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文子·大道上

原文
大道无形称器有名名也者正形者也形正由名则名不可差故仲尼云“必也正名乎名不正则言不顺”也大道不称众有必名生于不称则群形自得其方圆名生于方圆则众名得其所称也大道治者则名墨自废以名墨治者则不得离道老子曰“道者万物之奥善人之宝不善人之所宝”是道治者谓之善人藉名墨者谓之不善人善人之与不善人名分日离不待审察而得也道不足以治则用法法不足以治则用术术不足以治则用权权不足以治则用势势用则反权权用则反术术用则反法法用则反道道用则无为而自治故穷则徼终徼终则反始始终相袭无穷极也

有形者必有名有名者未必有形形而不名未必失其方圆白黑之实名而不可不寻名以检其差故亦有名以检形形以定名名以定事事以检名察其所以然则形名之与事物无所隐其理矣

名有三科法有四呈一曰命物之名方圆白黑是也二曰毁誉之名善恶贵贱是也三曰况谓之名贤愚爱憎是也一曰不变之法君臣上下是也二曰齐俗之法能鄙同异是也三曰治众之法庆赏刑罚是也四曰平准之法律度权量是也

术者人君之所密用群下不可妄窥势者制法之利器群下不可妄为

人君有术而使群下得窥非术之奥者有势而使群下得为非势之重者大要在乎先正名分使不相侵杂然后术可秘势可专名者名形者也形者应名者也然形非正名也名非正形也则形之与名居然别矣不可相乱亦不可相无无名故大道无称有名故名以正形今万物具存不以名正之则乱万名具列不以形应之则乖故形名者不可不正也善名命善恶名命恶

故善有善名恶有恶名圣贤仁智命善者也顽嚚凶愚命恶者也今即圣贤仁智之名以求圣贤仁智之实未之或尽也即顽嚚凶愚之名以求顽嚚凶愚之实亦未或尽也使善恶尽然有分虽未能尽物之实犹不患其差也故曰名不可不辨也

名称者别彼此而检虚实者也自古至今莫不用此而得用彼而失失者由名分混得者由名分察今亲贤而疏不肖赏善而罚恶贤不肖善恶之名宜在彼亲疏赏罚之称宜属我我之与彼又复一名名之察者也名贤不肖为亲疏名善恶为赏罚合彼我之一称而不别之名之混者也故曰名称者不可不察也语曰“好牛”又曰不可不察也好则物之通称牛则物之定形以通称随定形不可穷极者也设复言“好马”则复连于马矣则好所通无方也

设复言“好人”则彼属于人矣则“好”非“人”“人”非“好”也则“好牛”“好马”“好人”之名自离矣故曰名分不可相乱也

五色五声五臭五味凡四类自然存焉天地之间而不期为人用人必用之终身各有好恶而不能辨其名分名宜属彼分宜属我我爱白而憎黑韵商而舍徵好膻而恶焦嗜甘而逆苦白黑商徵膻焦甘苦彼之名也爱憎韵舍好恶嗜逆我之分也定此名分则万事不乱也故人以“度”审长短以“量”受少多以“衡”平轻重以“律”均清浊以“名”稽虚实以“法”定治乱以简治烦惑以易御险难万事皆归于一百度皆准于法归一者简之至准法者易之极如此则顽嚚聋瞽可与察慧聪明同其治也

天下万事不可备能责其备能于一人则贤圣其犹病诸设一人能备天下之事则左右前后之宜远近迟疾之间必有不兼者焉苟有不兼于治阙矣

全治而无阙者大小多少各当其分农商工仕不易其业老农长商习工旧仕莫不存焉则处上者何事哉故有理而无益于治者君子弗言有能而无益于事者君子弗为君子非乐有言有益于治不得不言君子非乐有为有益于事不得不为故所言者不出于名法权术所为者不出于农稼军阵周务而已故明主任之治外之理小人之所必言事外之能小人之所必为小人亦知言有损于治而不能不言小人亦知能有损于事而不能不为故所言者极于儒墨是非之辨所为者极于坚伪偏抗之行求名而已故明主诛之故古语曰“不知无害为君子知之无损为小人工匠不能无害于巧君子不知无害于治”此言信矣

