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五代史朝廷兴亡宰相为难

原文
翔为人深沉,有大略,从太祖用兵三十余年,细大之务,必关之翔亦尽心勤劳,昼夜不寐,自言惟马上乃得休息而太祖刚暴难近,有所不可,翔亦未尝显言,微开其端,太祖意悟,多为之改易太祖破徐州,得时溥宠姬刘氏,爱幸之,刘氏,故尚让妻也,乃以妻翔翔已贵,刘氏犹侍太祖,出入卧内如平时,翔颇患之刘氏诮翔曰:“尔以我尝失身于贼乎尚让,黄家宰相时溥,国之忠臣以卿门地,犹为辱我,请以此诀矣!”翔以太祖故,谢而止之刘氏车服骄侈,别置典谒,交结藩镇,权贵往往附之,宠信言事不下于翔当时贵家,往往效之

太祖崩,友珪立,以翔先帝谋臣,惧其图己,不欲翔居内职,乃以李振代翔为崇政使,拜翔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翔以友珪畏己,多称疾,未尝省事

末帝即位,赵岩等用事,颇离间旧臣,翔愈郁郁不得志其后,梁尽失河北,与晋相拒杨刘,翔曰:“故时河朔半在,以先帝之武,御貔虎之臣,犹不得志于晋今晋日益强,梁日益削,陛下处深宫之中,所与计事者,非其近习,则皆亲戚之私,而望成事乎臣闻晋攻杨刘,李亚子负薪渡水,为士卒先陛下委蛇守文,以儒雅自喜,而遣贺壤为将,岂足当彼之余锋乎臣虽惫矣,受国恩深,若其乏材,愿得自效”岩等以翔为怨言,遂不用

其后,王彦章败于中都,末帝惧,召段凝于河上是时,梁精兵悉在凝军,凝有异志,顾望不来末帝遽呼翔曰:“朕居常忽卿言,今急矣,勿以为怼,卿其教我当安归”翔曰:“臣从先帝三十余年,今虽为相,实朱氏老奴尔,事陛下如郎君,以臣之心,敢有所隐陛下初用段凝,臣已争之,今凝不来,敌势已迫,欲为陛下谋,则小人间之,必不见听请先死,不忍见宗庙之亡!”君臣相向恸哭翔与李振俱为太祖所信任,庄宗入汴,诏赦梁群臣,李振喜谓翔曰:“有诏洗涤,将朝新君”邀翔欲俱入见翔夜止高头车坊,将旦,左右报曰:“崇政李公入朝矣!”翔叹曰:“李振谬为丈夫矣!复何面目入梁建国门乎”乃自经而卒

新五代史·梁臣传

注释

时溥(pǔ):唐末徐州节度使,唐中和三年(883年)为东南面行营兵马都统,镇压黄巢起义景福二年(893年)梁军攻占徐州,时溥被杀

尚让:唐末黄巢起义军将领黄巢建“大齐”,任尚让为大尉兼中书令撤出长安后,屯兵太康(今属河南),被李克用等击败,公元884年与黄巢同时战死(一说降于唐将时溥)

诮(piǎo):责备,谴责

门地:指门第,门阀地位唐以后以当代官爵高下为区分门第的标准

诀:诀别,告别

“别置”句:典,制度礼仪,此处指打着仪仗之人谒,说明陈述,此处指传达通报的使者仆人藩镇,亦称“方镇”唐初在重要地区设总管,后改称都督,总揽数州军事唐玄宗时,在边要诸州设置十节度经略使,通称藩镇,其权力扩大到总揽一区的军财政,所辖区内各州刺史均为其下属安史之乱后,内地也多设节度使,所辖地区还多兼军号藩镇往往拥兵自大,传位于子孙或部下五代时藩镇更多宋初削夺藩镇兵权,结束藩镇割据局面

