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志第五十

原文
夫文心者言为文之用心也昔涓子琴心王孙巧心心哉美矣故用之焉古来文章以雕缛成体岂取驺奭之群言雕龙也夫宇宙绵邈黎献纷杂拔萃出类智术而已岁月飘忽性灵不居腾声飞实制作而已夫人肖貌天地禀性五才拟耳目于日月方声气乎风雷其超出万物亦已灵矣形同草木之脆名逾金石之坚是以君子处世树德建言岂好辩哉不得已也

注释

王孙即王孙子是儒家著有巧心

黎献黎民百姓贤人指众人中的贤人

“夫人肖貌天地”二句汉书·刑法志“夫人肖天地之貌怀五常之性”肖相似这里有象征的意思五才即“五常”指仁

译文

“文心”是讲作文的用心的从前涓子曾经著有琴心王孙子曾经写过巧心心可能是太灵巧了所以人们经常将它作为书名从古以来的文章需要修饰和文采才能构成难道是效仿修饰语言犹如雕刻龙纹一样的驺奭吗宇宙无穷无尽常人和贤才总是混杂不分超出一般的只靠才智罢了时间飞快地过去人的才智不能永存要使声名和事功可以流传下去只有靠创作罢了人的容貌像天地天就具有仁信等品性耳目如同日月声音好似风雷他超出万物可以说是很灵智的了但是他的形体如同草木一样脆弱只有名声胜过金石的坚固可以不朽因此君子生于世上就应该立德建言这样立言难道是他们喜欢辩论的缘故吗是为了不朽之名而不得已啊

原文
予生七龄乃梦彩云若锦则攀而采之齿在逾立则尝夜梦执丹漆之礼器随仲尼而南行旦而寤乃怡然而喜大哉圣人之难见哉乃小子之垂梦欤自生人以来未有如夫子者也敷赞圣旨莫若注经而马郑诸儒之已精就有深解未足立家唯文章之用实经典枝条五礼资之以成六典因之致用君臣所以炳焕军国所以昭明详其本源莫非经典而去圣久远文体解散辞人爱奇言贵浮诡饰羽尚画文绣鞶帨离本弥甚将遂讹滥盖周书论辞贵乎体要尼父陈训恶乎异端辞训之异宜体于要于是搦笔和墨乃始论文

注释

礼器祭祀用的笾豆竹制的圆器木制像高脚的盘子仲尼孔子的表字南行捧着祭器随着孔子向南走表示成了孔子的学生协助老师完成某种典礼

小子刘勰谦称

发扬光大

文体解散指文章体制破坏

鞶(pán)帨皮带古束衣用佩巾

译文

我在七岁时就梦见彩云像锦绣一样于是便上天去采摘过了三十岁又曾在夜里梦见手拿丹红的祭器跟随孔子向南方走天亮醒来非常高兴地自言自语说“伟大的圣人多么难于见到啊可是他竟然降梦给小子我啊”自从有人类以来没有像孔夫子这样伟大的人了要阐述明白圣人的意旨最好是注释经典然而在这方面马融郑玄等大儒已经注释得十分宏富精辟了我就算有深刻的理解也够不上自成一家之言只有文章的作用确实是经典的旁枝五种礼制靠它才得以形成六种法典靠它才得以致用实施君主臣子的政绩之所以能够光彩照耀军国大事之所以能够昭彰显明都离不了文章详细推究它们的本源没有不是从圣人的经典那里来的然而由于离开圣人的时代太久远了文章的体制遭到破坏作家爱好新奇看重浮靡奇诡的言辞好比在漂亮的羽毛上涂上彩色在不用刺绣的佩巾上绣上花纹一样离文章的根本越来越远将要造成讹诡和浮滥了周书里讲到文辞认为文章重在体现要义孔子陈述的教训憎恨异端周书的论辞和孔子的教训所说的“不要好尚奇异”和“攻击声讨异端”都是作文应该体察的要义根据这一要点我才拿起笔杆调和墨汁开始论述创作写作的问题撰写文心雕龙

原文
详观近代之论文者多矣至于魏文述典陈思序书应玚文论陆机文赋仲洽流别宏范翰林各照隅隙鲜观衢路或臧否当时之才或铨品前修之文或泛举雅俗之旨或撮题篇章之意魏典密而不周陈书辩而无当应论华而疏略陆赋巧而碎乱流别精而少功翰林浅而寡要又君山公幹之徒吉甫士龙之辈泛议文意往往间出并未能振叶以寻根观澜而索源不述先哲之诰无益后生之虑

注释

陈思陈思王曹植他的与杨德祖书其中除评论了当时一些作家外还表达了他对文章修改的重视等杨德祖名修当时的作家之一是曹植的好友

隅隙角落缝隙指不全面或者次要的地方

密而不周典论·论文讲才气比较严密讲文体比较简单讲才气又只强调先天禀赋

指功效功用精而少功文章流别志论分类讲文章的源流有见地但没有讲各种文章的写作要点不切实用

译文

细看近代评论文章的作家不少如魏文帝曹丕的典论·论文陈思王曹植的与杨德祖书应玚的文质论陆机的文赋挚虞的文章流别论李充的翰林论他们都各自阐述了一种理论和一个观点很少有观察到整个创作理论的他们有的褒贬当时人才有的品评前代贤人的文章有的一般谈论雅和俗的旨趣有的约略举出文章的用途曹丕的典论·论文论点严密但不完备曹植的与杨德祖书论文辨析清楚然而有不当之处应玚的文质论有文采但是粗疏简略陆机的文赋巧妙但显得碎乱挚虞的文章流别论写得精心但不切实用李充的翰林论浅薄而没能抓住要领再有桓谭刘桢之流应贞陆云之辈他们往往泛泛地议论文章的用意也往往在他们的文章里间或出现但是他们都不能从枝叶追寻到根本由观看波澜而去探寻源头像这样论议文章不阐述先哲圣人的告诫教训对后辈的探讨是无益处的