为善使人不能得从此独善也为巧使人不能得从此独巧也未尽善巧之理为善与众行之为巧与众能之此善之善者巧之巧者也故所贵圣人之治不贵其独治贵其能与众共治也所贵工倕之巧不贵其独巧贵其能与众共巧也

今世之人行欲独贤事欲独能辩欲出群勇欲绝众独行之贤不足以成化独能之事不足以周务出群之辩不可为户说绝众之勇不可与征阵凡此四者乱之所由生是以圣人任道以夷其险立法以理其差使贤愚不相弃能鄙不相遗能鄙不相遗则能鄙齐功贤愚不相弃则贤愚等虑此至治之术也

名定则物不竞分明则私不行物不竞非无心由名定故无所措其心

私不行非无欲由分明故无所措其欲然则心欲人人有之而得同于无心无欲者制之有道也田骈曰天下之士莫肯处其门庭臣其妻子必游宦诸侯之朝者利引之也游于诸侯之朝皆志为卿大夫而不拟于诸侯者名限之也彭蒙曰“雉兔在野众人逐之分未定也鸡豕满市莫有志者分定故也物奢则仁智相屈分定则贪鄙不争”圆者之转非能转而转不得不转也方者之止非能止而止不得不止也因圆之自转使不得止因方之自止使不得转何苦物之失分故因贤者之有用使不得不用因愚者之无用使不得用用与不用皆非我也因彼可用与不可用而自得其用也自得其用奚患物之乱乎物皆不能自能不知自知智非能智而智愚非能愚而愚好非能好而好丑非能丑而丑夫不能自能不知自知则智好何所贵愚丑何所贱则智不能得夸愚好不能得嗤丑此为得之道也道行于世则贫贱者不怨富贵者不骄愚弱者不慑智勇者不陵定于分也法行于世则贫贱者不敢怨富贵富贵者不敢陵贫贱愚弱者不敢冀智勇智勇者不敢鄙愚弱此法之不及道也

世之所贵同而贵之谓之俗世之所用同而用之谓之物苟违于人俗所不与苟忮于众俗所共去故人心皆殊而为行若一所好各异而资用必同此俗之所齐物之所饰故所齐不可不慎所饰不可不择昔齐桓好衣紫阖境不鬻异采楚庄爱细腰一国皆有饥色上之所以率下乃治乱之所由也故俗苟沴必为法以矫之物苟溢必立制以检之累于俗饰于物者不可与为治矣昔晋国苦奢文公以俭矫之乃衣不重帛食不兼肉无几时国人皆大布之衣脱粟之饭越王句践谋报吴欲人之勇路逢怒蛙而轼之比及数年民无长幼临敌虽汤火不避居上者之难如此之验圣王知民情之易动故作乐以和之制礼以节之在下者不得用其私故礼乐独行礼乐独行则私欲寝废私欲寝废则遭贤之与遭愚均矣若使遭贤则治遭愚则乱是治乱属于贤愚不系于礼乐

是圣人之术与圣主而俱没治世之法逮易世而莫用则乱多而治寡乱多而治寡则贤无所贵愚无所贱矣处名位虽不肖不患物不亲己在贫贱虽仁贤不患物不疏己亲疏系乎势利不系于不肖与仁贤也吾亦不敢据以为天理以为地势之自然者尔今天地之间不肖实众仁贤实寡趋利之情不肖特厚廉耻之情仁贤偏多今以礼义招仁贤所得仁贤者万不一焉以名利招不肖所得不肖者触地是焉故曰“礼义成君子君子未必须礼义名利治小人小人不可无名利

庆赏刑罚君事也守职效能臣业也君料功黜陟故有庆赏刑罚臣各慎所任故有守职效能君不可与臣业臣不可侵君事上下不相侵与谓之名正名正而法顺也接万物使分别海内使不杂见侮不辱见推不矜禁暴息兵救世之斗此仁君之德可以为主矣守职分使不乱慎所任而无私饥饱一心毁誉同虑赏亦不忘罚亦不怨此居下之节可为人臣矣

