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年

原文
元年王正月元年者何君之始年也春者何岁之始也王者孰谓谓文王也曷为先言王而后言正月王正月也何言乎王正月大一统也

注释

元年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

王正(zhēng)月周文王历正月周正建子以夏历十一月为正月

这里指鲁隐公隐公名息姑鲁惠公之子在位十一年周公八世孙是谥(shì)号鲁国是侯爵因为本书是以臣子的身份来叙述的所以称公徐彦疏“若左氏之义不间天子诸侯皆得称元年若公羊之义唯天子乃得称元年诸侯不得称元年此鲁隐公诸侯也而得称元年者春秋托王于鲁以隐公为受命之王故得称元年矣

孰谓即谓孰说的是什么久

文王即周文王姓姬名昌周武王的父亲武王起兵伐纣灭殷建立周王朝

曷(hé)疑问代词什么为什么

王正月何休注“王者受命布政施教所料月也”王正月即王的正月

大一统重新统一的事业徐彦疏“‘王者受命制正月以统天下令万物无不一一皆奉之以为始故言大一统也

译文

鲁隐公元年春天周历正月“元年”是什么意思是鲁隐公开始摄政的第一年“春”是什么意思是一年中第一个季节“王”指的是谁指的是周文王为什么先说“王”而后说“正月”呢因为是周文王制定的正月为什么要特别指出是“王正月”呢这是表示重视周王朝统一的大业

原文
公何以不言即位成公意也何成乎公之意公将平国而反之桓曷为反之桓桓幼而贵隐长而卑其为尊卑也微国人莫知隐长又贤诸大夫扳隐而立之隐于是焉而辞立则未知桓之将必得立也且如桓立则恐诸大夫之不

能相幼君也故凡隐之立为桓立也

注释

指鲁隐公隐公名息姑鲁惠公继室声子之子因其弟桓公年幼立他为太子即位在位十一年治理何休注“平治也”反同“返”即鲁桓公名允鲁惠公之子隐公之弟在位十八年

其为尊卑也微何休注“母俱媵也”媵指古代诸侯女儿出嫁时随嫁或陪嫁的人隐公和桓公二人的母亲都是陪嫁的“媵”地位相似所以谁尊谁卑隐而不显因此下文有“国人莫知”一句隐蔽

扳(bān)何休注“扳引也

且如如果假如何休注“且如假设之辞

辅佐协助

故凡隐之立为桓(huán)立何休注“凡者凡上所虑二事皆不可故于是己立欲须桓长大而归之故曰为桓立明其本无受国之心故不书即位

译文

春秋上为什么不说鲁隐公即位呢这是成全隐公的好意为什么说是成全隐公的好意呢因为隐公想将国家治理好后把君位归还给桓公为什么要将君位归还给桓公呢因为当时桓公还年幼然而尊贵隐公虽然年长却卑贱他俩这种尊卑关系是隐秘的鲁国人并不知道这种情况隐公年长而贤能鲁国大夫们都举荐他并要立他为国君在这种情况下隐公如果推辞那么就不知道桓公将来是否一定能被立为国君如果桓公被立为国君隐公又担心大夫们不能很好地辅佐年幼的国君所以隐公担任国君是为桓公而担任的

原文
隐长又贤何以不宜立立適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桓何以贵母贵也母贵则子何以贵子以母贵母以子贵

注释

立適(dí)以长何休注“遭谓遭夫人之子尊无与敌故以齿”適同“嫡”

立子以贵何休注“子谓左右媵及侄娣之子位有贵贱又防其同时而生故以贵也嫡夫人无子立右媵右媵无子立左媵左媵之子立嫡侄娣嫡侄娣无子立右媵侄娣……皆所以防爱争

母贵隐公桓公的母亲都是媵他俩的身份都是公子但桓公的母亲是右媵地位仅次于嫡夫人何休注“桓母右媵”所以说桓公的母亲地位高贵

子以母贵何休注“以母秩次立也

母以子贵何休注“礼妾子立则母得为夫人

译文

隐公年长又贤能为什么不适宜立为国君呢因为立嫡子的君就是立年长的不考虑他是否贤能立庶子的君就立尊贵的不考虑他是否年长桓公为什么尊贵呢他母亲的地位高母亲地位高为什么儿子就尊贵呢儿子是由于母亲的地位高才尊贵的母亲也会因儿子被立为国君而显贵

