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上智掌握大局

原文
一操一纵度越意表寻常所惊豪杰所了集“见大”

注释

度越超出超越

了解

译文

处理事情的不同细节以及方略往往是出乎预料之外的这是普通人所惊异而不能理解的然而豪杰之士却能通晓集此为“见大”卷即以小见大

太公孔子

原文
太公望封于齐齐有华士者义不臣天子不友诸侯人称其贤太公使人召之三不至命诛之周公曰“此人齐之高士奈何诛之”太公曰“夫不臣天子不友诸侯望犹得臣而友之乎望不得臣而友之是弃民召之三不至是逆民也而旌之以为教首使一国效之望谁与为君乎

少正卯与孔子同时孔子之门人三孔子盈三虚孔子为大司寇戮之于两观之下子贡进曰“夫少正卯鲁之闻人夫子诛之得无失乎”孔子曰“人有恶者五而盗窃不与焉一曰心达而险二曰行僻而坚三曰言伪而辩四曰记丑而博五曰顺非而泽此五者有一于此则不免于君子之诛而少正卯兼之此小人之桀雄也不可以不诛也

[评]齐所以无惰民所以终不为弱国韩非五蠹之论本此

小人无过人之才则不足以乱国然使小人有才而肯受君子之驾驭则又未尝无济于国而君子亦必不概摈之矣少正卯能煽惑孔门之弟子直欲掩孔子而上之可与同朝共事乎孔子下狠手不但为一时辩言乱政故盖为后世以学术杀人者立防

华士虚名而无用少正卯似大有用而实不可用壬人佥士凡明主能诛之闻人高士非大圣人不知其当诛也唐萧瑀好奉佛太宗令出家玄宗开元六年河南参军郑铣阳丞郭仙舟投匦献诗“观其文理乃崇道教于时用不切事情宜各从所好”罢官度为道士此等作用亦与圣人暗合如使佞佛者尽令出家谄道者即为道士则士大夫攻乎异端者息矣

注释

太公望吕尚名望助周武王灭商被封于齐为齐国始祖故称太公

弃民不可教训应该抛弃的人

三盈三虚指孔子的门徒多次被少正卯的讲学吸引走了

两观之下指宫门之前

壬人佥士奸佞之人

方匣唐时设匦于朝堂凡臣民有冤状及匡正补过进献赋颂的都可以投状于匦中

皇帝的诏书

译文

太公望被周武王封于齐这个地方齐国有个叫做华士的人他以不为天子之臣不为诸侯之友作为自己立身处世的宗旨人们都称赞他的旷达贤明太公望派人请了他三次他都不肯来于是就派人把他杀了周公于是问太公说“华士是齐国的一位高士为什么杀了他呢”太公望说“这样一个不做天子之臣不做诸侯之友的人我吕望还能以其为臣与之交友吗我吕望都无法臣服难以结交的人就一定是不可教训而应该要抛弃的人召他三次而不来就是叛逆之民如果为此反而要表彰他让他成为全国百姓效法的榜样那还要我这个当国君的有什么用呢

少正卯与孔子同处于一个时代孔子的学生曾经多次受到少正卯言论的诱惑而离开学堂到少正卯那里去听讲课导致学堂由满座变为空旷于是到了孔子做大司寇的时候就判处少正卯死刑在宫门外把他杀了子贡向孔子进言说“少正卯是鲁国名望很高的人老师您杀了他会不会有些不合适啊”孔子说“人有五种罪恶而盗窃与之相比还算好的行为第一种是心思通达而为人阴险第二种是行为乖僻反常却固执不改第三种是言辞虚伪无实但却十分雄辩并能动人心第四种是所记多为怪异之说但是却旁征博引第五种是顺助别人之错误还为其掩饰辩白一个人如果有这五种罪恶之一就难免被君子所杀而少正卯同时具备这五种恶行正是小人中的奸雄这是不可不杀的

[评译]因此齐国没有懒惰之民并始终没有沦为弱小的国家韩非五蠹中所讲论的学说就是以此为本的

如果小人没有过人的才干就难以祸乱国家如果小人有才能但愿意接受君子的指挥那么未尝就对国家没有好处而君子也不应该一概摒弃他们可是少正卯煽动迷惑年轻人甚至连孔子的弟子也不能幸免几乎要胜过孔子孔子还能和他同朝共事吗孔子狠下杀手不只阻止了当时因口才雄辩而扰乱政局的状况也为后世以学术作为借口摒除异己祸乱国家者树立了“榜样”

