子的阿赖耶识

意的所缘包括与其相应的一切事物假若是不与前五识共通而有的所缘是受蕴想蕴行蕴无为不可见无质碍的色法六根和一切种子

意的助伴包括作意胜解三摩地无贪无瞋无痴精进轻安不放逸不害无明忿无惭无愧惛沈掉举不信懈怠放逸邪欲邪胜解妄念散乱不正知恶作睡眠所有这些都可以与意同时生起都可以作与意相应的心所法所以称为助伴它们与意的所缘是同一个行相下是同一个同时生起一一而生都是由各自的种子而生又互相应有其行相有其所缘有其所依

意的作业初初能了别自己的所缘境继而能了别一切法的自相和共相又能了别过去世未来世现在世能刹那了别也能相续了别复能成为一切净不净法升起的原因或与一切净不净法同时生起然後在喜爱与下喜爱的结果中执取分别又能引发前五识产生业用或者为因令前五识与之相续流转

原文
又诺意识望余识身有胜作业谓分别所缘审虑所缘若醉若狂若梦若觉若闷若醒若能发起身业语业若能离欲若离欲退若断善根若续善根若死若生等

云何分别所缘?由七种分别谓有相分别无相分别任运分别寻求分别伺察分别染污分别不染污分别

有相分别者谓於先所受义诸根成熟善名言者所起分别

无相分别者谓随先所引及婴儿等不善名言者所有分别

任运分别谓於现前境界随境势力任运而转所有分别

寻求分别者谓於诸法观察寻求所起分别

伺察分别者谓於已所寻求已所观察伺察安立所起分别

染污分别谓於过去顾恋俱行於未来希乐俱行於现在耽著俱行所有分别若欲分别若恚分别若害分别或随与一烦恼随烦恼相应所起分别

不染污分别若善若无记谓出离分别无恚分别无害分别或随与一信等善法相应或威仪路工巧处及诺变化所有分别

如是等类名分别所缘

注释

诸意识包括第六识意识第七识末那识

胜作业精细深广的造作活动佛家认为前五识的作业都是粗劣的胜作业只有意识才具有

诸根成熟善名言者各种感觉官能都已经成熟而且善于运用概念言辞的人一般揩少年以上的人

随先所引随顺决定心所择定的境界起染净心等流心所进行的思量识别六识实具有五种心即率尔心寻求心决定心染净心等流心决定心对寻求心所寻的境起决定作用寻求心所寻的境相对于决定心称为先境但是无论寻求心率尔心都没有分别作用所以此处「先」非指寻求心率尔心而是指决定心染净心等流心具有分别作用但它们必须随顺先境起分别作用先境即是决定心所决定之境由于染净心等流心所分别观想前念先境没有明确的具相所以属于无相分别由于此处辞句义玄所以作了以上较详的阐释

婴儿等不善名言者婴儿幼儿等不善于运用概念言辞的人婴儿等除婴儿外不善于名言的还有未能通事的幼儿不善名言的分别没有明确的具相所有也称为无相分别

任运分别自然分别任运任境界现象运转不加造作义同自然

随境势力任运而转此指意识的一种特殊的分别对象境界的精神活动由於境界极其恢宏或极其胜妙或极其宜人因而具有极大的感染力或者心意对境界已极其熟悉曾千百遍领略所以一旦面临此类境界意识不须更加造作就能刹那思量识别随顺境界自然如化这类意识的现象颇类似一般心理学美学所谓的潜意识感悟在心理学机制上与中国禅宗的顿悟也有类同之处

於诸法观察寻求所起分别此处的寻求不等同於前面所说的五心的寻求心五心中的寻求心是起意识过程中的一个短暂的初阶而观察寻求所起分别是在心所法寻的基础上所起的分别作用

安立建立此处指思惟形成结果

染污分别对境界的思量识别过程受到烦恼污染或受到烦恼的左右

於过去顾恋俱行贪爱已过去了的事物所产生的思量识别对所贪爱的过去事物进行的思量识别或释为对过去事物怀有贪爱进行的思量识别

不染污分别对境界的思量识别过程不受烦恼污染左右

若善若无记如善性的非善非恶性的分别

出离分别出离情欲所产生的分别出离出离情欲佛家所倡的修养至涅槃

信等善法即信精进无贪无瞋无痴轻安不放逸行舍不害等善类心所法以上讲到出离无恚无害信等善法相应分别都属于不染污分别中的善类分别

威仪路行住坐卧取舍屈伸等举止有威德合轨则此处指举止之道

工巧处绘画雕塑技术机关陰陽历数等等工艺技巧作时的心念梵名阿耶怛那(Ayatana)意即处即所谓根境为心心所法生发之处此处意指作工巧时的心念

诸变化菩萨为了教化众生凭著神通力变现种种有情众生时的心意以上列举的威仪路工巧处诸变化当意识分别与它们相应生起作用时就属于不染污分别的无记分别此处的威仪路工巧处诸变化的无记性属于无覆无记佛家说无记有两大类一类有覆无记即体本性具有妄惑只是因为极劣弱没有显出恶性如第七识所谓覆即覆隐圣道一类无覆无记即体本性不具有妄惑如内法的阿赖耶识自体五胜义根外法的山河草木等无覆无记就人而言又分为四种即异熟无记威仪无记工巧无记变化无记本文无记分别没有提及异熟是因为异熟仅仅以作业引导不属于分别

译文

又各种意识与其余前五识体相比还具有前五识没有的精细深广的造作活动指的是思量识别对象境界精细思虑对象境界如昏醉内心惑乱如疯狂失常意乱如昏梦心意昧暗如从昏梦中觉寤清醒如命终时心气闷绝如闷绝过后出离生死入涅槃如能发起身体造作和言语造作如能远离对尘世生活的希求如能使远离对尘世生活希求的心退转如断善根如续善根如死如生等

什么是思量识别对象境界呢?由七种分别构成即有相分别无相分别任运分别寻求分别伺察分别染污分别不染污分别

所说的有相分别即先前率尔心位所受的境界相诸根成熟又善晓名字语言的有情众生对于先前所受境界的分别作用

所说的无相分别即随先前的率尔心所引之境不善晓名字语言的婴儿等所起的分别作用

所说的任运分别指的是面对现前的对象境界随顺意识境界的势力自然流转所进行的思量识别

所说的寻求分别是对于各种事物进行观察并粗略思考后所起的分别作用

所说的伺察分别是对已经粗略思考过已经观察过的境界进行深入细致的思考并形成完整确定的观念过程中所起的思量识别作用

所说的染污分别是指对所贪爱的已经过去的事物所进行的思量识别对渴望将来能获取的可爱事物进行思量识别对恋恋不舍的现行事物进行思量识别对所爱好的事物之希望追求的思量识别对其他任何违逆自己的事怀忿怒不容忍的思量识别怀著损害有情众生所进行的思量识别或随与根本烦恼随烦恼相应所进行的思量识别