世有因名以得实亦有因名以失实宣王好射说人之谓己能用强也其实所用不过三石以示左右左右皆引试之中关而止皆曰“不下九石非大王孰能用是”宣王说之然则宣王用不过三石而终身自以为九石三石实也九石名也宣王悦其名而丧其实齐有黄公者好谦卑有二女皆国色以其美也常谦辞毁之以为丑恶丑恶之名远布年过而一国无聘者卫有鳏夫失时冒娶之果国色然后曰“黄公好谦故毁其子不姝美”于是争礼之亦国色也国色实也丑恶名也此违名而得实矣楚人担山雉者路人问“何鸟也”担雉者欺之曰“凤皇也”路人曰“我闻有凤皇今直见之汝贩之乎”曰“然”则十金弗与请加倍乃与之将欲献楚王经宿而鸟死路人不遑惜金惟恨不得以献楚王国人传之咸以为真凰皇欲以献之遂闻楚王王感其欲献于己召而厚赐之过于买鸟之金十倍魏田父有耕于野者得宝玉径尺弗知其玉也以告邻人邻人阴欲图之谓之曰“怪石也畜之弗利其家弗如复之”田父虽疑犹录以归置于庑下其夜玉明光照一室田父称家大怖复以告邻人“此怪之征遄弃殃可销”于是遽而弃于远野邻人无何盗之以献魏王魏王召玉工相之玉工望之再拜而立“敢贺王王得此天下之宝臣未尝见”王问价玉工曰“此无价以当之五城之都仅可一观”魏王立赐献玉者千金长食上大夫禄

凡天下万里皆有是非吾所不敢诬是者常是非者常非亦吾所信然是虽常是有时而不用非虽常非有时而必行故用是而失有矣行非而得有矣是非之理不同而更兴废翻为我用则是非焉在哉观尧武之成或顺或逆得时则昌厉之败或是或非失时则亡五伯之主亦然宋公以楚人战于泓公子目夷曰“楚众我寡请其未悉济而击之”宋公曰“不可吾闻不鼓不成列寡人虽亡之余不敢行也”战败楚人执宋公齐人弑襄公立公孙无知召忽夷吾奉公子纠奔鲁鲍叔牙奉公子小白奔莒既而无知被杀二公子争国宜立者也小白先入故齐人立之既而使鲁人杀纠召忽死之征夷吾以为相晋文公为骊姬之谮出亡十九年惠公卒赂秦以求反国杀怀公子而自立彼一君正而不免于执二君不正霸业遂焉己是而举世非之则不知己之是己非而举世是之亦不知己之非然则是非随众贾而为正非己所独了则犯众者为非顺众者为是故人君处权乘势处所是之地则人所不得非也居则物尊之动则物从之言则物诚之行则物则之所以居物上御群下也国乱有三事年饥民散无食以聚之则乱治国无法则乱有法而不能用则乱有食以聚民有法而能行国不治未之有也

译文

大道没有具体的形状有形状的事物都有相应的名称名称是判定客观事物的依据正因为判定客观事物的依据取决于名称.那么名称是不能有差错的所以孔子说“一定要纠正不恰当的名分名分不正说起话来就不顺当”大道没有相应的名称万物一定有相应的名称从没有名称的大道中产生出来的万物都具备各自的形状特征由于名称产生于各种形状的事物中那么众多的名称应当与各种具体事物相对应

用大道治理国家那么名家法家儒家墨家的学说自然就会被废弃而用名家法家儒家墨家的学说治理国家也不能离开大道老子说“道是万物的根本它是善人的法宝也是不善人所要保持的”用大道治理国家的人被称为善人凭借名家法家儒家墨家学说治理国家的人被称为是不善人善人和不善人之间名位和职分日益分离以致不用认真审察就能把它们区分开来

用道治理国家感到不足时就用法制用法制治理国家感到不足时就用权术用权术治理国家感到不足时就用权力用权力治理国家感到不足时就用权势权势用尽了再反过来用权力权力用尽了再反过来用权术权术用尽了再反过来用法治法治用尽了再反过来用大道用大道治理国家就会达到君主无所作为而天下大治的效果所以说事物陷入穷尽就发展到了终点发展到终点就会返回到开始的地方这样开始和终点互相循环因袭永远没有穷尽

