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财篇禀父亲·筹划归还借款

原文
男国藩跪禀父亲大人万福金安

彭山屺进京道上为雨泥所苦又值黄河水涨渡河时大费力行李衣服皆湿惟男所寄书渠收贮箱内全无潮损真可感也到京又以腊肉茶送男渠于初九晚到男于十三日请酒十六日将四十千钱交楚渠于十八日赁住黑市离城十八里系武会试进场之地男必去送考

男在京身体平安国荃亦如常男妇于六月廿三日感冒服药数帖痊愈又服安胎药数帖孙纪泽自病痊愈后又服补剂十余帖辰下体已复元每日行走欢呼虽不能言已无所不知食粥一大碗不食零物仆婢皆如常周贵已荐随陈云心回南其人蠢而负恩肖祥已跟别人男见其老成加钱呼之复来

男目下光景渐窘恰有俸银接续冬下又望外官例寄炭赀今年尚可勉强支持至明年则更难筹划借钱之难京城与家乡相仿但不勒追强逼耳前次寄信回家言添梓坪借项内松轩叔兄弟实代出钱四十千男可寄银回家完清此项近因完彭山屺项又移徙房屋用钱日多恐难再付银回家

男现看定屋在绳匠胡同北头路东准于八月初六日迁居初二日已搬一香案去取吉日也棉花六胡同之屋王翰城言冬间极不吉且言重庆下者不宜住三面悬空之屋故遂迁移绳匠胡同房租每月大钱十千收拾又须十余千

心斋借男银已全楚渠家中付来银五百五十两又有各项出息渠言尚须借银出京不知信否

男已于七月留须楚善叔有信寄男系四月写备言其苦近闻衡阳田已卖应可勉强度日戊戌冬所借十千二百男曾言帮他曾禀告叔父未禀祖父大人是男之罪非渠之过其余细微曲折时成时否时朋买时独买叔父信不甚详明楚善叔信甚详男不敢尽信总之渠但免债主追迫即是好处第目前无屋可住不知何处安身若万一老亲幼子栖托无所则流离四徒尤可怜悯以男愚见可仍使渠住近处断不可住衡阳求祖父大人代渠谋一安居若有余赀则佃田耕作又求父寄信问朱尧阶备言楚善光景之苦与男关注之切问渠所营产业可佃与楚善耕否渠若允从则男另有信求尧阶租谷须格外从轻但中太远至少亦须耕六十亩方可了吃

尧阶寿屏托心斋带回严丽生在湘乡不理公事簋簋不饬声名狼藉如查有真实劣绩或有上案不妨抄录付京因有御史在男处查访也但须机密

四弟六弟考试不知如何得不足喜失不足忧总以发愤读书为主史宜日日看不可间断九弟阅易知录现已看到隋朝温经须先穷一经一经通后再治他经切不可兼营并骛一无所得

男谨禀

道光二十一年八月初三日

注释

通“资”

簋簋(ɡuǐɡuǐ)不饬古代盛食物的圆形器具整治整顿这里指不整理食具以形容为官不廉洁

译文

儿子国藩跪着禀告父亲大人万福金安

彭山屺进京城路上为雨泥所苦又正值黄河水涨渡河时很费力行李衣服都湿了只是儿子所寄的书他收贮在箱里一点潮损都没有真是太感激了到京后又以腊肉莲子茶叶送儿子他在初九日到儿子在十三日请酒十六日将四十千钱交楚他十八日在黑市租房住下离城十八里是武会试进场的地方儿子一定去送考

儿子在京身体平安国荃也如常儿媳妇于六月二十三日感冒吃几帖药后好了又吃了几帖安胎药纪泽自病好后又吃了十多帖补药现在已复元了每天行走欢呼虽然不能说话已什么都知道每天吃粥一大碗不吃零食仆人婢女如常周贵已自荐追随陈云心回湖南这个人又蠢又忘恩负义肖祥已跟别人儿子见他老成加了钱叫他又回来了

儿子眼下情形渐渐窘迫恰好有俸银接续冬天又指望外官例寄防寒费今年还可勉强支持到明年则更难筹划借钱的困难京城与家乡是相似的只是这里不勒索追逼罢了前次寄信回家说添梓坪借项内松轩叔兄弟实际代出钱四十千儿子可寄钱回家还清这笔债近来因为还彭山屺的款项又搬房屋用钱一天天多恐怕难以再付钱回家

儿子现在看定的房子在绳匠胡同北头路东定于八月初六搬家初二日已经搬了一个香案去是图个吉日棉花六条胡同的房子王翰城说冬天很不吉利并且说正处于庆贺气氛中的人不宜住三面悬空的房子所以才迁到绳匠胡同房租每月大钱十千收拾又要十多千

心斋借儿子的钱已全部还清他家寄来银子五百五十两又有各项息钱他说还要借钱离京不知是不是真的

儿子已于七月留须楚善叔有信给儿子是四月写的详细说了他的困苦近来听说衡阳的田已卖掉应该可以勉强度日了戊戌冬天所借的十千二百儿子曾说过是帮他曾经禀告叔父没有禀告祖父大人是儿子的罪不是他的过错其余细微曲折一时成一时不成一时友人买一时又单独买叔父信中说得不很详细明白楚善叔的信很详细儿子不敢都相信总之他但求免债主追迫便是好处只是目前没有屋住不知道何处安身如果万一老亲幼子栖托都没有着落则流离四徒尤其可怜以儿子的愚见仍旧让他住在近处决不可住衡阳求祖父大人代他找一个安居之所如果有多余的钱那么就佃田耕作又求父亲寄信问朱尧阶详说楚善情形的困苦和儿子关注的殷切问他所经营的产业可否佃给楚善耕种他如果同意那儿子另写信求尧阶租谷要格外轻但是路远至少也要耕六十亩才能生活

尧阶寿屏托心斋带回严丽生在湘乡不理公事为官不廉洁声名狼藉如果查到有他的真实劣绩或者案子不妨抄录付来京城因为有御史在儿子处查访但要机密

四弟六弟考试不知考得如何得中不足以高兴不中也不足以忧虑总以发愤读书为主史书要天天看不可间断九弟看易知录现已看到隋朝温习经书要先穷研一种经书一种经书研究透彻后然后再治其他不能兼研并骛一无所得

儿子谨禀

道光二十一年八月初三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