夸夸其谈的人往往徒具虚名却无实用少正卯看上去像有才能堪大用实际上并不可用一般的奸佞小人贤明的君主就能够发现并杀了他然而对于一些所谓的名人隐士只有大圣人才能认识到其该死的理由唐朝萧瑀对佛教很痴迷唐太宗就命令他出家为僧唐玄宗开元六年河南参军郑铣阳河南郡丞郭仙舟纷纷献诗陈情玄宗下诏说“看你们诗中的意思是崇奉道教的这种思想不切合实际所需那就依着你们个人的喜好吧”免去他们的官职做了道士这种做法和圣人的行事正相吻合如果让那些痴迷佛道的人都出家做和尚道士那么士大夫学习异端邪说的事情就可以消失了

诸葛亮

原文
有言诸葛丞相惜赦亮答曰“治世以大德不以小惠故匡衡吴汉不愿为赦先帝亦言‘吾周旋陈元方郑康成间每见启告治乱之道悉矣曾不及赦也’若刘景升父子岁岁赦宥何益于治乎”及费祎为政始事姑息蜀遂以削

[评]子产谓子太叔曰“惟有德者能以宽服民其次莫如猛夫火烈民望而畏之故鲜死焉水懦弱民狎而玩之则多死焉故宽难”太叔为政不忍猛而宽于是郑国多盗太诸葛亮叔悔之仲尼曰“政宽则民慢慢则纠之以猛猛则民残残则施之以宽宽以济猛猛以济宽政是以和”商君刑及弃灰过于猛者也梁武见死刑辄涕泣而纵之过于宽者也论语赦小过春秋讥肆大眚合之得政之和矣

注释

惜赦不轻易发布赦免令

刘景升刘表字景升东汉末年割据荆州死后其子刘琮继任不久投降曹操

削弱

译文

蜀国有人批评诸葛亮在发布赦令上很吝啬而法令又过严诸葛亮对此回应说“治理天下应本着至公至德之心而不该随意施舍不当的小恩小惠所以汉朝的匡衡吴汉治国理政就认为无故开赦罪犯不是件好事先帝刘备也曾说道‘我曾与陈纪(字元方)郑玄(字康成)交往从与他们的交谈中可以明了天下兴衰治乱的道理但他们从没有说过大赦罪犯也是治国之道’又如刘表父子年年都有大赦之令结果身死国灭赦免罪犯对治理国家有什么好处呢”后来费祎主政时采用姑息宽赦的策略蜀汉的国势也因此逐渐削弱不振

[评译]春秋时郑国的子产对后继者太叔说“只有具有大德的人才可以用宽容的方法来治理人民次一等的就只能用严厉的律法来治理了猛烈的大火人看了就感到害怕因此很少有人被烧死平静的河水人们喜欢接近嬉戏却往往因此被淹死所以用宽容的方法治理国家是很困难的不是常人所能做到的”后来太叔治理国家不忍心用严厉的方法从而导致郑国盗匪猖獗民怨沸腾太叔非常后悔但为时已晚孔子说“政令过于宽容百姓就会轻慢无礼这时就要用严厉的律法来约束他们过于严厉百姓又可能凋残不堪这时则要用宽松的政令来缓和他们的处境用宽容来约束残弊用严厉来整顿轻慢这样才能做到人事通达政风和谐”战国时商鞅对弃灰于道的人也要加以刑罚这样就未免太过严苛了梁武帝看见执行死刑就会心有不忍往往流着泪把罪犯给释放掉这样又太过宽容甚至显得有些懦弱了论语有“对小的过错予以宽容”的说法春秋曾讥斥“那些放纵有大过错的人”二者只有调和得当才能实现政事的和谐

汉光武帝

原文
汉光武帝刘秀为大司马舍中儿犯法军市令祭遵格杀之秀怒命取遵主簿陈副谏曰“明公常欲众军整齐遵奉法不避是教令所行奈何罪之”秀悦乃以为刺奸将军谓诸将曰“当避祭遵吾舍中儿犯法尚杀之必不私诸将也!”