有形状的事物必定有名称有名称的事物不一定有形状有形状而没有名称的事物不一定会失去它的形状颜色等特征有名称而没有具体形状的事物不根据名称去检验具体的事物则往往出现差误所以有时用事物的名称来检验事物的形状有时根据事物的形状来确定事物的名称有时用事物的名称来规定事物的种类有时根据事物的种类来检验事物的名称弄明白了事物的形状与名称之间的关系那么事物的形名关系与事物之间的道理就无法隐瞒了

名有三种类型法有四种表现名的三种类型第一种是事物的名称如事物的方黑等第二种是诋毁赞誉的名称如善贱等第三种是形容的名称如贤能愚蠢爱慕憎恶等法的四种表现其中第一种是永恒不变之法如君臣关系上下关系等第二种是教化之法如道德品行修养得好与坏风俗习惯的同与异等第三种是治理民众之法如奖赏有功的惩罚犯罪的等第四种是平准之法如制定法规统一度量衡等

权术是君主所秘密使用的法宝臣下不能随便窥测权势是制定法令的有力武器臣下不能随便利用君主所采用的权术如果让臣下窥测到这种权术便不是深奥莫测的了君主所利用的权势如果被臣下随便利用这种权势就没有份量了总的要求是首先纠正有偏差的名分让它们不互相侵扰混杂然后君主的权术就可以保密君主的权势就可以专用

名称是用来命名事物形状的事物的形状是与名称相对应的但是事物的形并不是专门用来纠正名的名也不是专门用来纠正形的那么形与名二者判然有别不能互相混淆也不能互相缺少没有名称大道就无法以名相称有了名称能用名来匡正各种事物的形现在世上万物都是客观存在如果不用名来区分它们就会发生混乱世上各种名称都摆在那里如果不用形来与它们对应就会出现偏差所以形与名的关系不能不认真加以辩正

用好名称命名好的东西用坏名称命名坏的东西所以好的东西有好名称坏的东西有坏名称圣贤仁智是用来命名好人的顽嚣凶愚是用来命名坏人的现在如果用圣贤仁智之名去寻求圣贤仁智之实未必能使名完全符合实如果用顽群嚣凶愚之名去寻求顽嚣凶愚之实.也未必能使名完全符合实如果能把好名坏名完全区分开来即使不能完全反映事物的实际情况但不必担心出现大的差错所以说对名不能不辩证清楚

名称是用来区别不同事物检查形名关系的从古到今没有不是运用得当就能成功运用不当就要失败的失败是因为名分混淆不清成功是因为名分明察清晰现在人们亲近贤能之人疏远不肖之徒奖赏道德品行好的人惩罚犯罪的人贤能之人不肖之徒品行好的犯罪的这都是客观存在的名称亲近疏远奖赏惩罚这都是人们所采取的主观态度人们的主观态度与客观存在的事实这是两种根本不同的名称这就把两种名称区分清楚了如果把客观存在的贤能之人不肖之徒与人们所采取的亲近疏远的态度混为一谈把品行好犯罪与奖赏惩罚混为一谈把客观存在的事实与人的主观态度不加区别这就把名称搞混乱了所以说对名称是不能不审察清楚的

人们常说“好牛”这个名分不能不辩察清楚“好”是事物的通称“牛”是事物的形体用事物的通称来修饰事物的形体永远没有穷尽比如再说“好马”通称的“好”又与形体的“马”相连在一起那么“好”所通用的范围就没有什么限廷限定了比如再说“好人”那“好”的名又归属到形体的“人”了然而“好”的概念不是“人”的概念“人”的概念也不是“好”的概念那么“好牛”“好马”“好人”的名分就自然区分开来了所以说名分是不能互相混乱的

五种颜色五种声音五种气味五种味道这四类物质都自然地存在于天地之间它们并不期望被人们利用但人们却一定要应用它们终身不改变对它们的好恶且不能分辨它们之间的名分事物的名称应该是自然存在的事物本身对事物的分辨则是人们的主观因素我喜欢白色而讨厌黑色.喜欢商声而讨厌徵音喜爱膻气而厌恶焦气喜欢甜味而厌恶苦味白黑颜色商徵声音膻焦气味甜苦味道这都是客观存在的事物名称而喜爱憎恶爱听不爱听喜欢讨厌爱吃不爱吃这却是人们的主观态度能够确定这些客观的和主观的名分那么万事万物就不会出现混乱