所说的不染污分别有善类和无记类就是出离情欲所产生的思量识别对违逆自己的事物或痛苦不怀忿恨所进行的思量识别怀著不损害有情众生的心情所进行的思量识别或随著信等修善法类中的任何一种相应所进行的思量识别或於行伸等举止有威德合轨则所进行的思量识别从事绘画雕塑等工艺技巧时所进行的思量识别以及佛菩萨为了软化有情众生以神通力变现种种有情众生时所有的思量识别

如此等类称为思量识别对象境界

原文
云何审虑所缘?谓如理所引不如理所引非如理非不如理所引

如理所引者谓不增益非真实有如四颠倒--谓于无常常倒于苦乐倒于不净净倒于无我我倒亦不损减诸真实有如诸邪见--谓无施与等诸邪见或法住智如实了知诸所知事或善清净出世间智如实觉知所知诸法如是名为如理所引与此相违当知不如理所引

非如理非不如理所引者谓依无记慧审察诸法

如是名为审虑所缘

注释

如理所引佛家讲求契真悟真通达真如真实所称的理也就是关于真实的谛义迳称最高的真如(即绝对真理)为理体

非如理非不如理所引精细思虑对象既不契合真实的理又不违悖真实的理以上所说的理都是佛家概括的关于真实的谛义佛家所说的真实是对现象世界的否定和对现实现象的出离而不是指一般所说的客观实在和规律

不增益非真实精细思虑对象境界时不是加强那些不合真实的观念

颠倒又作颠倒见以虚为实以假为真以苦为乐等颠倒是非真假的思想观念

于无常常倒佛家认为一切现象都是五蕴结合因缘所生无一不是虚假不实流转变易的因而都是无常的只有超脱现实现象的实相空相真如理体才是恒常不变不生不灭的但是作颠倒见的人却把无常的看作是常的于无常常倒还可以译成把无常的看作是常的或对无常作常的颠倒见

于苦乐倒佛家认为人生无非是苦梵语为豆怯(Duhkha) 意即逼恼身心经籍列举的苦数林林种种诸如生老病死苦爱别离苦怨憎会(会合)苦求不得苦五陰盛苦(五陰即五蕴五蕴结合的人身生长炽盛受苦五蕴的身心盛受一切苦)但是众生往往贪恋三界生活将苦视为乐佛家又认为出离生死涅槃成佛为乐众生却以之为苦

于不净净倒佛家认为现实现象三界生活情欲烦恼见思惑迷等都是杂染心性污垢不净的只有出离烦恼超脱世间断妄契真涅槃清净才是净的但是众生执迷不悟以不净为净

于无我我倒对无我与我作颠倒观佛家认为一切事物现象都是五蕴假合因缘所有离散流转便成为虚幻所以不可能有独立的实体不变的主宰(我)人本身也是如此但人往往执迷地认为虚幻的自身具有主宰性的我独立的具有主宰性的永恒实体

不损减诸真实精思思虑对象境界时不是损减那些符合真实的观念

谓无施舆等诸邪见指的是妄说佛家没有施与等各种毁谤佛道的谬论邪见谬见佛家特指否定佛教义理的论见无施与妄说佛家没有施与是佛家六波罗蜜(Paramita意即度到涅槃彼岸)之一是佛家修行的重要法门要求向众生施与财物施与无畏的精神施与种种佛法义理无施与等诸邪见除无施与外还有妄说世间无真阿罗汉无因果报应等诸邪见行以各种邪见毁谤佛道

法住智能知三界因果道理的世俗智此智依教法而生所以称为法住智

如实了知诸所知事循依真实完全解知所应解知的各种佛家关于人生宇宙的名相义理诸如三法印苦集灭道因缘和合惑业苦之类

善清净出世间智修习 佛道达到四种果位的智慧小乘修道达到的果位有四种即须陀洹果(Srotapanna-phala意为预流果即初入圣道)斯陀含果(Sakrdagami-phala意为一来果即还须来欲界受生一度)阿那含果(Angami-phala意为不还果即不再来欲界受生只到色界无色界受生)阿罗汉果(Arahat-phala意为不生果即永入涅槃不再来三界受生)前三种果位称为有学位即余有受生的学位还须学后一种果位不再受生称为无学位即无须再学前三者称为清净后者称为善清净四者都属于修出世间法都具有出世间智

如实觉知所知诸法循依真实觉悟通晓所应知晓的各种法义这各种法义指百法即心法心所法不相应行法无为法

依无记慧审察诸法依靠非善非恶性的智慧精细思虑举止的威德轨则工艺的巧作菩萨的随意变化等等事理

译文

如何才是精细思虑对象境界呢?就是依循真理精细思虑对象境界不依循真理精细思虑对象境界既不是依循真理又不是不依循真理精细思虑对象境界

所说的依循真理精细思虑对象境界就是不在真实有的事物上增益如四颠倒那样不真实有的事物四颠倒如下误认无常(非永恒)为常(永恒)误认苦为乐误认不净为净误认无我为有我也不像各种邪见那样损减各种真实有的东西各种邪见即如不主张布施等各种错误的见解或者是以法住智如实了解知晓各种所知的事物或者是以菩萨善的清净的出世间智如实觉悟知晓所知的各种事物所有这些称为依循真理精细思虑对象境界如果与此相反应当知道这就称为不依循真理精细思虑对象境界

所说的既不是依循真理又不是不依循真理精细思虑对象境界是依据无记智慧审思观察各种事物

所有的这些就称为精细审虑对象境界

原文
云何醉?谓由依止性或不习 饮故或极数饮故或过量饮故便致醉乱

云何狂?谓由先业所引或由诸界错乱或由惊怖失志或由打触末摩或由鬼魅所著而发癫狂

云何梦?谓由依止性羸弱或由疲倦过失或由食所沈重或由于闇相作意思维或由休息一切事业或由串习 睡眠或由他所引发(如由摇扇或由明咒或由于药或由威神)而发昏梦

云何觉?谓睡增者不胜疲极有所作者要期睡故或他所引从梦而觉

云何闷?谓由风热乱或由捶打故或由泻故(如过量转痢及出血)或由极勤劳而致闷绝

云何醒?谓于闷已而复出离

注释

依止性意识听依托的意根体性

瘦弱此形容体性弱

此形容意根弱劣不适应激烈紧张复杂繁重的精神活动终致昏惑混乱佛家也称这种内心状态为醉

由先业所引由先世造作导致(现世果报的癫狂)

诸界错乱识六界的结合失衡不协色身由六大界和合生六大界和合关系不平衡不协调即为错乱诸界即六大种唯识家认为六大界和合失衡是导致人神志癫狂的重要原因相当于所谓大种即宇宙构成元素