[评]罚必则令行令行则主尊世祖所以能定四方之难也

注释

刘秀汉宗室新朝末年起兵反王莽为更始帝封为大司马后自立称帝建立东汉谥光武庙号世祖

大司马汉时掌全国军政的官

舍中儿府中的家奴

祭遵随刘秀起兵诸将之一后以功封侯为东汉开国勋臣

译文

东汉光武帝刘秀做大司马时有一回其府中的家奴犯了军法被军市令祭遵下令杀掉刘秀很生气命令部下将祭遵收押当时主簿陈副规劝刘秀道“主公一向希望能够军容整齐纪律严明现在祭遵依法办事正是遵行军令的表现怎么能怪罪他呢”刘秀听了这话很高兴不但赦免了祭遵而且让他担任刺奸将军一职又对军官们说“你们要多避让祭遵啊!我府中的家奴犯法他尚且将其斩杀可见他的公正无私他肯定不会对你们有所偏袒的

[评译]赏罚果断分明军令才可以推行军令畅行无阻主上才会具有威严正因如此刘秀才能平定四方统一国家

孔子

原文
孔子行游马逸食稼野人絷其马子贡往说之毕词而不得孔子曰“夫以人之所不能听说人譬以太牢享野兽以九韶乐飞鸟也!”乃使马圉谓野人曰“子不耕于东海予不游西海也吾马安得不犯子之稼”野人大喜解马而予之

[评]人各以类相通于野人之前此腐儒之所以误国也马圉之说诚善假使出子贡之口野人仍不从何则文质貌殊其神固已离矣然则孔子曷不即遣马圉而听子贡之往耶先遣马圉则子贡之心不服既屈子贡而马圉之神始至圣人达人之情故能尽人之用后世以文法束人以资格限人又以兼长望人天下事岂有济乎!

注释

野人郊外务农的人

马圉养马的奴仆

译文

孔子有一天出行在路上其驾车的马挣脱缰绳跑去偷吃了农夫的庄稼农夫非常生气捉住马并把它关起来子贡去要马放下架子低声下气地恳求农夫把马放了没想到农夫根本不理他孔子说“用别人听不懂的道理去说服他就好比请野兽享用祭祀的太牢请飞鸟聆听九韶般优美的音乐一样根本是驴唇不对马嘴当然也就不会有什么好效果”于是孔子改派马夫前去要马马夫对农夫说“你从未离家到东海边去耕作我也不曾到过西方来但两地的庄稼却长得一模一样马儿怎么知道那是你的庄稼而不能偷吃呢”农人听了觉得有道理便把马儿还给马夫

[评译]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在粗人面前谈论诗经尚书这是不知变通的迂腐儒生所以误国误事的原因马夫的话虽然很有道理但这番话若从子贡口中说出恐怕仍然让农夫难以接受为什么呢因为子贡和农夫两人的学识修养都相差太远彼此在交涉之前就已经心存距离感然而孔子为什么不要马夫先去而任由子贡前去劝说农夫呢这是因为孔子知道如果一开始就让马夫去子贡心中一定不服气如今不但子贡心中毫无怨言也使得马夫因此有了表现的机会圣人能通达事理人情所以才能人尽其才后世常以成文的法规来束缚人以各种资格来限制人以拥有多种长处来期望人这样天下之事怎么还能有成功的希望呢

丙吉郭进

原文
为相有驭吏嗜酒从吉出醉呕丞相车上西曹主吏白欲斥之吉曰“以醉饱之失去士使此人复何所容西曹第忍之此不过污丞相车茵耳”此驭吏边郡人习知边塞发奔命警备事尝出适见驿骑持赤白囊边郡发奔命书驰至驭吏因随驿骑至公车刺取知虏入云中代郡遽归见吉白状因曰“恐所入边郡二千石长吏有老病不任兵马者宜可豫”吉善其言召东曹案边郡吏科条其人未已诏召丞相御史问以所入郡吏吉具对御史大夫卒遽不能详知以得谴让而吉见谓忧边思职驭吏力也

郭进任山西巡检有军校诣阙讼进上召讯知其诬即遣送进令杀之会并寇入进谓其人曰“汝能讼我信有胆气今赦汝罪能掩杀并寇者即荐汝于朝如败即自役河毋污我剑也”其人踊跃赴斗竟大捷进即荐擢之