所以人们用尺度来计算物体的长短用量器来测量东西的多少用秤具来称量物体的轻重用律吕来辨别音乐的声音用名分来考查事物的虚实用法制来规定国家的治乱用简明来治理烦琐疑惑用变易来排除危险和困难把万事万物都归结为一个道理各种准则都用法律作准绳万事万物都归为一个道理这是最简要的方法用法律作准绳这是最便易的措施如果能做到这样那么顽固愚蠢耳聋眼瞎的人就可以与开明智慧耳聪目明的人一样共同治理国家

天下的事情各种各样千差万别不能要求一个人什么都会做如果要求一个人什么都会做即使是圣贤之人也办不到假设一个人能做天下所有的事但在他做事的前后左右远近缓急方面必定有不能兼顾到的如果有不能兼顾到的对于治理国家就会有所欠缺如果要使国家得到全面的治理而没有欠缺就应使事情的大小多少方面都恰如其分农民商人工人官吏都各守其业如果有经验的老农和擅长经商的商人熟练的工匠和老练的官吏都发挥自己的专长那么处在上层的统治者还有什么事情需要亲自做呢?

因此有些话虽然有道理但对治理国家没有好处君子绝对不说虽然有能力但对成就事业没有好处.君子绝对不做君子不是乐于好说而是因为对治理国家有好处不得不说君子不是乐于好做而是因为对成就事业有好处不得不做君子所说的话不外乎名术方面的内容君子所做的事不外乎农业生产战争打仗方面的事情努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而已所以贤明的君主任用君子对治国无益的话小人总爱说对国家没有用处的事小人总爱去做小人也知道这些话对治国有损害却不能不说小人也知道这些可能有损于治国的大事却不能不做所以他们所说的都是儒家墨家的是非争辩所做的都有虚伪偏执的倾向他们这样做的目的都是为了求取功名罢了所以贤明的君主要诛杀他们

古话说“不知道并不能妨碍一个人成为君子知道也不能阻碍一个人不是小人工匠不能做别的事情并不妨碍他是能工巧匠君子不知道其它事情也不妨碍他能治理好国家”这话的确是可信的自己做善事使人不能跟从这叫独善自己做事精巧让人不能跟着学这叫独巧这两者都没有穷尽善与巧的道理自己行善也能使众人跟着行善自己做事精巧也能让众人做到精巧这才是善中之善巧中之巧所以圣人治理国家的可贵之处不在圣人能独立治理国家而在圣人能与众人共同治理国家能工巧匠任的可贵之处不在他个人做事精巧而在他能与众人共同做事精巧

现在的人们行为总想表现出自己特别贤惠做事总想表现出自己特有能力论辩总想表现自己才能超群勇敢总想表现自己无人相比行为独贤不足以教化万民做事独能不足以完成各项工作论辩超群不可能做到家喻户晓勇敢无比不可能上阵与众敌应战大凡这四种情况是国家产生混乱的根本原因所以圣人用道来克服各种艰难险阻确定法律来处理各种差异使贤人和愚人不互相抛弃使能人与庸人不互相舍弃能人与庸人不互相舍弃那么能人与庸人就会同样取得成功贤人与愚人不互相抛弃那么贤人与愚人就会共同考虑国家大事这是最佳的治国权术

名义确定后人们对事物就不会争夺分属明确后人们的私欲就不会盛行人们对事物不争夺并不是人们没有争夺之心而是因为名义确定之后人们就无法实施争夺之心人们的私欲不能盛行并不是人们没有私欲而是因为分属已经明确人们就无法实施自己的私欲然而私心私欲人人都有却能使人们做到没有私心没有私欲一样是因为制止私心私欲的方法得当田骈说“天下有志的男士没有谁肯老呆在自己的家里伺候自己的妻子儿女他们必定要到各诸侯国的朝廷去游说求得一官半职这是受利禄的引诱所致他们到各诸侯国朝廷游说的目的都想成为卿大夫而没有想成为诸侯国的君主这是因为名分限定了他们”彭蒙说“野鸡和兔子在野地时众人都会追逐它们这是因为分属还没有确定的缘故鸡和猪充满集市没有人企图抢夺占为己有这是因为分属已经确定的缘故财物丰富之后而分属未定即使是仁智之人也会争夺分属确定之后就是贪得无厌的人也不敢乱抢