末摩Marman梵语意为支节或死穴死节死穴受打击极为痛苦重则丧命佛家说人死穴有六十四处另说有一百二十处

贪所沈重进食太多使身体负担沉重这种情况常常使人昏睡多恶梦

闇相作意思维内心昏昧使意识难行多生睡梦闇相内心处于昏暗状态

休息一切事业停息一切行事造作这样易使人昏睡多梦

串习 多次习 行

明咒即密咒真言佛家认为有的密咒具有神秘的作用有的咒可使人失去神志昏睡生梦梵语为陀罗尼(Dharani) 陀罗尼含义甚多此处主要指咒陀罗尼即神验莫测的秘密语

不胜疲极疲倦终于解除

有所作者佛家对睡眠之道有一系列的要求以达到修善净心虽寝睡心不纵乱觉悟清醒

风热乱风热过亢就狂躁不止体温 高热呼吸急促气息闷绝风热极弱就体温 趋冷呼吸渐弱至闷绝

译文

什么是昏醉内心惑乱?指的是或者由于所依托的身体太弱劣或者不习惯饮酒或者饮酒次数太多或者饮酒超过自己的酒量就导致酒醉后或类似酒醉后的意识惑乱

什么是疯狂失常意乱?指的是或者由先世造作导致现世果报或者由于合成人 身的地识等六界关系不平衡协调或者因受到惊吓恐怖万状而精神失去自我控制或者由于死穴受到打击或者由于鬼魅附体作怪造成疯狂失常意乱

什么是昏梦心意昧闇?指的是或者由于所依托的身体太弱劣或者由于过分疲倦意识失去自制或者由于进食太多致使身体负担沈重或者由于内心昏昧使意识难以行运或者由于停息一切行事造作或者由于嗜好睡眠或者由于人身以外的种种原因作用(例如由摇扇使人凉爽昏睡多梦或者由于他人用密咒加害或者由于服了迷魂 幻药或者由于受到威势勇猛神验难测的力量作用)发生昏梦心意昧闇

什么是从昏梦中觉寤清醒?指的是睡眠时间增长时疲倦终于解除的缘故有所作为如期寝眠的缘故或者有身外的各种原因作用的缘故使人从昏梦中觉寤清醒

什么是命终时心气闷绝?指的是由于六大界合成的身体中风的动性和火的热性的错乱或者由于捶打或者由于腹泻(如泻得过分转成痢疾和出血)或者由于极度勤劳致使心气闷绝

什么是从昏惑中清醒?指的是在闷绝过后出离生死入涅槃

原文
云何发起身业语业?谓由发身语业智前行故次欲生故次功用起故次随顺功用为先语业风转从此发起身业语业

云何离欲?谓随顺离欲根成熟故从他获得随顺教诲故远离彼障方便正修无倒思惟方能离欲

云何离欲退?谓性软根新修善品者数数思惟彼行状相受行顺退法烦恼所障故恶友所摄故从离欲退

云何断善根?谓利根者成就上品诸恶意乐现行法得随顺彼恶友故彼邪见缠极重圆满到究竟彼于一切恶现行中得无畏无哀愍故能断善根此中种子亦名善根无贪瞋等亦名善根但由安立现行善根相违相续名断善根非由永拔彼种子故

云何续善根?谓由性利根见亲朋友修福业诣善丈夫闻正法故因生犹豫证决定故还续善根

注释

此处意指在有所行为前先动脑思虑计划一番即预先考虑

语业风转支动身语业风随著内心转动佛家认为万物能动是因为有风(动性)人呼吸是风造作也如风的支动或动性显现所以业也称作业风

离欲根出离情欲或出世间涅槃的种性唯识家是以阿赖耶种子种性来解释善恶根的人有善根即出世种性但必须成熟变现方能实现离欲得以证悟还灭

障碍人修圣道烦恼的异名诸佛籍列举的障数大同小异本论列举的障主要有三一是加行障对加力修行的障碍如体弱多病缺少食物等经不住修行加力二是远离障对远离尘世的障碍如贪恋尘世种种爱乐事理不想舍离三是寂静障对禅定静思的障碍如放逸自满思绪騷乱使心难以安定静修

方便正修无倒思惟以种种慧巧方便修习 彻底觉悟解脱的正法作循依真实不颠倒的思虑方便Upayakausala修习 佛法的慧巧方法正修修习 彻底觉悟解脱的正法

性软根贪恋名利根性钝劣在修习 中轻易退转贪恋名利遏制善性

善品此处指修静虑(禅定)法因旨在离欲所以称为善品

彼行状相修静虑法每至一定地都有内心种种行运称为行行运的状相或内心状态为行状相

初修习 禅定的人因思惟其状相得以进入静虑境界但是往返多次思惟生杂念又不能升登无漏究竟境界因而有可能从离欲过程中退转出定

受行静虑时内心行运效果获得了

顺退法或忍受不住静虑时的喜乐功德或未能调练好诸根以便进步或贪恋已有效果等等顺次退还以至丧失一切成果

恶友引导自己向恶的人恶指悖违佛道相反地引导自己起善向佛的人为善友

利根素质慧利相反者为钝根即素质愚钝此处利钝都是指摄受佛道的可能程度

成就上品诸恶意乐现行法作了各种最乐意做的恶事必然导致将来堕入恶道的现行事成就此处只是讲作成了不是常讲的功德成就上品佛家将导致恶果的烦恼恶行分为不同等次行相猛利程度极重者为上品次为中品下品下三品中又细分为上下三品如上品中又分为上上品上中品上下品其它类推其现行导致将来堕入地狱饿鬼畜生等恶趣者称为恶现行法现行现象

彼邪见缠极重圆满到究竟那些人心生反佛道的思想极为严重顽固到底摧折善法邪见缠由自己心生邪见固执不改所谓邪见即认定无因果无施与等

得无畏存在无怖畏心此处无怖畏不是佛家常说的因脱离三界六道无怖畏而是指对可怕的后果没有意识到而无怖畏

相违相续即相违性的相续相违作为修饰成分相续即续接著的

非由永拔彼种子故前文讲到善根有二种一是种子善根二是现行善根此处所讲的不是拔掉第一种善根而是断阻了第二种善根

性利根与前面的性软根相对即根性慧利的善于接受佛法真谛的本性

福业特指能获福德的佛事

善丈夫也略说为丈夫指修习 佛道勇进不退的行人

译文

什么是发起身体的造作言语的造作?指的是由于发动身体言语造作的思虑先活动其次由于预先考虑一番后生起决定心对未来境(将要做的事)有所选择于是再生起对可爱乐作的事的希求心念再次由于接著希求心念后内心产生要发动身体言语造作的念头再次由于发动身体言语造作的念头生起后再支动身体言语随顺那念头生起作用从此就发起了身体的造作言语的造作

什么是离欲?指的是随著出离情欲烦恼的善根种子成熟的缘故从他人处听受到佛法的并将此作为依据使自己获得正修契真的缘故远离那些障碍圣道的烦恼的缘故以种种慧巧方便修习 正法作循依真实不颠倒思惟的缘故因此才能离欲

什么是离欲的心退转?指的是由于贪恋名利根性钝劣的缘故初修静虑的人反复多次思虑种种禅定相状的缘故修习 静虑获得相应却忍受不住停滞退步的缘故被烦恼障碍的缘故受恶友影响的缘故便使离欲的心退转

什么是断善根?指的是由于根性慧利的人作了各种最乐意做的恶事将来必得恶果现行事的缘故随顺那些引导自己向恶的人行事所得的缘故那些人心生反佛思想极为严重顽固到底的缘故那些人在作一切现行恶事过程中对将来堕入恶道受苦没有丝毫畏惧的缘故以损害其他众生为乐不存丝毫同情心的缘故皆能断善根这些人的阿赖耶识中由先世善因形成的种子也称为善根不贪爱尘世生活愤恨一切苦痛等等的现行也称为善根只是由于在建立现行的善根过程中途转向作恶事才称为断善根并非由于永远拔掉了他们的具有善性的种子的缘故