[评]容小过者以一长释大仇者以死力报唯酬报之情迫中故其长触之而必试其力激之而必竭彼索过寻仇者岂非大愚

注释

丙吉汉宣帝时为丞相封博阳侯为人识大体不为琐细时称其贤

西曹主吏丞相的附从官

二千石长吏汉朝以官俸代称官职郡太守为二千石

同“预”预先检视

谴让责备

皇宫为阙代指皇帝

郭进北宋将领曾大破契丹后受谗言而死

一长一技之长

迫中心情急迫

译文

西汉丙吉担任丞相时有一个嗜酒如命的车夫随侍其外出酒醉后呕吐在他的车上西曹主吏将这件事情告诉丞相想责罚车夫丙吉阻止他说“因为酒醉的小过错而惩罚一个勇士以后哪里还能有他容身之处呢西曹你忍耐一下吧他不过是弄脏了丞相的车垫子罢了”这个车夫来自边塞熟悉边塞紧急军情传递文书到京城的过程有一次外出他正好看见传递军书的人拿着红白两色的袋子就知道边塞的郡县肯定有紧急军情发生于是车夫就跟着传书的人到官署去打探消息果然得到了匈奴攻入了云中郡和代郡的消息于是他立刻回府见丞相说了这件事还建议说“胡虏所进攻的边郡恐怕有不少年老多病无法打仗的官员大人应该先了解一下有关情况”丙吉认为他的话很对便立刻召集东曹官员查询两郡官吏的档案分条记录下他们的年纪经历等果然事情尚未完全办好时皇帝便下诏召见丞相和御史大夫询问有关受到匈奴侵袭的边郡的官吏情况丙吉回答得有条有理而御史大夫因仓促间无法知道详情遭到了皇帝的责备而丙吉之所以能得到称赞被认为关心边塞尽忠职守其实是靠了车夫的帮助

宋朝人郭进担任山西巡检时有一个手下军官进京告御状控告郭进不守法度天子召入询问知道他是诬告就立即将他遣返交给郭进让他任意处置当时正赶上并州贼寇入侵郭进就对这个军官说“你敢诬告我胆量的确不小现在我暂时不杀你如果你能将并州敌寇消灭掉我就上书朝廷推荐你如果战败你就自己去投河不要玷污了我的宝剑”于是这个军官奋不顾身拼死作战最终大获全胜郭进也果真推荐他升了官

[评译]容忍小的过失能得到对方以长处作为回报饶恕大仇人更能得到对方不顾生死的报答对方回报的心意聚集在内心平时他会慢慢寻找机会报答你而到了紧急关头他更会竭尽全力来帮助你那些睚眦必报的人难道不是很愚蠢吗

魏元忠

原文
唐高宗幸东都关中饥馑上虑道路多草窃命监察御史魏元忠检校车驾前后元忠受诏即阅视赤县狱得盗一人神采语言异于众命释桎梏袭冠带乘驿以从与人共食宿托以诘盗其人笑而许之比及东都士马万数不亡一钱

[评]因材任能盗皆作使俗儒以“鸡鸣狗盗之雄”笑田文不知尔时舍鸡鸣狗盗都用不着也

注释

东都唐朝以洛阳为东都

桎梏枷锁

田文战国时齐人封孟尝君出任齐相招致天下贤士门下食客常数千人

译文

唐高宗临幸东都洛阳的时候关中地区正发生饥荒高宗担心路上会遭遇强盗于是就命令监察御史魏元忠提前检查车驾所途经的路线魏元忠受命后去巡视了赤县监狱看到一名盗匪其言语举止异于常人魏元忠命令狱卒打开他的手铐脚镣让他换上整齐的衣帽乘车跟随着自己并跟他生活在一起要求他协助防范盗匪这个人含笑答应了等高宗车驾到了洛阳后随行兵马虽多达万余人却不曾丢失一文钱

[评译]量才而用强盗都可以成为使者世俗之儒用养了一群“鸡鸣狗盗之徒”来奚落田文却不知在当时除了鸡鸣狗盗之徒其他人都派不上用场

范仲淹

原文
范文正公用士多取气节而略细故如孙威敏滕达道皆所素重其为帅日辟置僚幕客多取谪籍未牵复或疑之公曰“人有才能而无过朝廷自应用之若其实有可用之材范仲淹不幸陷于吏议不因事起之遂为废人矣”故公所举多得士

[评译]天下无废人所以朝廷无废事非大识见人不及此

注释

范文正公范仲淹谥号文正

谪籍被贬职的官员

牵复平反复职

译文

范文正公任用士人一向注重气节才干而不拘泥于小过节有气节才智的人大多不会拘泥于琐碎的小事如孙威敏滕达道等人都曾受到他的敬重在他为帅的时候其府中所用的幕僚许多都是一些被贬官而尚未平反复职的人有人觉得这样的事奇怪文正公说“有才能而无过失的人朝廷自然会任用他们至于那些可用之才不幸因事受到处罚如果不趁机起用他们就要变成真正的废人了”因此文正公麾下拥有很多有才能的人