用事:当权

郁郁:忧伤沉闷貌

河北:道名,唐贞观十道开元十五道之一,治所在魏州(今河北大名东北),辖境相当于今北京河北辽宁省大部,河南山东古黄河以北地区

杨刘:在今山东东阿县东北古黄河南岸

河朔:泛指黄河以北地区

貔(pí)虎:比喻勇猛的军队

得志:得意,达到目的

委蛇守文:委蛇,庄重而又从容自得的样子守文,遵守成文

“王彦章”句:王彦章,梁将,龙德三年(923年)为北面行营招讨使,抵抗晋军,后战死中都,县名,治所在今山东汶上

段凝:梁将,时为代替王彦章任北面行营招讨使,后降晋

怼:怨恨

译文

敬翔为人深沉,有方略,跟着梁太祖用兵打仗有三十多年,小事大事都必定牵涉到他敬翔同时也尽心尽力勤恳操劳,白天夜里都不睡,他自己说只有在马上才能休息一下而梁太祖性格刚烈暴躁,难以接近,有不可行的事,敬翔也不曾挑明来说白,只是稍微开个头,(让)梁太祖体会领悟(到不妥或不可行的事)大多因此而改变梁太祖攻占了徐州城,获得唐将时溥的爱妾刘氏,(梁太祖)很宠爱她,刘氏是故去的尚让的妻子,(梁太祖)就让刘氏做敬翔的妻子敬翔显贵了,可刘氏还在侍奉梁太祖,像平时一样进出他的卧室,敬翔因此感到很担忧刘氏斥责敬翔说:“你以为我曾在盗贼那里丧失了操节吗(你以为尚让时溥是贼,可是)尚让,是黄巢大齐朝廷的宰相时溥,是大唐国的忠臣凭你的门第,还辱没了我请从此分别吧!”敬翔因为梁太祖的缘故,(便向刘氏)谢罪并阻拦了她(的分别)刘氏的车马服饰很骄纵奢侈,还另设仪仗队和传达使者,与藩镇交往联系,权贵们往往依附于她,她(在梁太祖那里的)宠爱信任对军国之事的讨论参与(的程度)并不亚于敬翔当时的显贵之家,往往要仿效刘氏

梁太祖死后,朱友珪立为皇帝,因敬翔是先帝的谋臣,朱友珪他打自己的主意,不想要敬翔担任朝廷亲近的职务,就以李振代替敬翔任崇政院使,任敬翔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敬翔也因朱友珪怕自己,就常常称病(在家),不去过问政务

梁末帝即位后,赵岩等专权弄事,大肆挑拨离间(朝廷与)老臣(的关系),敬翔更加忧闷不得志此后,后梁把河北地区都丢失了,和晋军在杨刘对抗着,敬翔说:“以前我们还占有着河北一半的地区,凭着先帝的武威,统率着勇猛善战的臣子,(梁)尚且不能打败晋现在晋日益强大,梁渐渐日益削弱,陛下住在深宫之中,和陛下谋划事情的人,不是陛下的亲信,就都是内亲外戚的偏爱(之人),(这样)还有希望办成大事吗我听说晋军进攻杨刘时,晋王李存勖是背着柴草过河,身先士卒而陛下从容自得,遵守成文,因儒雅而沾沾自喜,却派贺壤任统率梁军的将军,(这样)难道足以抵抗敌军的余锋吗我虽然困乏衰朽了,但蒙受了国家很深的恩泽,如果国家缺乏有才能的人,我希望能效力”赵岩等认为敬翔说的是怨恨之话,就没听他的