什么是续善根?指的是由于根性慧利的缘故看见亲朋好友在修习 能获福德的佛事的缘故到修行勇进的人那里听受真正佛法的缘故对违悖佛理的各种谬见产生犹豫从而转向决定证悟真正佛法的缘故能使已断阻的善根续接上

原文
云何死?谓由寿量极故而便致死此复三种谓寿尽故福尽故不避不平等当知亦是时非时死或由善心或不善心或无记心

云何寿尽故死?犹如有一随感寿量满尽故死此名时死

云何福尽故死?犹如有一资具阙故死

云何不避不平等故死?如世尊九因九缘未尽寿量而死何等为九?谓食无度量食所不宜不消复食生而不吐熟而持之不近医药不知于己若损若益非时非量行非梵行此名非时死

云何善心死?犹如有一将命终时自忆先时所习 善法或复由他令彼忆念由此因缘尔时信等善法现行于心乃至麤想现行若细想行时善心即舍唯住无记心所以者何?彼于尔时于曾习 善亦不能忆他亦不能令彼忆念

云何不善心死?犹如有一命将欲终自忆先时串习 恶法或复由他令彼忆念彼于尔时瞋等俱诸不善法现行于心乃至麤细等想现行如前善说

又善心死时安乐而死将欲终时无极苦受逼迫于身恶心死时苦恼而死将命终时极重苦受逼迫于身又善心死者见不乱色相不善心死者见乱色相

云何无记心死?谓行善不善者或不行者将命终时自不能忆无他令忆尔时非善心非不善心死既非安乐死亦非苦恼死又行善不善补特伽罗将命终时或自然忆先所习 善及与不善或他令忆彼于尔时于多曾习 力最强者其心偏记余悉皆忘

若俱平等曾串习 者彼于尔时随初自忆或他令忆唯此不舍不起余心彼于尔时由二种因增上力而便命终谓乐著戏论因增上力及净不净业因增上力

受尽先业所引果若行不善业者当于尔时先所作诸不善业所得不爱果之前相21犹如梦中见无量种变怪色相依此相故薄伽梵22

若有先作恶不善业及增长已彼于尔时如日后分或山山峰影等悬覆徧覆极覆当知如是补特伽罗从明趣闇

若先受尽不善业果而修善者与上相违当知如是补特伽罗从闇趣明此中差别者将命终时犹如梦中见无量种非变怪色可意相生

若作上品不善业者彼由见斯变怪相故流汗毛竖手足纷乱遂失便秽扪摸虚空翻睛咀沬彼于尔时有如是等变怪相生若造中品不善业者彼于尔时变怪之相或有或无设有不具23

又诸众生将命终时乃至未到惛昧想位长时所习 我爱现行由此力故谓我当无便爱自身由此建立中有24生报若预流果25及一来果26尔时我爱亦复现行27然此预流及一来果于此我爱由智慧力数数推求28制而不著犹壮丈夫与羸劣者共相角力能制伏之当知此中道理亦尔若不还果29尔时我爱不复现行30

又解肢节除天那落迦31所余生处一切皆有32此复二种一重二轻谓作恶业者谓作善业者北拘卢洲33一切皆轻

又色界34没时皆具诸根35欲界没时随所有根或具或不具36

又清净解脱死37名调善死38不清净不解脱死39名不调善死

又将终时作恶业者识于所依从上分舍即从上分冷触随起40如此渐舍乃至心处41造善业者识于所依从下分舍42即从下分冷触随起如此渐舍乃至心处当知后识唯心处舍从此冷触偏满所依

注释

寿量极人的生命时节到头佛家根据业报轮回的义理认为众生永无休止地在三界六道中轮回即先世造作(作业)致死后投胎受果报(即现世处在哪一道和成为何等样的身都由先世作业所致)现世造作又致死后投胎受果报如此轮回下去除非修学佛道才有可能脱离受生众生每一期生命从开始到结束称为寿在一期寿中支持人色心连续的为命寿和命习惯合称为寿命梵语为侨尾单(Jivita)佛家认为众生的寿命不一皆由前世作业而定

不平等:由于种种违逆定命的原因能造成不按定命死就称为不平等因此不平等死意味著未尽寿死

资具一切资生活命之具

世尊佛十号即如来应供正徧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世尊意即世所尊崇

九因九缘九种致死原因

食无度量进食极多极少均危及生命此处所说的食就是指通途义的食也就是佛家所说的段食

熟而持之由于上述种种原因酿成的疾病严重化称为熟病重不设法治疗除去称为持

不知于己若损若益不知道摄取的食物对自己是有害还是有益前面从「食无度量」到「不近医药」都是就段食而言的此处则就四食全体而言佛家将因身体和精神的资养需要所摄取的对象统称为食并把进食的方式分为四种一为段食也叫搏食将有形质的食物分段吞食指人滋养身命所食二为触食指鬼神触气而食又作乐食以心所法触喜乐事如终日观剧忘食三为思食又作念食以第六识作希望之念如极渴思饮一说为禅天食四为识食阿赖耶识作为人身命精神的本体所以称为食一说为识天食以上称为世间食还有出世间食

非梵行指男女婬事当人病重或女人经期行婬事称为非时行非梵行纵婬无度称为非量行非梵行

信等善法指心所法中的十一种善法

麤想对事理想像明晰敏利

细想任运昏昧

善说清楚准确地解说善即好

不行者没有做什么事的当然也就无所谓善不善

补特伽罗Pudgala意即人众生又意译为数取趣即反反复复在人修罗饿鬼畜生地狱中轮回受生死果报之苦的主体

二种因增上力二种能令众生流转生死的力量即所谓的乐著戏论的力量及过去的造善不善业的力量

乐著戏论因增上力「戏论」系指违背真理不能增进善法而无意义之言论唯识宗认为种种戏论都会熏习 成名言种子随阿赖耶识流转于六道中令众生放逸懈怠与烦恼法相应

先业所引果佛家认为现世身都是前世造业所招感的

承受此处指预先变现未来果报身相只是受相不是受身

先所作死之前即现世中之所做所为而不是指前世之所作所为

21前相未来世的相状让人在将死时得以表现此相即前相即未死投生前身相发生变化变得与未来果身的相相似所以也叫变怪相

22薄伽梵Bhagavat又作薄迦梵婆伽婆婆伽婆伽梵癸葛斡谛等就是世尊的梵语其中包含著自立炽盛端严名称吉祥尊贵六种意思

23设有不具造中品不善事的人也有来世投生恶趣的相但不是都以变怪相出现在将死的人心中不具不齐全

24中有也叫中陰身佛家认为除极善极恶的人死即投胎外其他人都在死后滞在冥间彷徨寻求投生处其身形如赤裸的童子但诸根如成人 一样明利注意佛家所谓中陰不同于民间传闻中的陰间鬼魂