原文
三月公及邾娄仪父盟于眛及者何与也会及暨皆与也曷为或言会或言及或言暨犹最也犹汲汲也犹暨暨也我欲之不得已也

注释

邾娄春秋诸侯国名即郑国曹姓子爵国为楚所灭何休注“邾人语声后曰‘娄’故曰‘邾娄’”故地在今山东邹县境仪父郑国国君名克字仪即傅当时男子的美称鲁国地名在今山东泗水县东

会聚何休注“最聚也

汲汲(jí jí)急切的样子

暨暨(jì jì)说文解字注“暨暨犹‘几几’尔雅所谓不及也”下文“及我欲之”是出于自愿不及则是随从别人意愿不得不参加

指鲁国

译文

三月隐公“及”邾仪父在眛地会盟“及”是什么意思是“与”的意思“会”“及”“暨”都是“与”的意思为什么有的地方用“会”字有的地方用“及”字有的地方则用“暨”字呢“会”是平时聚会“及”是急切地参加“暨”是不能不参加这里用“及”字是鲁国想要与邾国求得友好用“暨”字就是迫不得已了

原文
仪父者何邾娄之君也何以名字也曷为称字褒之也曷为褒之为其与公盟也与公盟者众矣曷为独褒乎此因其可褒而褒之此其为可褒奈何渐进也眛者何地期也

注释

何以名为什么称呼他的名字

曷为称字何休注“据诸侯当称爵”按邾国在春秋成书前就失去爵位因此这里只能称字

因其可褒而褒之何休注春秋王鲁(以鲁为天下)记隐公以为始受命王因仪父先与隐公盟可假以见褒赏之法故云尔

渐进何休注“渐者物事之端先见之辞去恶就善曰进

地期徐彦颜“先约其事乃期于某处作盟会者”即约好的会盟的地点

译文

仪父是什么人邾国的国君为什么称呼他的名不是名而是他的字为什么称他的字春秋的作者要褒奖他为什么要褒奖他为了他与隐公会盟与隐公会盟的人很多为什么仅仅褒奖他一人呢因为他值得褒奖就褒奖他他为什么值得褒奖呢因为他逐渐趋于善性“眛”是什么意思是约定好的会盟的地点

原文
夏五月郑伯克段于鄢克之者何杀之也杀之则曷为谓之克大郑伯之恶也曷为大郑伯之恶母欲立之己杀之如勿与而已矣段者何郑伯之弟也何以不称弟当国也其地何当国也齐人杀无知何以不地在内也在内虽当国不地也不当国虽在外亦不地也

注释

郑伯指郑庄公春秋时周天子下有公男五等爵郑国是伯爵级的诸侯国姬姓在今河南新郑一带所以称它的国君为郑伯指郑庄公的弟弟共叔段鄢(yan烟)地名在今河南鄢陵

夸张残暴

何休注“如即不如齐人语也

当国何休注“欲当国为之君”即有篡位的企图

不地不记载地点何休注“明当国者在外乃地尔为其将交连邻国复为内难故录其地明当急诛之不当国虽在外祸轻故不地也

译文

夏季五月郑庄公在鄢地“克”了共叔段“克之”是什么意思就是杀了他杀了他那么为什么说是“克”呢为了强调郑庄公的残暴为什么要强调郑庄公的残暴呢他母亲想立为国君的人他却把他杀了不如不让那个人做国君就算完了共叔段是什么人郑庄公的亲弟弟这里为什么不直接称共叔段为庄公的弟弟呢因为共叔段有篡位的企图为什么记他被杀的地点也因为共叔段有篡位的企图齐国人杀公孙无知为什么就没有记载地点呢因为这事发生在国内在国内被杀虽然有篡位企图也不记载地点没有篡位企图虽然在国外被杀也不记载地点

