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蒙之道

训蒙大意示教读(刘伯颂等) 明•武宗正德十三年(1518年)王阳明平定江西的动乱后得胜班师此文是临行前为晓喻赣南各县父老乡亲兴立学社而颁布的文告 刘伯颂生平不详 蒙以养正意为蒙稚的时候应当培养纯正无邪的品质语出易•蒙彖

原文
古之教者教以人伦后世记诵章之习起而先王之教亡今教童子惟当以孝耻为专务其栽培涵养之方则宜诱之歌诗以发其志意导之习礼以肃其威仪讽之读书以开其知觉今人往往以歌诗习礼为不切时务此皆末俗庸鄙之见乌足以知古人立教之意哉大抵童子之情乐嬉游而惮拘检如草木之始萌芽舒畅之则条达摧挠之则衰痿今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中心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已譬之时雨春风沾被卉木莫不萌动发越自然日长月化若冰霜剥落则生意萧索日就枯槁矣故凡诱之歌诗者非但发其志意而已亦所以泄其跳号呼啸于泳歌宣其幽抑结滞于音节也导之习礼者非但肃其威仪而已亦所以周旋揖让而动荡其血脉拜起屈伸而固束其筋骸也讽之读书者非但开其知觉而已亦所以沉潜反复而存其心抑扬讽诵以宣其志也凡此皆所以顺导其志意调理其性情潜消其鄙吝默化其麤顽日使之渐于礼义而不苦其难入于中和而不知其故是盖先王立教之微意也若近世之训蒙稚者日惟督以句读课仿责其检束而不知导之以礼求其聪明而不知养之以善鞭挞绳缚若待拘囚彼视学舍如囹狱而不肯入视师长如寇仇而不欲见窥避掩覆以遂其嬉游设诈饰诡以肆其顽鄙偷薄庸劣日趋下流是盖驱之于恶而求其为善也何可得乎凡吾所以教其意实在于此恐时俗不察视以为迂且吾亦将去故特叮咛以告尔诸教读其务体吾意永以为训毋辄因时俗之言改废其绳墨庶成“蒙以养正”之功矣念之念之

译文

古时候的教育讲授的是以人伦道德为内容以后兴起了记诵词章的风气因而先王的教育之义也就不存在了现在教育学生应该把孝耻作为唯一的内容有关教育的方法应当通过咏诗唱歌来激发他们的志趣引导他们学习礼仪借以严肃他们的仪容教导他们读书借以开发他们的智力如今人们常常认为咏诗习礼不合时宜这种观点极其庸俗鄙陋他们又岂能明白古人推行教育的本意一般而言少年儿童的性情是爱嬉戏玩耍而讨厌约束犹如草木刚萌芽让它舒畅地生长就能迅速发育以至枝繁叶茂若对其摧残压抑它们只会衰弱枯竭今天对少年儿童实施教育千万要使他们欢欣鼓舞内心愉悦他们的进步自不会停止有如春天的和风细雨滋润了花草树木它们抽枝发芽自会茁壮生长若经过冰霜的侵袭冻结其生气受到挫伤只会逐渐枯萎所以通过咏诗唱歌的帮助不仅是为了激发他们的志趣也是为了使他们在咏唱中发泄蹦跳呼喊的情绪在抑扬顿挫的音节中抒发忧郁呆板的感情引导他们学习礼仪不仅是为了严肃他们的仪容也是为了使他们在揖让叩拜中活动血脉强筋健骨教导他们读书不仅是为了开发他们的智力也是为了使他们在反复的钻研中修身养性在抑扬的诵读中明确志向这一切都是为了在他们的志向上因势利导在性情中调理保养通过潜移默化消除他们的鄙吝和愚顽这样渐渐使他们的行为符合礼仪标准但不感到难受在不知不觉中性情达到合宜适中这就是先王推行教育的深刻内涵近代那些教育儿童的人每天只是督促学生句读和课业练习要求他们约束自己而不知道以礼仪来诱导他们只希望他们聪明灵巧却不知道以善来培养他们把犯错的学生当囚犯看待只知道鞭打绳捆如此少年儿童只把学校当成监狱而不肯上学把老师当成仇人而不想看到于是他们就借机逃学以便嬉戏耍闹撒谎捣蛋以便能肆意顽皮逐渐趋向轻薄下流如此就在无意中驱使他们作恶但又希望他们为善二者只会抵触岂能行得通我的教学观点其用意正在此处我忧虑世人不理解把我当成迂腐再者我即将离开此地所以我特地再三叮嘱希望你们这些为人师表者一定要理解我的用意并永远遵守不要因为世俗的言论而更改了我制订的规矩这一切也许能起到“蒙以养正”的功效 千万谨记在心

评析

明武宗正德十三年(公元1518年)王阳明平定江西农民暴动后在赣南各地订立乡约兴办社学并颁布此文晓喻乡民王阳明认为明代中叶的社会政治危机是圣学不明人们不能信守固有的良知因此他一生以弘扬圣学为己任怀抱着“辅君淑民”的目的讲学不辍听到之处或立“乡约”或兴“社学”或创“书院”在几十年讲学实践中也总结了一套教学经验心得对于今天仍有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