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3--彻见心性天下平稳

原文
此心常看得圆满天下自无缺陷之世界此心常放得宽平天下自无险侧之人情

注释

心性性情性格中国古典哲学范畴指“心”和“性”战国时孟子有“尽心知性”之说其后佛教各宗盛谈心性禅宗认为心即是性倡明心见性顿悟成佛宋儒亦喜谈心性但各家解说亦不一程颐﹑朱熹等以为“性”即“天理”“心者人之神明所以具众理而应万事者也”故“心”“性”有别陆九渊则主张“心即理也”认为“心”“性”无别其说虽不同而均属唯心主义清初王夫之和后来的戴震等人对心性作了一些唯物主义的阐说后人亦以"心性之学"称宋明理学

圆满完满完善无缺宋史·外国传六·天竺国“福慧圆满寿命延长

世界指人们活动的某一领域或范围元·张可久寨儿令·收心“偏游春世界交付锦排场”境界唐·方干游张公洞寄陶校书“数里烟云方觉异前程世界更应宽”佛教语犹言宇宙世指时间界指空间楞严经卷四“何名为众生世界世为迁流界为方位汝今当知西东南西南东北西北下为界过去未来现在为世”指一切事物的总和

宽平宽仁公平后汉书·郭躬传“躬家世掌法务在宽平及典理官决狱断刑多依矜恕

险侧邪恶不正险恶邪僻明·李贽与曾中野书“夫世间是与不是亦何常之有乃群公劝我者不曾于是非之外有所发明而欲我藏其宿怒以外为好合是以险侧小人事我也

译文

这心中常把事物看得圆满美好天底下自然就没有缺陷的事物这心里常把胸襟放得宽广平和天底下自然就没有邪恶的人情

评语

不平则争不满则怨可对一个孩子来讲世界总是那么美好孩子的心里纯洁天真不知道什么叫恨只有人进入了社会有了利益地位权势等等纯真的赤子之心才开始不平不满争竞之念才时时充溢彻见心性何其难也如果一个人的待人接物总是保持一颗赤子之心才不会有欺诈等阴险邪恶的念头出现因为不论是如何阴险的坏人也无法对一个天真无邪的孩童行诈因为孩童跟他不可能有什么利害关系或冲突如果反过来说孩童既然与世无争他的心就永远是纯洁的可见世间的一切阴谋诡计都是起源于丧失赤子之心去俯瞰大千世界如以赤子之心去看大千世界那展现在眼前的便是一片平和美满的天地人能明白的观察自己的心安心立命就不会有什么不平和不满了于是眼所见的心所感的都是很和平很圆满的世界纷乱不堪的世界也就不出来了因此可说象由心生心感觉和平圆满的话世界也就成了圆满的世界人对于外界的事物能往安稳宽大的地方去想无论你走到什么地方对任何人都一样宽大平稳而感觉不出有什么险恶的人情存在因为你能对人宽平人家也能以宽平的态度对待你常言说得好“与人方便自己方便”所以说旁人对于我的态度不管好坏都应该把它看作平常的事世上有的人喜欢背后批评人说坏话或是用的恶言恶语那么别人也会反转过来以同样的言行来对付他至于观心的方法在于要时时注意周围的人对自己的态度人对我很友善表示我对人也很友善把我和他人认为是个别的存在是一种错误的观念人能够达观他人与我就成了相系不分离的整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