圆的东西之所以会转动并不是因为它本身会转动而转动而是因为它具备转动的条件而不得不转动方的东西之所以会静止并不是因为它本身会静止而静止而是因为它具备静止的条件而不得不静止顺应圆的东西能自己转动的特性使它不得静止顺应方的东西能自己静止的特性使它不得转动何必担心事物失去本性呢?所以利用贤能之人对治理国家有用的特征使他们不得不为国家所用顺应愚昧之人对治理国家无用的特征使他们不得为国家所用国家用与不用都不是由我个人的主观愿望所决定而是顺应他们可用与不可用的特征使他们各得其所为什么担心事物会发生混乱呢?

人都不能做到而自然就能做到人都不能知道而自然却能了解聪明的人并不是自己想聪明就聪明愚笨的人并不是自己想愚笨就愚笨好看的人并不是自己想好看就好看丑陋的人并不是自己想丑陋就丑陋人们不能做到而自然能做到人们不能知道自然却了解那么聪明和好看有什么可珍贵的呢?愚笨和丑陋有什么可卑贱的呢?聪明的人不能向愚笨的人炫耀好看的人不能讥笑丑陋的人这都是懂得了治理国家所应遵循的大道

如果大道能在世间施行那么贫穷与卑贱的人就不会有怨言富裕与尊贵的人就不会高傲自大愚笨与软弱的人就不会恐惧害怕聪明与勇敢的人就不会盛气凌人这是因为确定了名分的缘故如果法制能在世间施行那么贫穷与卑贱的人就不敢怨恨富裕与尊贵的人富裕与尊贵的人也不敢欺凌贫穷与卑贱的人愚笨与软弱的人就不敢企盼超过聪明与勇敢的人聪明与勇敢的人也不敢鄙视愚笨与软弱的人这就是施行法制不如施行大道的地方

被世人看重的东西与世人同样看重这些东西就叫做顺应风俗习惯被世人所使用的东西与世人同样使用这些东西就叫做物尽其用如果违背众人的意愿就会遭到习惯势力的反对如果伤害了众人的感情就会被习惯势力所摒弃因此人们的心思尽管不同但行为却能互相一致人们的爱好尽管各异但所使用的东西却能相同这就是风俗习惯对人们所起的统一作用.也是物质对人们所起的修治作用所以对风俗习惯的作用不可不慎重对待对物质的修治作用不可不认真加以选择

从前齐恒公喜欢穿紫色的衣服结果齐国境内就没有卖其他颜包的绸布楚庄王喜欢细腰的人结果楚国境内的人就都面带饥色处在上位的人提倡什么来做群下的表率是国家得到大治大乱的根本原因所以.如果风气不正一定要制定法令来加以矫正如果物质丰富一定要用制度来加以检查如果被坏的风气所左右受奢侈腐败之风的支配.这种人是不可能治理好国家的

从前晋国苦于奢侈成风晋文公用检约的办法加以纠正他穿衣不穿夹层的绸衣吃饭不吃两种肉菜没过多长时间人们都穿粗布衣服都吃粗茶淡饭越王句践图谋报吴王灭越之仇企望人们变得勇敢起来在路上碰到一只发怒的青蛙便站在车上手扶车轼向它表示敬意过了几年国人无论年长年幼的遇到敌人时即使赴汤蹈火也不躲避可见处于上位人的表率作用对群下竞能得到如此明显的验证