[评译]如果天下没有被废弃的人朝廷就不会有荒废的事情不是非常有见识的人是无法做到这一点的

狄青

原文
狄青起行伍十余年既贵显面涅犹存“留以劝军中!”(边批大识量)

[评]既不去面涅便知不肯遥附梁公

注释

狄青北宋名将他出身行伍后为范仲淹赏识提拔范仲淹亲自教他兵法狄青勇而善谋以功擢升至枢密使卒谥武襄

面涅面上刺字宋时士兵面上都要刺字

梁公唐代名相狄仁杰封梁国公此处指狄青保持自己原本的身份不攀附豪门

译文

宋朝名将狄青出身行伍之中为军卒十余年才得以显达然而显贵之后脸上受墨刑染黑的痕迹却一直保留着有人劝他除去他说“留下这墨迹可以鼓励军中的普通士卒奋发向上”(边批真是大肚量)

[评译]从不肯除去脸上受墨刑染黑的痕迹来看便知狄青绝不肯冒认唐朝名臣狄仁杰为祖先以抬高自己的身份地位

邵雍

原文
熙宁中新法方行州县骚然邵康节闲居林下门生故旧仕宦者皆欲投劾而归以书问康节答曰“正贤者所当尽力之时新法固严能宽一分则民受一分之赐矣投劾而去何益

[评]李燔常言“人不必待仕宦有职事才为功业但随力到处有以及物即功业也

莲池大师劝人作善事或辞以无力大师指凳曰“假如此凳欹斜碍路吾为整之亦一善也”如此存心便觉临难投劾者亦是宝山空回

鲜于侁为利州路转运副使部民不请青苗钱王安石遣吏诘之“青苗之法愿取则与民自不愿岂能强之”东坡称侁“上不害法中不废亲下不伤民”以为“三难”仕途当以为法

注释

邵康节邵雍字尧夫谥康节

青苗钱宋时王安石立法当青黄不接之际官府贷钱于民纳息二分

译文

宋神宗熙宁年间王安石的新法正大力推行地方州县纷纷骚动邵雍正隐居山林一些做官的门生旧友都想自举罪状辞官回乡写信问邵雍的看法邵雍回答他们说“现在正是你们应当尽力的时候新法固然严苛但能宽松一分百姓就能得一分好处辞职不干于国于民又有什么好处呢

[评译]李燔常常说“不必非得等到做官了才能建功立业只要处处尽力于人有益就是功业

莲池大师劝人做善事有人以自己能力不足为借口大师指着面前的一个凳子说“假如这张凳子倾斜在地阻碍通路我把它摆正放好这也是一件善事啊!”如果心中有这样的境界便会明白遇到困难辞官不做就犹如进入宝山却空手而回一样

鲜于侁担任利州路转运副使时他所管辖的农民不申请青苗钱王安石派官吏前往质问责难鲜于侁回答说“青苗法规定愿意申请的百姓就贷给他百姓自己都不愿意又怎么能勉强他们呢”苏轼称赞鲜于侁“对上不妨害法令施行居中可以照顾到亲人对下又不伤害百姓”三方面都能够兼顾到实在不容易做官的人都应该向他学习啊!

萧何任氏

原文
沛公至咸阳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沛公具知天下阨塞户口多少强弱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得秦图书也

宣曲任氏其先为督道仓吏秦之败也豪杰争取金玉任氏独窖仓粟楚汉相距荥阳民不得耕种米石至万而豪杰金玉尽归任氏

[评]二人之智无大小易地则皆然也

又蜀卓氏其先赵人用铁冶富萧何秦破赵迁卓氏之蜀夫妻推辇行诸迁虏少有余财争与吏求近处处葭萌唯卓氏曰“此地狭薄吾闻岷山之下沃野下有蹲鸱至死不饥民工做布易贾”乃求远迁致之临邛即铁山鼓铸运筹贸易富至敌国其识亦有过人者