原文
七月天王使宰咺来归惠公仲子之赗宰者何官也咺者何名也曷为以官氏宰士也惠公者何隐之考也仲子者何桓之母也何以不称夫人桓未君也赗者何丧事有赗赗者盖以马以乘马束帛车马曰赗货财曰赙衣被曰襚桓未君则诸侯曷为来赗之隐为桓立故以桓母之丧告于诸侯然则何言尔成公意也其言来何不及事也其言惠公仲子何兼之兼之非礼也何以不言及仲子仲子微也

注释

天王即周天子周平王宰咺(xuan喧)周王室大臣同“馈”赠送赗(fèng)助葬用的如车马束帛等财物

宰士周天子的冢宰掌管王家内外事务

死去的父亲

用作动词立为国君

乘马束帛(bó)乘马即四匹马束帛古代聘问礼物也作为婚丧朋友互赠的礼品帛五匹为束何休注“乘马者谓大夫以上备四也……束帛谓玄三纁二玄三法天纁二法地因取足以共事

赗(fèng):送车马等以帮助办丧事赙(fù)以财物助丧事

褪(suì)向死者赠送衣被也指赠给死者的衣被何休注“此者春秋制也犹覆也犹助也皆助生送死之礼犹遗(wèi)也遗是助死之礼

译文

秋季七月周天子派“宰咺”来鲁国赠送惠公仲子的“赗”“宰”是什么意思是官吏的通称“咺”是什么意思是人名为什么要以官称为姓氏因为宰是周天子的士惠公是什么人是鲁隐公死去的父亲仲子是谁鲁桓公的母亲为什么不称她为夫人因为桓公还未立为国君“赗”是什么意思办丧事都有赗赗一般是用马用四匹马和五匹帛助葬赠送的车马和帛就叫“赗”助葬赠送的财物叫“赙”助葬赠送的衣被叫“禭”桓公还未做国君诸侯为什么来赠送助葬物品呢隐公为桓公做国君所以把桓公母亲的丧事通知了各诸侯国但为何要这样说呢这是为了成全隐公的好意为什么要用“来”字呢因为宰喧没有赶上惠公的葬礼将惠公仲子连在一起说是什么意思呢是要兼顾二人兼顾二人是不合于礼的为什么不说鲁惠公及仲子呢因为仲子的地位卑微

原文
九月及宋人盟于宿孰及之内之微者也十有二月祭伯来祭伯者何天子之大夫也何以不称“使”奔也奔则曷为不言奔王者无外言奔则有外之辞也公子益师卒何以不日远也所见异辞所闻异辞所传闻异辞

注释

宿国名风姓故地在今山东东平县境

何休注“内者谓鲁也微者谓士也

祭伯周王卿士

言奔何休注“言奔则与外大夫来奔同文故去奔明王者以天下为家无绝义

公子益师何休注“公子者氏也益师者名也诸侯之子称公子”名众父字益师

“所见”三句何休注“所见者谓昭己与父时事也(按这里的‘己’指孔子)所闻者谓文王父时事也所传闻者谓隐高祖曾祖时事也异辞者见恩有厚薄义有深浅

译文

九月和宋国人在宿国结盟谁和宋国人结盟呢鲁国地位较低的一位官员

冬季十二月祭伯来鲁国祭伯是什么人周天子的大夫为什么不说“派遣”呢因为他是私自逃奔来的是逃奔那为啥不说“奔”呢周王朝是大一统的天下是没有“国外”之说的说逃奔那就表示周王朝有“国外”之意了

在这个月公子益师死了为什么不记载他死的日子呢因为太久远了在孔子和他父亲的时代已有不同的说法在孔子听说的文襄时代说法也不相同更何况是在孔子听到传说的隐嘻时代呢那更有不同的说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