25预流果梵文Srotapanna-phala的意译音译须陀洹果小乘佛教修行的初果指断尽三界之见惑预入圣道之法流

26一来果梵文Sakrdagamin-phala的意译音译斯陀含果小乘佛教修行的第二果指已断除欲界九品修惑中之前六品而证入果位者

2728我爱亦复现行由智慧力数数推求须陀洹斯陀含尚未断尽欲界惑业自我爱执的意念仍有现行的可能但凭智慧的修证能令暂伏不起现行

29不还果梵文Anagamin-phala的意译音译阿那含果小乘佛教修行的第三果指已断尽欲界九品修惑中之后三品而不再返回欲界受生之阶位故称为不还

30我爱不复现行阿那含由于断尽了九品思欲自我爱著的意念不再现行所以不还欲界只在色界无色界受生

31那落迦NarakaNaraka又作落迦即地狱此处指地狱中的众生

32所余生处一切皆有其余的人阿修罗饿鬼畜生的一切众生都有(死时解肢节苦)其所以除开天地狱众生是因为此二类属于化生无所谓肢节也就不存在解肢节

33北拘卢洲Uttarakuru□多罗究留的略说梵语义为最上最胜是佛家所说的一小世界大咸海上四大部洲中的北方洲洲上众生寿命长达千岁衣食自然

34色界处欲界之上欲界九品思惑断尽的众生上居色界但仍有形质即有身体居国土宫殿所以称色界因为有此形色故色界天众修四禅所以又称为四禅天其天众不著衣服也无髻但和著衣戴冠一样其身长寿命远大于欲界天众如最高处的色究竟天众身长一万八千由旬寿命一万八千大劫

35皆具诸根这是因为色界天众已无解肢节的苦受

36随所有根或具或不具欲界中有六欲天众和地狱众无解肢节因而死时诸根具(地狱众生本已受的苦千百倍于解肢节)其它众生有解肢节所以不具

37清净解脱死阿罗汉断绝一切见惑思惑不再受生报舍身命永入涅槃断惑为清净不受生死果报苦为解脱

38调善死又名调伏死意即运用佛法调和控制身意的造作得获善果死

39不清净不解脱死没有断绝烦恼惑染仍要受生死果报苦而死

40冷触随起识从根体分时冷的感触便随著升起

41心处经文这里的心应该是「肉团 心」的意思

42识于所依从下分舍佛家认为识根分舍有从上开始从下开始的区别这种区别与人死前的善恶有因果联系

译文

什么是死?指的是由于众生的寿命到尽头的缘故致死这死又有三种就是寿命已尽的缘故致死福报已尽的缘故致死不避开导致死的原因致死理当知道这也可以说成寿尽时死未到寿尽时死二种这或者是怀抱善心死或者怀抱不善心死或者怀抱非善非不善心死

什么是寿命已尽的缘故致死呢?如同临终前感受到自己寿量已尽所以要死这就称为时死

什么是福报已尽的缘故致死呢?如同有一种供维持生命的条件欠缺的缘故致死

什么是不避开导致死的原因致死呢?如世尊所说的有九种原因导致不能满寿命时期死是哪九种原因呢?就是进食不合身体的需要量吃的食物对身体没有营养价值已吃的食物未消化还进食不断吃的食物使身体苦痛难忍却不吐出上述原因酿成的疾病严重化却不设法除病已患重病拒不就医服药不知道摄取的食物对自己是有害还是有益在不适宜的时候行男女婬事过量行男女婬事以上原因致死称为非时死

什么是怀抱善心死呢?如同有一人将要命终时自己回忆起以前修习 过的善法或者又由别人使他回忆起以前修习 过的善法有了这二种原因这时对佛道的信念等等各种善的心念升起在内心甚至在内心里浮现出明晰的事理相状如果心中处于昏昧任心意浮动各种善的心念随即消失只留存非善非不善的心念为什么呢?因为他在这时对曾经修习 过的善法已经不能回忆起别人也不能使他回忆起来

什么是怀抱不善心致死呢?如同有一人将要命终时自己回忆起以前反复不断习 行的恶法或者又由别人使他回忆起以前反复不断习 行的恶法他在这时对尘世生活的贪恋心对一切违逆自己的痛苦愤恨等各种不善的心念一起生起在内心至于在内心里浮现出明晰事理相状时和内心处于昏昧任心意浮动时的情景如同前面已经清楚解说的一样

又怀抱善心死的时候死得安乐将要命终时没有极重的痛苦感受逼迫自身怀抱恶心死的时候死得苦恼将要命终时有极重的痛苦感受逼迫自身又怀抱善心死的人会现出不是淆乱怪诞的形相怀抱不善心死的人会现出淆乱怪诞的形相

什么是怀抱非善非不善心死?指的是行非善非不善法的人或者没有行什么法的人将要命终时自己不能回忆起什么别人使他回忆时也回忆不起什么这时怀抱非善非不善心死既不是死得安乐也不是死得苦恼又行非善非不善法的人将要命终时或者自然地回忆起从前习 行过的善法和下善法或者别人使他回忆起从前习 行过的善法和不善法他在这时对过去多次习 行印象最强的心里特别回忆起至于其它的一切就都忘了

如果一生中没有什么印象特别深刻的他在这时随著自己开始的回忆或者别人使他回忆除此之外不再起其余的心念这时由于二种力量的推动而得命终这二种力量指的是于无意义言论中放逸堕落的力量和过去世所造的善不善的业力

前世造作引来的现世果报身已承受完了如果现世一生作不善事定会在这死时承受一生作的各种不善事所导致的未来世中受苦的果报身的相变现出如同在梦中见到种种令人悚心的怪诞可怖景象对于这种种怖畏的景相世尊说

如果有人生前造下不善业他在这时形相如同日落的时分群山峰影等等先遮掩部分陽光渐渐遮掩全部陽光最后完全掩蔽光明一片黑闇此人临终时所见的这些相是从明晰逐渐闇昧

如果先受尽前世造作引来的现世苦果转而修习 善法就与上述状况相反当知如此人所见到的相是从闇昧逐渐明晰其中有不同的地方是这类人将要命终时所现出的未来世中的果报身相如同在梦中见到的是种种令人悦意舒适的景相

如果有人作了极不善的事临终时见到这种怪诞可怖的景相于是流汗毛竖手足乱扰大小便失禁 双手摸索虚空翻睛吐沬他在这时身体就变现出此等怪诞可怖的形相如果有人作的是一般的不善事则临终时所见到的怪诞恐怖的景相也许有也许没有如果有也不及前面所述

而且众生将要命终时只要意识还清醒则长时自我爱著的力量自然现行由于这种势力使他相信自己真的要死去了于是他就贪爱自身由此形成在死后和投生前之间的中陰身乃至来世的果报身如果有人修行到预流果和一来果在这时心中自我爱著的力量也会随之现行但凭智慧力能够加以调伏不受固执犹如身体强壮的男子与体弱病残的人角斗而能制伏他理当知道这其中的道理是一样的如果有人修行到不还果这时他执爱自我身心的习 气便不会再现行