注释

沛公至咸阳汉高祖刘邦在秦末起兵于沛县自立为沛公咸阳为秦都城刘邦攻入咸阳秦遂灭

关塞

米石至万米价涨到一石万钱

葭萌在今四川剑阁东北为关中入川的必经之路

蹲鸱大芋头形状像鸱鸟蹲立因而得名

临邛今成都邛崃

敌国比得上一个国家

译文

汉高祖刘邦攻下咸阳城后很多将领都争先恐后地到储藏金银财宝的府库之中抢夺财物唯独丞相萧何先去收集秦朝丞相与御史等留存的律令图书加以妥善保存后来刘邦之所以能详知天下要塞之地各地户口的多少势力的强弱人民的疾苦都是靠着萧何所收集的秦朝图书的功劳

宣曲任氏其先人是看管仓库的小吏秦朝败亡之后一般的豪杰之士都争相夺取金银宝物只有任氏一家在地窖中储存了很多的粮食后来楚汉长期对峙于荥阳人民无法耕种米价涨到一万钱一石于是很多人原先劫得的金银财宝又都变成了任氏的财产

[评译]这两个人的才智不分高下如果易地而处结果也是一样的

又如四川卓氏其先人是赵国人从事冶铁以致豪富秦灭赵之后要将卓氏迁到蜀地去于是夫妻俩推着车子一路前行所有被迫迁徙的家族几乎都争相用本已极少的一些多余财物贿赂官吏希望可以让他们就近在葭萌县定居只有卓氏说“葭萌土地狭窄贫瘠谋生不易我听说岷山下有一块肥沃的平原当地的大芋头长得很好那儿的人终生不会挨饿而且那里的人善于织造布匹生意也好做是一个很好的谋生之地”于是他主动要求迁到比较远些的临邛县卓氏在铁山之下采矿炼铁经营贸易终至fù可敌国这样的见识也远远超过了一般人的啊

张飞

原文
先主一见马超以为平西将军封都亭侯超见先主待之厚也阔略无上下礼与先主言常呼字关羽怒请杀之先主不从张飞曰“如是当示之以礼”明日大会诸将飞并挟刃立直超入顾坐席不见羽飞座见其直也乃大惊自后乃尊事先主

[评]释严颜诲马超都是细心作用后世目飞为粗人大枉

注释

张飞先主刘备为蜀汉先主

马超东汉末割据诸侯为曹操所败投奔刘备

阔略粗疏不谨慎

释严颜张飞俘获严颜后劝降严颜道“我州但有断头将军无有降将军”张飞以为壮士释放了严颜

译文

刘备见到马超很高兴并立刻任命他为平西将军封都亭侯马超见刘备对待自己如此优厚便不免有些傲慢甚至疏忽了对主上的礼节和刘备讲话时常常直呼刘备的字关羽非常生气请求杀掉马超刘备不肯张飞说“像这种情形应当用礼节来引导警示他”第二天刘备会见诸将关羽张飞手执兵器侍立刘备两边马超一到径直入座但却没看到关羽和张飞的座位只见二将侍立一旁不由大吃一惊极为惶恐从此以后马超才恭敬地侍奉刘备

[评译]释放严颜警示马超都是细心之人才能做得到的后世把张飞当做粗人实在是大大冤枉了他

唐高祖

原文
李渊克霍邑行赏时军吏拟奴应募不得与良人同渊曰“矢石之间不辨贵贱论勋之际何有等差宜并从本勋授

引见霍邑吏民劳赏如西河选其壮丁使从军关中军士欲归者并授五品散官遣归或谏以官太滥渊曰“隋氏吝惜勋赏致失人心奈何效之且收众以唐高祖官不胜于用兵乎

注释

李渊唐高祖

隋氏指隋朝

译文

唐高祖李渊攻下霍邑后论功行赏时军吏认为招募到的奴仆不应该和从军的百姓同等待遇李渊说“在战场上打仗弓箭和飞石之间冲锋是不分贵贱的所以评论战斗的功劳就不应该有什么等级之别而应该按照各人的实际表现给予赏赐

其后李渊和霍邑的官吏百姓相见就像原先犒赏西河官员百姓一样犒赏他们并选拔其中的青壮年动员他们参军关中来的士兵要求回乡的都赐给他们五品官的名衔放他们回去有人劝说这样赐官位岂不是给得太多太滥李渊说“隋朝就是因为舍不得论功行赏以致失了军民之心我们怎么可以效法他呢况且用官位来收揽民心不是比用兵征服更好吗