原文
盖文心之作也本乎道师乎圣体乎经酌乎纬变乎骚文之枢纽亦云极矣若乃论文叙笔则囿别区分原始以表末释名以章义选文以定篇敷理以举统上篇以上纲领明矣至于剖情析采笼圈条贯摛神性图风势苞会通阅声字崇替于时序褒贬于才略怊怅于知音耿介于程器长怀序志以驭群篇下篇以下毛目显矣位理定名彰乎大易之数其为文用四十九篇而已

注释

体乎经文学创作以经书为宗即“宗经”宗经

有韵文无韵文

上篇文心雕龙全书分上下篇上篇二十五篇前五篇是总论后二十篇是文体论下篇二十五篇包括创作论文史论批评论二十四篇和总序一篇

同“包”包括附会通变

崇替兴盛衰废

译文

文心雕龙一书的写作在根本上探索到道在师法上仿效圣人在体制上宗法于经书在文采上斟酌取舍于谶纬之学在变化上参考通变于离骚本书论述文章关键也可说探索到极点了至于论述有韵文和无韵文那就按文体区分开来在分类论述的时候首先推求各体的来源叙述它的流变解释各体的名称以阐明它的意义选择各体有代表性的作品来确定论述的篇章陈述各体的理论构成系统本书上部各篇文章的纲领就明确了至于解剖文章的情理分析文章的文采全面考虑写作条理论述神思体性考虑风骨定势包括附会通变观察声律练字章句时序里看到各时代文学的兴盛与衰废才略褒扬与贬抑历代的作家知音里叙述了怊恨惆怅的感情程器里表现了愤懑不平的感慨最后长抒情怀写下了序志用它来统驭全书众多的篇章本书下部所有篇章的细目便显目了按照理论系统来排列确定各篇的名称明显地合于五十这个周易的“大衍”之数不过其中说明文章功用的不过只有四十九篇罢了

原文
夫铨序一文为易弥纶群言为难虽复轻采毛发深极骨髓或有曲意密源似近而远辞所不载亦不胜数矣及其品列成文有同乎旧谈者非雷同也势自不可异也有异乎前论者非苟异也理自不可同也同之与异不屑古今擘肌分理唯务折衷按辔文雅之场环络藻绘之府亦几乎备矣但言不尽意圣人所难识在瓶管何能矩矱茫茫往代既沉予闻眇眇来世倘尘彼观也

注释

骨髓指创作上的核心本质问题

随便

环络马笼头与上面“按辔”都指文坛上的活动藻绘之府与上句“文雅之场”同义都指文坛

译文

评论一篇文章比较容易总论历代的文章很是困难虽然分析文章注意到毛发那样细微探索到骨髓那样深入但有的文章含意隐曲根源秘密看似浅近却很深远至于本书中所没有记载的问题那也是多到无法计算的到了具体地品评文章作品有的话和前人说的相同但并不是人云亦云实在是不能不同有的话和从前的论述相异并不是随便标新立异按道理确实是不能不异相同与相异不必介意这是古人的意见还是今人的意见只要分析文章的组织结构力求恰当漫步在文学的园地环络在藻采的场所这样评论文章也几乎可算得上是比较周到了但是言语不能把用意完全表达出来这也是圣人难办到的加上自己的知识很有限怎么能够讲出创作的标准来呢遥远的古代已经使我们沉陷在见闻的知识之中渺渺未来的世界也许我这本文心雕龙也会迷惑他们的眼睛吧

原文
赞曰生也有涯无涯惟智逐物实难凭性良易傲岸泉石咀嚼文义文果载心余心有寄

注释

傲岸不随时俗性格高傲泉石隐居的山林咀嚼细嚼体味

译文

总结

人的生命总是有限的

学问却无边无际

要理解事物的真相确实很困难

依凭自然天性了解就较容易

如无拘无束的隐居者那样

去细细体味文章的意义

这书如果能表达自己的心意

那我的思想也便有所托寄

评析

序志的“序”是叙述“志”是心志情志“序志”即叙述作者写作文心雕龙的想法本篇是文心雕龙一书的序言讲了写作该书的目的意图方法态度特别是其指导思想和内容安排等都有详细的说明因此本篇是学习文心雕龙全书和作者思想的重要章节

全篇分五部分说明文心雕龙书名的含义和写作该书的原因讲为什么写作该书主要是意图阐发儒家经典来纠正当时文坛上追逐浮华新奇的不良风气对魏晋以来作家的文论进行评论文心雕龙的体例表明自己评论作家作品和阐述文学理论的态度“唯务折中”的方法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