此后,王彦章在中都打了败仗,梁末帝害怕了,从黄河上召见段凝此时,梁的精兵都在段凝的军队里,段凝心怀不轨,左右顾盼着(担心犹豫)而不来朝见(皇上)梁末帝急促地喊着敬翔说:“我平时不注重你的话,现在危急了,请你不要怨恨,请你指教我该怎样归宿呢”敬翔说:“我跟随先帝三十多年,现在虽然当着宰相,实际上只是朱家的老奴仆而已我侍奉陛下如同(侍奉)郎君,凭着我的忠心,哪敢有所隐瞒陛下当初任用段凝时,我曾论过此事现在段凝不来朝见陛下,(而且)敌人的势力已迫近了,(如果我)想要替陛下谋划,那么小人就会来挑拨离间(我们的君臣关系),(我的谋划也)一定不会被(陛下)采用请(让我)先死吧,我不忍心看到朝廷的灭亡!”(说完)君臣面对着痛哭敬翔和李振都被梁太祖所信任,后唐庄宗进入汴京(开封)时,下诏赦免梁的众位臣子,李振欢喜地对敬翔说:“(唐)有诏书赦免(我们),(我)将朝见新的皇帝”他邀请敬翔想一起入宫参见(新皇帝)敬翔夜里住在高头车坊,快天亮时,身边的人报告说:“崇政院使李公进朝了!”敬翔叹息道:“李振错为男人了!又有什么脸面进梁朝的建国门呢”他于是上吊而亡

评析

新五代史原名五代史记,北宋欧阳修模仿春秋笔法且将五代融而为一撰成,七十四卷,本纪十二卷,列传四十五卷,考三世家及年谱十一四夷附录三全书文字简要,并补充了不少新史料,为正史中自唐朝以后的唯一的私修史书,与旧五代史同为研究五代十国史的主要资料

欧阳修幼时因家庭贫困,无钱上学,他母亲就用获草枝儿在地上画字,亲自教他学文化在艰苦的环境中,母亲的辛勤教育和自己的刻苦学习,为欧阳修一生治学打下了深厚的文化基础

宋仁宗天圣七年(1029年),二十二岁的欧阳修参加进士科考试,连考三次,都获得第一名第二年,他经过复试被录取之后,就被派为西京(今洛阳)留守推官,作为西京留守钱惟演的幕僚,走入仕途作为一部私修的史书,其产生是有一定的背景的,由欧阳修的个人遭遇也可见一斑宋仁宗景祐三年(1036年)仲夏,年方三十的欧阳修因替指陈时弊而遭贬逐的范仲淹申辩,身遭诬陷被逼即行离京,从水路调赴一千里外的峡州夷陵他满怀悲愤来到这远离洛阳开封的荒僻小邑,开始了坎坷的生活道路这是欧阳修在仕途初次遭到的挫折,此后又几经调移和再贬滁州,虽是不幸,却也使他的思想与创作起了变化他从一度繁荣富庶的京都走到贫困多难的基层乡镇,从朝廷收藏文件图书的馆阁走向冷酷复杂的社会,看到了他任文学侍从时见不到的许多情景,触动思绪,引起了他对现实与历史一些问题的思考正是在这贬居外州的时间里,他利用“政务之暇”着手私家著史的事业,即新五代史的写作

在欧阳修写作新五代史之前六十多年,已有薛居正奉命领衔撰写监修的旧五代史(原名五代史)的编纂,不过是把五个小朝代的史书汇合成为一个缩编本,而不是有规划地重写一书

所以其书内容明显地反映着五代统治者的立场观点,多为之作曲笔回护,淹没了史实真相,使后世统治者失去“借鉴”的机会,文章也平淡卑弱,虽然材料很多,叙写详尽,但缺乏考辨选择,同时,文字繁冗,长达一百五十卷

至北宋中期,对五代时期历史已有新的看法,因而在统治者中提出为了重撰五代史的要求,欧阳修私自重新修订五代史,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产生的