而且众生在寿命逐渐终了时要受肢节解分的剧烈痛楚除了天处地狱处的众生外其它处的一切众生都得承受这种痛楚这种状况有二种一种重二种轻重的是作恶行的人承受的轻的是作善行的人承受的北拘卢洲的一切众生承受的都轻

而且色界的众生死的时候各种根体都具备欲界的众生死的时候各种根体随身体是否受到解分肢节苦有的具备有的不具备

而且阿罗汉断绝一切见惑思惑不再受生报舍身命永入涅槃称为用佛法调和控制身意的造作而获善终没有断绝烦恼惑染仍要受生死果报苦而死的人称为没有用佛法调和控制身意的造作而不获善终

而且人将要命终时作恶行的人他的阿赖耶识从上部根体分离时冷的感触就随即产生像这样的分离逐渐扩展到心部作善行的人他的阿赖耶识从下部根体分离时冷的感触就随即产生像这样的分离逐渐扩展到心部理当知道阿赖耶识最后只从内心分离从此冷的感触就徧及全身

原文
云何生?由我爱无间已生故无始乐著戏论因已熏习 故净不净业因已熏习 故彼所依体由二种因增上力从自种子即于是处中有异热无间得生死生同时如称两头低昂时等而此中有必具诸根造恶业者所得中有如黑羺光或陰闇夜作善业者所得中有如白衣光或晴明夜

又此中有是极清净天眼所行彼于尔时先我爱类不复现行识已往故然于境界起戏论爱随所当生即彼形类中有而生又中有眼犹如天眼无有障碍唯至生处所趣无碍如得神通亦唯至生处又由此眼见己同类中有有情及见自身当所生处又造恶业者眼视下净伏面而行往天趣者上往人趣者傍

又此中有若未得生缘极七日住有得生缘即不决定若极七日未得生缘死而复生极七日住如是展转未得生缘乃至七七日住自此已后决得生缘又此中有七日死已21或即于此类生22若由余业可转中有种子转者23便于余类中生24

又此中有有种种名或名中有在死生二有中间生故或名健达缚25寻香行故香所资故26或名意行27以意为依往生处故此说身往非心缘往28或名趣生29对生有起30当知中有除无色界一切生处31

又造恶业者谓屠羊猪等32随其一类由住不律仪33隶同分34作感35那落迦不善业及增长已彼于尔时犹如梦中自于彼业所得生处36还见如是种类有情及屠羊等事由先所习 喜乐驰趣即于生处境色所碍中有遂灭生有续起彼将没时如先死有见纷乱色如此乃至生灭道理如前应知37

又彼生时唯是化生六处具足38复起是心而往趣之谓我与彼39嬉戏受乐习 诸技艺彼于尔时颠倒40谓造种种事业及触冷热41若离妄见如是相貌尚无趣欲何况往彼42若不往彼便不应生如于那落迦如是于余似那落迦鬼趣中生当知亦尔如瘿鬼等又于余鬼旁生43人等及欲色界天众同分中将受生时于当生处见己同类可意有情由此于彼起其欣欲即往生处便被拘碍死生道理如是应知

又由三处现前得入母胎44其母调适而复值时45父母和合俱起爱染健达缚正现在前复无三种障碍谓产处过患所作种子46过患所作宿业过患所作

云何产处过患?谓若产处为风热瘾之所逼迫或于其中有麻麦果或复其门如车螺形有形有曲有秽有浊如是等类产处过患应知

云何种子过患?谓父出不净非母或母非父47或俱不出或父精朽烂或母或俱如是等类种子过患应知

云何宿业过患?谓或父或母不作不增长感子之业或复俱无或彼有情不作不增长感父母业或彼父母作及增长感余子业或彼有情作及增长感余父母业或感大宗4849或感非大宗叶业50如是等类宿业过患应知

若无如是三种过患三处现前得入母胎彼即于中有处自见与己同类有情为嬉戏等于所生处起希趣欲彼于尔时见其父母共行邪行所出精血而起颠倒起颠倒者谓见父母为邪行时不谓父母行此邪行乃起倒觉见己自行见自行已便起贪爱若当欲为女彼即于父便起会贪若当欲为男彼即于母起贪亦尔乃往逼趣若女于母欲其远去若男于父心亦复尔

此欲已或唯见男或唯见女如如渐近彼之处所如是如是渐渐不见父母余分唯见男女根门即于此处便被拘碍51死生道理如是应知

若薄福者当生下贱家彼于死时及入胎时便闻种种纷乱之声 及自妄见52人于丛林竹苇芦荻等中若多福者当生尊贵家彼于尔时便自闻有寂静美妙可意音声及自妄见升宫殿等可意相现尔时父母贪爱俱极53最后决定各出一滴浓厚精血二滴和合住母胎中合为一段54犹如熟乳凝结之时当于此处一切种子异熟所摄执受所依阿赖耶识和合依托

云何和合依托?谓此所出浓厚精血合成一段与颠倒缘中有俱灭

与灭同时即由一切种子识功能力故有余微细55根及大种56和合而生及余有根同分精血和合搏生57于此时中说识已住结生58相续即此名为羯罗蓝位59此羯罗蓝中有诸根大种60唯与身根及根所依处61大种俱生即由此身根俱生诸根大种力故眼等诸根次第当生62又由此身根俱生根所依处大种力63诸根依处次第当生由彼诸根及所依处具足生64名得圆满依止65成就66又此羯罗蓝色与心心法安危共同67故名依托由心心法依托力故色不烂坏68色损益故彼亦损益是故说彼安危共同又此羯罗蓝识最初托处即名肉心如是识于此处最初讬即从此处最后舍69

注释

无始虚妄不实的现象都是因缘和合生前因又有前因所以无有初始

彼所依体执爱自我的心所依托的体执爱自我的心不变但它所依的体却有变即三有之体一为本有的身即死之前的身二为当有的身即死后所投生的身三为中有的身即本有和当有中间的身另还有四有的说法一为死有即死的最后一刹那二为生有即投生各趣的一刹那三为中有即死有与生有中间的身心四为本有除生有死有之外的身心

二种因增上力乐著戏论因净不净业因的强势力

从自种子即于是处中有异熟无间得生随顺二种因就在他应当去的投生处中有身果报身没有间隔地相续生成

中有必具诸根本有转为中有时各种根体必然具备因为中有属于化生不像果报身有一个在娘胎中逐渐生长的过程

此中有是极清净天眼所行意即非此天眼是看不见中有形相的

识已往故识已随著中有身往当生处的缘故也就是识已离本有身而他去

随所当生众生造业必然导致将来的相应果报身死后成中有投生到必然去的道成为果报身称为当生

即彼形类中有而生意思是说上述的「随所当生」是在中有的形态中完成的

天眼能看见人眼所见不到的形相即能透过种种障碍见到极明极远极微极净色相

唯至生处中有身的眼只有在观望他要投生的去处才能无有障碍所以中有眼还不等于天眼

神通此形容中有身去投生趣也能穿通种种障碍和现世中人相比就像有神通一般

见己同类中有有情中有身未死之人是看不见的但死后成为中有身却可以看见别人死后的中有身

眼视下净眼睛把下面恶趣的秽垢相看成净妙的这是一种颠倒见

未得生缘未能顺利投生或未能顺利投胎即投胎不成功投生生有

极七日住滞留中有身满七日

有得生缘即不决定能顺利投生就不限定中有身七日

死而复生极七日住从死返生满七日七日满又死此处的死指中有身的死

展转即辗转原义身体翻来覆去转动此处引申为反复多次

七七日住七次七即七七四十九日滞留中有身世间盛行七七齐为死者修造福德就是基于中有身七七展转的说法

21七日死已此指每个七日

22即于此类生就以已经获得的此类中有身往当生处投生

23由余业可转中有种子转者由其他的造作的势力可以使中有身里的种子转形(往当生处生)