圣明的君王知道人民的情感容易变动便制作乐来加以调和制作礼来加以节制使在下位的人不得行其私所以只有礼乐能够在天下通行礼乐在天下通行那么个人的私欲就逐渐被废止个人的私欲被废止.而无论遇贤明的君主或愚笨的君主都一样如果遇到贤明的君主国家就得到治理.遇到愚笨的君主国家就遭到混乱国家治乱的根本就取决于君主的贤能与愚笨而不取决于礼乐的完备这样圣人的治国之术就和圣贤的君主一同消失治理国家的法术换了朝代便可能使罔不能使用那么国家就会出现乱世多而治世少的局面国家出现乱世多而治世少的局面那么贤明的君主也无所谓尊贵愚笨的君主也无所谓轻贱

处在高官显赫地位的人虽然是不肖之徒.不必担心人们不亲近他在贫穷卑贱地位的人虽然具有仁爱贤能之德.不必担心人们疏远他亲近与疏远完全取决于他的权势和财利并不取决于他是否是仁贤之士或不肖之徒我也不敢把这看作是顺应天道的自然之理而只认为这是现实处在不同地位的人们之间自然存在的关系现在天地之间.不肖之徒确实很多仁贤之士确实太少趋炎附势的心理在不肖之徒中特别严重廉洁知耻的心理在仁贤之士中比较偏多现在用礼义招纳仁贤之士所得到的仁贤之士不到万分之一用名利招纳不肖之徒所得到的不肖之徒遍地皆是所以说礼义能够成就君子君子不一定需要礼义名利能够治服小人小人不可以缺少名利

奖赏有功惩罚犯罪这是君主的事严守职责尽心竭力这是臣子的职能君主对臣子论功升迁据过贬黜所以有庆赏刑罚臣子各自慎守职责.所以有守职效能君主不能参与臣子的职业臣子也不能侵犯君主的权限上下互不混淆侵犯这就叫作名正名正就能使国家的法律秩序顺畅承接万物使它们互相区别条理国内大事使它们不相混杂受到欺侮而不觉得耻辱得到推举而不骄傲自满禁止暴力平息战争解救世上的争斗这就是仁义君主的德行能做到这些就可以成为一国之主严守职责名分不使其混乱慎重地做好本职工作而没有私心遇到富足时与遭到灾荒时都不变心受到批评或表扬时都能正确对待.得到奖赏时不得意忘形受到责罚时也不怨天尤人这就是作臣子的节操能做到这些就可以成为合格的人臣了

世上有因名而得到实的也有因名而失掉实的齐宣王爱好射箭喜欢听别人说自己能用很强硬的弓其实也所用弓的拉力不过只有三石并拿来让左右侍从看左右侍从都试着拉弓拉到三石的一半便停了下来都说“这张弓的弓力不低于九石不是大王谁能用这么硬的弓?”齐宣王非常高兴然而齐宣王所用弓的弓力不过三石但他终身都认为自己拉的是九石的硬弓三石是此弓的实际弓力九石是此弓的虚假名声齐宣王由于喜欢虚名而丧失了实际

齐国有个姓黄的男士喜好谦虚自卑他有两个女儿都是国内极其漂亮的美女因为她们都很漂亮黄公便常用谦辞贬低她们说她们容貌丑陋结果丑陋的名声传播很远超过了正常结婚年龄也没有人来聘娶她们卫国有个上了年岁的单身汉当时冒然取了其中一个发现果然是国内漂亮绝顶的美女然后便说“黄公喜好自谦所以丑化他女儿不漂亮”消息传出后人们争相聘娶黄公的另一个女儿果然也是国内漂亮绝顶的美女漂亮绝顶是内在的事实丑陋是外在的名声这是违背外在丑陋的名声而存有内在漂亮的事实

楚国有个人挑着野鸡走路路上有人问他“这是什么鸟?”挑野鸡的人欺骗他说“这是凤凰”路人说“过去我只听说过有一种鸟叫凤凰今天才算见到它你现在卖吗?”回答说“卖’’路人用十金来买挑野鸡的人不卖路人愿意增加一倍钱才卖给了他路人准备把野鸡献给楚国国王但过了一夜野鸡便死了路人来不及心痛金钱购买野鸡只遗憾不能把它献给楚国国王人们纷纷传说这件事都认为这是真凤凰路人感到凤凰非常珍贵还是想把它献给楚王这件事终于传到楚王那里楚王非常感激这个人把珍贵的凤凰献给自己便把他召来重重地奖赏了他他得到的赏金超过了购买野鸡的十倍