新五代史出于私撰,但由欧阳文忠公外集卷十七卷十八卷十九与尹师鲁书答李淑内翰书等篇,可知欧阳修修纂此书经历了长期探索,并与友人反复商量过他断断续续私修五代史,费时甚多他撰写新五代史所依据的史料,也非常丰富,加总起来也有数十种,共计四百多卷经过十八年左右的时间,到皇祐五年(1053年),一部七十四卷的五代史记新五代史基本脱稿此后,他仍反复斟酌,不断修改,直到逝世因其不肯轻易示人,生前未见流传嘉祐年间(1056-1063年)范镇等向朝廷建议,征取其书,以备正史,“公辞以未成”其时实已成书,唯以未成为辞而不肯示人而已欧阳修死后,朝廷下令征去了这部著作,熙宁十年(1077)正式颁行于天下,与薛氏书并行,世人为区别起见,称薛史为旧五代史,欧史为新五代史新五代史由于被宋廷列为科举考试的一科因而受到学者的重视

欧阳修的新五代史共七十四卷,目录一卷,分为五个组成部分:本纪十二卷,列传四十五卷,考二篇三卷,世家年谱十一卷,四夷附录三卷

欧阳修在编写体例上与以往正史作了一些改变新五代史则把五朝的本纪列传综合在一起,按时间先后顺序加以排列欧阳修按照自己的观点,把人物分成几种类型,分别列入各朝的家人传臣传死节传一行传唐六臣传义儿传伶宜传宦者传杂传之中如专在一代做官的人,列入这一代的臣传,而历仕数代的人,则被列入杂传,他又把后妃与宗室列入家人传,而废过的后妃传与宗室传通过这些名目繁多的传名区分,以及史文中的用字差异以贯彻他的褒贬原则

另外,他尽量注意事增文损如薛史帝纪六十一卷,新史删并为十二卷,还注意适当增进内容,如在本纪中,新增边疆各族与五代的贡使关系对周世宗毁佛之事,新史简化成十余字对于十国事,新史增为十一卷其中有一卷是十国年谱,即相当于十国年表又增有“四夷附录”三卷,记奚契丹吐浑等这主要是因为欧阳修在采用史料上,比他以前的史家视野开阔,不但注重运用各朝实录,而且还采用小说笔记之类的记载,以补充旧史书中所没有的史事有些则插入比较生动的情节,以小见大,使读者加深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了解

新五代史对于世俗流行的迷信思想有不同的看法各史书中充满迷信灾异的五行志,新五代史全予删去,司天考也只记一些天象的变化,略去灾异之事书中于神异之事,皆以客观的笔法记之,并随时加以评论,这确是欧阳修比一般史家高明之处欧史不立志,只有司天职方二考(天文和地理)他主观地认为五代典章制度不足为后世法,仅撰二考以备稽查鉴于五代时疆宇交错,很难用文字表达明白,为了准确反映现实情况,欧阳修将表志改革为职方考,深受王呜盛的推崇,说:“此考虽简略,然提纲挈领,洗眉刷目”通看此考,便知五代土地,以梁为最小,后汉差大,周又大,而后唐为最大:为今天研究五代沿革地理提供了宝贵资料简言之,欧史文笔简练,字斟句酌,全书出于一手,远非旧五代史所能及,史实方面亦有所补充欧史直书其事,如朱温以追叛为名向邻部发动进攻之事,欧史即直书“移檄兖郓,诬其诱汴亡卒以东,乃发兵攻之”(卷一梁太祖本纪)这几点是欧史的长处

但欧史叙事过于简略,甚至于重要史实不着一字,且书中差错时有所见,故虽力求高“简”,但有时实际上是“简而不明”作为史书而言,其史料价值较逊于旧五代史宋人吴缜撰有五代史纂误五卷,纠正了欧史有关一百二十事的错误记载,很受时人重视但其书久逸清乾隆时,从永乐大典辑出一百十二事,析为三卷,略具梗概清人杨陆荣的五代史志疑四卷吴兰庭的五代史记纂误补四卷,都揭示了欧史的若干错误,可供参阅彭元瑞刘凤诰二人,先后撰成五代史记补注四十卷,以欧史为正文,以薛史册府元龟五代会要五代史补等书分注于欧史正文之下,是一部五代史的史料汇编,对于查检五代史事,颇为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