24便于余类中生便往其它道投生

25健达缚Gandharva又作乾闼婆译为香神嗅香香陰寻香行八部众之一鬼神类

26寻香行故香所资故四处寻求饮食发出的香气的缘故用香气资养身体的缘故乾闼婆又称为乐神西域现实生活中称呼以俳优为生的人为乾闼婆说他们闻有人家饮食香气就上门献艺乞食

27意行由意左右行动

28此说身往非心缘往此处说的是由意左右的身往不是说仅仅心念往往当生处

29趣生即往生趋向往当生处

30对生有起能发起生有正是由于中有有趣生功能所以能发起生有

31当知中有除无色界一切生处无色界天众没有形质所以死后也就无中有身因为中有身是有色(形质)的无色界一切生处即包括空无边处天识无边处天无所有处天非想非非想处天上面从「而此中有必具诸根」至此处文字都是讲中有下面的文字接著讲述了中有身如伺投生的种种情境

32屠羊猪等屠杀 羊猪等生灵此为犯佛家首戒「不杀生」

33住不律仪持续不止不律仪发誓作恶发誓作善为律仪

34众同分又作有情同分即同界同趣同生同类同性同形的有情众生

35依业感得果报

36于彼业所得生处在他造作所获得的死后投生处

37生灭道理如前应知中有灭生有起的有关道理如前面讲述的死有灭中有生的一样如前面所讲的无间续生低昂时等之类

38唯是化生六处具足此指感地狱众生从中有到地狱只是化生所以六根齐全六根又称内六处即眼处耳处鼻处舌处身处意处

39此处指与自己同类的可意的有情众生

40颠倒观念颠倒即以秽为净以苦为乐等

41谓造种种事业及触冷热认为是作种种事业和触感冷热快适指前文的「嬉戏受乐习 诸技艺」

42何况往彼意思是说趣欲既无往彼就更谈不上了

43旁生佛家称畜生指一切非人的动物其中还包括传说中的龙

44三处现前得入母胎三种能依托的因缘同时具足阿赖耶识才能依托入母胎本文从此处开始讲生有发生的条件和情景以及胎儿生长的条件及过程表明了古印变人民及佛学家对人的生殖及卫生优生有了丰富的知识

45值时处在能受孕时即受孕的年龄和受孕的时间都具备

46种子此处种子不是指阿赖耶识种子识而是指男女交 合行的精子

47母非父即母出不净非父佛家认为受精是父母各出一滴浓血相合

48大宗大乘宗

49莲叶清净行

50或感非大宗叶业或者导致未来非人乘或小乘清净行果无论大乘小乘清净行都脱离尘世自然无须受生

51即于此处便被拘碍中有身就在这处所被执制阻碍即被有形质色身束住障阻而入母胎中

52妄见此处作看见的幻相或彷佛看到

53尔时父母贪爱俱极当中有死生有起的一刹那也正是父母爱欲交 合达到极点的时刻

54二滴和合住母胎中合为一段这是古代佛学家对受孕过程的描述无疑是以一定的观察为基础的

55微细未成形的根有五根功能但根体未成形

56大种非地风等宇宙构成元素此处特指能生出未来人体 的胎种

57余有根同分精血和合搏生五蕴的身根与同类的精血相结合聚集成体微细根所依托的身即身根身根虽未成形但仍为身同分指未成形的身与父母精血同类型搏(□□□音篆) 束聚

58结生于轮回转生之间指由中有而托生于母胎其相通于大小乘凡诸因缘具备男女各于异性之父母起爱著而生然此颠倒想仅限于凡夫若菩萨则不然菩萨入母胎时心不颠倒于父为父想于母为母想俱相亲爱无有异心

59羯罗蓝位受孕成胎的第一阶段羯罗蓝(Kalaia)译意为凝滑杂秽由父母两精血和合凝结如膏脂所以叫凝滑由父母遗泄的不净物合生所以叫杂秽

60诸根大种能生出将来人身各种根的大种此处主要是指净色根即眼舌的神经

61根所依处即肉体的各种感觉器官也就是现代心理学所说的分析器官部分佛家所说的扶尘根

62眼等诸根次第当生眼等各种根必然顺次产生由于与身根同生的各种根的种子生长的势力促使各种感觉神经的形成所以称为次第眼等指眼舌的感觉神经

63根所依处大种力感觉器官肉体的种子生长势力它不同于诸根大种力

64诸根及所依处具足生各种感觉神经和器官肉体生长齐全

65依止此指心识有依托得以运行

66本论从「与灭同时」起至此处的文字讲述了从羯罗蓝到圆满的过程这过程佛家又称为胎藏八位(八个阶段)㈠羯罗蓝㈡额部昙Arbuda意即疱受孕后的第二个七天胎形如疱㈢闭尸Pesi意为聚血软肉即胎生长的第三个 七天形如软肉㈣健南Ghana.意即凝厚受胎后第四个七天已具身意二根其他意尚未具㈤钵罗奢佉Prasakha受胎后第五个七天肉团 初显出四肢及身体各部分㈥毛发爪齿位第六个七天所现㈦根位第七个七天舌四根完备㈧形位第八个七天形相全部完备

67色舆心心法安危共同有形质肉体和心识各种心理活动安危共同即肉体身心心法也称为心心所即心法与心所法

68由心心法依讬力故色不烂坏由于有心心法对肉体身的依托力所以肉体身才不会烂坏

69识于此处最初讬即从此处最后舍阿赖耶识在生有生时最初依托在肉体心中将来人死时又最后从这肉体心中舍离

译文

什么是生呢?由于自我爱著的意念无间生起再加上无始以来的任意执著戏论所形成的种子造作善不善业所形成的种子依著这二种种子的强势力作用使执爱自我的心所依托的身即中有身果报身没有间隔地在他应当去的投生处相续地生成死和生同时发生如秤的两头高低同时而这中有身必然具备六根作恶行的人得到的中有身肤色像黑羊或像陰闇夜一样浊闇作善行的人得到的中有身肤色像白衣或像晴夜一样清明

而且中有身只有极为清净的天眼才能看见这时候的中有身因为阿赖耶识已离原有身随中有身往当生的处所了中有生以前的执爱自我一类的心就不再是现行的了所以前一期生命中的自我爱执不再现行然而原来对境界所起的戏论随著中有身在当生的处所随其应有的形貌续生而且中有身的眼如同天眼视力能透过物的障碍不过只有在观望自己要去投生的处所时才能无障碍中有身要去哪里身体也能穿透障碍如同获得神通一样不过只有在到达自己投生的处所的道途上才能无障碍而且中有身通过这眼能看见与自己同类的有情中有身和必将去的投生处所而且作恶行的人中有身的眼把下面恶趣的秽垢相看成净妙的脸朝下去向当生的处所往天趣投生的中有身脸朝著上行来往人趣投生的中有身脸朝著旁边行走

