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斋续笔卷十三

科举恩数

原文
国朝科举取士自太平兴国以来恩典始重然各出一时制旨未尝辄同士子随所得而受之初不以官之大小有所祈诉也太平之二年进士一百九人吕蒙正以下四人得将作丞余皆大理评事充诸州通判三年七十四人胡旦以下四人将作丞余并为评事充通判及监当五年一百二十一人苏易简以下二十三人皆将作丞通判八年二百三十九人自王世则以下十八人以评事知县余授判司簿尉未几世则等移通判簿尉改知令录明年并迁守评事雍熙二年二百五十八人自梁颢以下二十一人才得节察推官端拱元年二十八人自程宿以下但权知诸县簿尉二年一百八十六人陈尧叟史曾会至得光禄丞直史馆而第三人姚揆但防御推官淳化三年三百五十三人孙何以下二人将作丞二人评事第五人以下皆吏部注拟咸平元年孙仅但得防推二年孙暨以下但免选注官盖此两榜真宗在谅阎礼部所放故杀其礼及三年陈尧咨登第然后六人将作丞四十二人评事第二甲一百三十四人节度推官军事判官第三甲八十人防团军事推官

注释

通判官名在知府下掌管粮运家田水利和诉讼等事项

评事官名隋炀帝置大理寺的属员秩正九品掌同司直出使推按参决疑狱隋员额四十八宋沿设减为十二唐掌出使推按秩从八品下宋改为正八品与司直详断疑案民国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办理行政诉讼案件的“平政院”设评事十五人系简任官掌审理案件

译文

我大宋朝以科举取士从太宗太平兴国以后恩典开始日益受到重视然而这些恩典都是出于皇帝一时的谕旨从来没有完全一样的起初士人们考中后朝廷授与什么官职他们就接受什么官职并不计较官位的高低太平兴国二年(977)取恩科进士一百零九人吕蒙正以下的四人被授予将作丞之职其余的人都被授予大理评事一职充任诸州通判三年取进士七十四人胡旦以下四人授将作丞其余的人都授大理评事充各州通判及监当五年取一百二十一人苏易以下二十三人都授将作丞通判八年取二百三十九人从王世则以下的十八人都以评事的身份任知县其他的人都授判司簿尉不久王世则等升任通判司簿尉改为知令录次年这些知令录们都被破格提升为守评事雍熙二年(985)取二百五十八人自梁颢以下二十一人仅被授为节察推官端拱元年(988)取二十八人从程宿以下都仅被授为权知诸县簿尉二年取一百八十六人名列前茅的陈尧叟曾会至被授为光禄丞直史馆而第三名姚揆仅被授为防御推官淳化三年(992)取进士三百五十三人孙何以下有两人授将作丞二人授评事从第五名以后都由吏部负责登记俟后安排

真宗咸平元年(998)孙仅作为第一名仅被授为防御推官二年从孙暨以下仅得免选人官罢了大概当时真宗守表尚未亲政这两榜都是由礼部所放因而大大降低了规格到了咸平三年陈尧咨登第在他之后有六人授将作丞四十二人授评事第二甲一百三十四人都授节度推官军事判官第三甲八十人都授防团军事推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