魏国有个农夫在田野里耕地捡到一块直径达一尺左右的宝玉但他不知道是宝玉便把这件事告诉了邻居邻居私下想谋得到这块宝玉就对农夫说“这是一块怪石留着它对你家不利不如把它扔到原来的地方”农夫心里虽然有些忧虑最终还是把它带回了家放在厅堂外的屋檐下当晚宝玉便散发出亮光照得屋里通明农夫全家大为恐慌又把这件事告诉了邻居邻居说“这是怪异的征兆赶快把它扔掉.祸殃才能够消除”农走赶快把这块宝玉扔到很远的野地邻居不久就把这块宝玉偷偷捡回把它献给了魏国国王魏国国王召集治玉工匠鉴定这块宝玉玉工远远地望见这块宝玉.便珲了两拜站起来向魏国国毛祝贺说“祝贺国王得到这块天下少有的宝玉臣子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宝玉”魏国国王向玉匠询问这块宝玉的价值玉匠说“这块宝玉没有什幺贵重东西的价值可以与它相比用五座都城的代价只能看它一眼”魏国国王立即赏赐给献玉的人千金并让他永远享有上大夫的俸禄

大凡天下纵横万里各种事情都有个是非标准我不敢欺骗隐瞒正确的东西总是正确的错误的东西总是错误的这我也深信不疑然而正确的东西尽管总是正确的但有时却不被采纳错误的东西尽管总是错误的.但有时却必须实行所以说有时采用正确的做法却遭到失败有时实行错误的作法反而会获得成功正确与错误虽然道理不同而社会兴旺衰败的更替变换翻来覆去为我所用那么是非的标准又在哪里呢?观察唐尧虞舜商汤周武王成功的经验不沦他们是采用受惮的作法或是采用夺权的作法只要顺应了时代发展趋势的需要就昌盛观察夏桀商纣周幽王周厉王失败的教训不论他们是采用正确的作法或是采用错误的作法只要违背了时代发展趋势的要求就失败春秋五霸的兴衰也同样是这个道理

宋襄公率军与楚国军队在泓水交战公子目夷说“楚国军队人多我们人少请求您下令在他们还未完全渡过河时就突然袭击他们”宋囊公说“不能这佯我听说仁义之师不进攻没有排好队列的军队我虽然是亡国之人的后裔也不敢照您说的去做”结果宋国军队被打得大败楚国人俘虏了宋襄公

齐国人杀了齐襄公立公孙无知为国君召忽夷吾侍奉着公子纠逃到鲁国鲍叔牙侍奉着公子小白逃到莒国不久公孙无知被杀公子纠和公子小白争夺君位公子纠应该被立为国君但公子小白先回到齐国所以齐国人便立公子小白为国君遂后公子小白指使鲁国人杀死了公子纠召忽为公子纠殉难公子小白便征聘管仲为相

晋文公被骊姬的谗言所害在国外流亡了十九年晋惠公卒文公行赂秦国由其帮助返回晋国杀死晋怀公后自立为国君宋襄公的行为符合正确的仁义标准但不免成为俘虏齐桓公晋文公两位君主采用了不正确的做法却成就了霸业

自己认为是正确的而世人都加以否定那么自己也不知道自己是正确的自己认为是错误的而世人都加以肯定那么自己也不知道自己是错误的这么说是非标准是随众人的砰价而转移的不是自己所能独自决定的违背众人意愿的就是错误的顺应众人意愿的就是正确的所以处在权变之中的君主要凭借自己的威势使自己经常处在无可非议的地位那么人们就无法批评君主了君主安居不动时大家都尊敬他君主做事时大家都跟着做君主说的话大家都深信不疑君主的行为大家都争相效法这样君主才能凌驾于万民之上驾驭各级官吏

造成国家混乱的原因有三种情况遭受饥荒人民流离失所君主没有粮食来聚拢人民国家就会出现混乱治理国家没有法律可依国家会出现混乱有了法律而不能得到贯彻实施国家也会出现混乱有吃的就能使老百姓安居乐业治理国家有了法律并能得到很好地贯彻施行国家不能治理好的从来没有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