又这中有身如果未能顺利投生就会滞留在中有状态满七天如果能顺利投生就下必满七天如果满了七天还没能顺利投生就死去又复生满七天这样死去活来反复多次不能顺利投生以至七七四十九天滞留在中有状态从这以后肯定能顺利投生而且这中有身逢七之日死后有的就以已经获得的中有身类往当生处所投生如果有的中有身以其它的造作势力使自己身里的种于转形就往当生处所投生成其他的形类

而且这中有身有种种的名称或者称作中有是因为它在死有和生有中间生存的缘故或者称健达缚或者称作寻香行是因为他四出寻求香气用香气资养身命的缘故或者称作意行就是依托意念去向投生处所的缘故不过这里说的是身随意去不是仅仅说意念的向往或者称为趣生就是能发起生有生的缘故理当知道中有身类是不包括无色界的一切住处众生的

所谓造作恶者是指屠杀 牲畜类的众生而言这类众生由于誓行杀业所以感得未来堕入地狱的果报当他的中有身在投生的时候如同处于梦中一般在未来投生的处所还能见到这些种类的有情众生身和屠杀 羊鸡等事相由于以前常做中有身便在这时产生喜爱意乐激励著中有往投生处所投生就在投生处所被有形质的物障碍于是中有身随即灭亡生有身在剎那间续生中有身将要灭没的时刻就像人原来死前的情景一样现出淆乱怪诞的相状这些状况甚至中有身生灭的道理如前面曾说过的道理是一样的

又中有身投生到地狱时只是化生所以六根齐全其在投生的时候心想和那些与自己同类的可意的有情众生嬉戏享乐习 耍各种技艺于是他在这时产生颠倒的观念认为嬉戏享乐习 耍技艺是作种种事业和触感冷热快适如果远离幻见即使见到种种适意相状也不会有投生的欲念何况是再往那里投生如果不往那里投生就不可能有生身生上述状况在地狱趣众生受生时是这样在其它的与地狱众生相似的鬼趣众生受生时理当知道也是这样如颈生瘤的丑鬼还有其它饿鬼畜生人等和欲界色界的天众同类众生将要受生时在当生的处所看见那些与自己同类的可意的有情众生相这些众生对那些众生相就产生欣乐相从的欲念随即去往当生的处所便被有形质的物限制障碍这样的死生道理理应知道

而且当三种能依托的处所同时出现时阿赖耶识才能进入母胎第一他的母亲身体调和安适而且正处在能受孕时第二父母交 合都产生污染心性的爱心第三中有身这时正奸出现在这受生的处所又还须无如下三种障碍就是生产处有由于下随顺导致的障碍精种有由于父母的不随顺导致的障碍由于过去中有有情和父母造作的不随顺导致的受生障碍

什么是生产有由于不随顺导致的障碍呢?指的是如生产处感受风热血瘀的苦痛或者在生产处所中长有芝麻麦子那样的瘤物或者陰道门生得像车螺丝形有畸形有弯曲有脏物有浊液等这一类生产处所的障碍理应知道

什么是精种有由于父母的不随顺导致的障碍呢?指的是父亲泄出的精液达不到与母体卵子相合的结果或者母亲排出的卵子达不到与父体精液相合的结果或者父母都不泄出精血或者父亲的精血朽烂无效或者母亲的卵子朽烂无效或者父母的精血都朽烂无效等这一类精种的障碍理应知道

什么是由于过去中有有情和父母造作的不随顺导致的受生障碍呢?指的是或者父亲或者母亲不作不加强能导致未来生子的行为或者父母都不作不加强能导致未来生子的行为或者那投生的有情众生不作不加强导致未来有特定父母的行为或者那父母作了并加强了导致未来生得别的子女的行为或者那投生的有情众生作了和加强了导致未来有别的父母的行为这一类过去的造作导致的受生障碍理应知道

如果没有这样的三种不随顺而且三种能依托的处所同时出现阿赖耶识才能进入母胎那众生就在中有身的处所看见与自己同类的有情众生在嬉戏等相在他要投生的处所产生了要去投生的希求他在这时看见他的父母一起作爱的邪事时产生颠倒的观念产生的颠倒观念指的是看见父母在作邪事时不认为父母在作这邪事于是产生颠倒的幻觉似乎看见是自己在作邪事看完自己作的邪事后便产生贪爱心如果应当受生成为女的他就对他的父亲产生会合的贪爱心如果应当受生成为男的他就对他的母亲产生会合的贪爱心如果要受生为女的心里就想著自己已成为女人而迫切地去向那里对付他的母亲并想要他的母亲远离开如果要受生为男的心里也有这类想法

这种欲念过后受生成为女的就只看见父亲受生成为男的就只看见母亲他渐渐地接近他要去投胎的处所如此这般渐渐地不再见到父母身体的其它部分只看见男女的生殖器就在这处所被执制阻碍死与生的道理如前面说过的理应知道

如果是福薄的必然投生到下贱的家他在死时和进入母胎时就会听到种种淆乱的声音和幻见自己进入到丛林竹苇芦荻等境相里如果是福多的必然投生到尊贵的家他在这时就听到寂静美妙悦耳的声音和幻见自己升入宫殿等适意的境相这时父母作爱贪爱都达到最高潮最后决定各人泄出一滴浓厚精血二滴精血结合依托在母胎(子宫)中如同熟乳凝结时的状态必然在这处所含藏一切种子摄持异熟果报的阿赖耶识就与精血合成的一段相结合并依托在这中间

什么是阿赖耶识与精血结合并依托呢?指的是当父母泄出的浓厚精血相互结合时中有身在看见父母精血相合从而产生颠倒观念的同时中有身就灭亡

在中有身灭亡的同时立即由阿赖耶识所具有的差别功能有五蕴的未成形根和能生未来人身的大种的集合物产生和五蕴的身根与同类的精血相结合聚集成的物体产生在这时可以说阿赖耶识已经入住于母胎之中这一阶段称为凝滑位这凝滑位中有人身各种根的大种只能与身根和根所依托的器官肉体种同时生由于这些与身根同生的各种根的大种势力发动的缘故眼等各种根必然依次生出又由于这些与身根同生的各种根所依托的器官肉体种根发动的缘故各种根所依托的器官肉体必然依次生出由于那各种根及其所依托的器官肉体生长齐全所以称为人的生长达到根形完满心识有依又这凝滑位的肉体与内心识活动安危相是共同的所以称为互相依托由于有内心识活动的依托势力所以肉体不会烂坏由于肉体损益内心识活动也损益所以说他们安危相是共同的而且这凝滑体是阿赖耶识最初依托的处所名叫肉心这阿赖耶识在这处所里最初得到依托在将来死时也从这处所最后舍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