卫青

原文
大将军青兵出定襄苏建赵信并军三千余骑独逢单于兵与战一日兵且尽信降单于建独身归青议郎周霸曰“自大将军出未尝斩裨将今建弃军可斩以明将军之威”长史安“不然建以数千卒当虏数万力战一日士皆不敢有二心自归而斩之是示后无反意也不当斩”青曰“青以肺腑待罪行间不患无威而霸说我以明威甚失臣意且使臣职虽当斩将以臣之尊宠而不敢专诛于境外其归天子天子自裁之于以风为人臣者不敢专权不亦可乎”遂囚建诣行在天子果赦不诛

[评]卫青握兵数载宠任无比而上不疑下不忌唯能避权远嫌故不然虽以狄枢使之功名犹不克令终可不戒欤

狄青为枢密使自恃有功颇骄蹇怙惜士卒每得衣粮皆曰“此狄家爷爷所赐”朝廷患之时文潞公当国建言以两镇节使出之青自陈无功而受镇节无罪而出外藩仁宗亦以为然向潞公述此语且言狄青忠臣潞公曰“太祖岂卫青非周世宗忠臣但得军心所以有陈桥之变”上默然青犹未知到中书自辨潞公直视之“无他朝廷疑尔”青惊怖却行数步青在镇每月两遣中使抚问青闻中使来辄惊疑终日不半年病作而卒皆潞公之谋也

注释

卫青汉武帝名将曾七次出击匈奴威名显赫官拜大将军元朔六年复率六将军出定襄击匈奴文中即指此事下文的苏建赵信俱为六将军之一

长史安即任安司马迁之友此时任卫青长史

怙惜放纵爱惜

译文

汉武帝时大将军卫青出兵定襄攻击匈奴苏建赵信两位将领同率三千多骑兵行军在途中遭遇单于军队汉军和匈奴军苦战一天士兵伤亡殆尽赵信投降单于苏建独身一人逃回大营议郎周霸说“自从大将军出兵以来从来没有处死过副将现在苏建抛弃军队独自逃回可以杀他以显示大将军的威严”长史任安说“这样不可以苏建以数千骑兵去抵挡数万之敌奋力作战一天而士兵没有二心如今他侥幸脱险将军反而要杀他岂非要告诉后人以后遇到这种情况回来还不如向敌人投降吗我认为不该杀苏建”卫青说“我作为天子的外戚心腹之臣带兵出征并不怕没有威严周霸说要显示我的威严这并不合我的心意虽然论职权我有权处死手下将官但以我所受到天子的宠信也不敢在塞外专擅生杀大权而应该押回京师请天子裁决并可借此训示为人臣的不应擅自专权这样做不是更好吗”于是卫青命人把苏建押解到天子行在后来汉武帝果然赦免了他

[评译]卫青掌兵权多年深受宠信天子对他没有疑心属下对他也没有嫉妒之意这正是因为他能避开过度的权威远离各种嫌疑的缘故啊若非如此即使有北宋狄青般的显赫功勋还是不能得到善终这实在不能不引以为戒啊

狄青担任枢密院枢密使时自恃功勋卓著十分桀骜不驯袒护士卒士卒每次得到衣物粮食都说“这是狄家爷爷赏赐的”朝廷上下都以此为心头大患当时文潞公在朝执政建议仁宗让狄青出任两镇节度使以便让他离开朝廷狄青上书说自己无功却受封节度使无罪却又外放心中很是委屈仁宗也觉得他说得有道理就向潞公述说了狄青的话并说狄青是忠臣潞公说“本朝太祖难道不是后周世宗的忠臣吗但因为得到军心所以才会发生黄袍加身陈桥兵变的事”仁宗听了默然无语狄青尚不知道这事到中书门下去为自己辩白潞公盯着他直截了当地说“没有其他原因只是朝廷有些怀疑你罢了”狄青吓得禁不住后退好几步狄青到藩镇以后仁宗每个月都派使者去慰问看望他两次每次听说皇上的使者要来狄青都会整日惊吓疑虑结果不到半年就得病去世了这些都是文潞公的计谋啊

李愬

原文
节度使李愬既平蔡械吴元济送京师屯兵鞠场以待招讨使裴度度入城愬具橐鞬出迎拜于路左度将避之愬曰“蔡人顽悖不识上下之分数十年矣愿公因而示之使知朝廷之尊”度乃受之

注释

李愬唐名将有谋略善骑射元和年间为邓州节度使率师雪夜袭蔡州生擒吴元济平淮西以功封凉国公

具橐鞬带上箭袋指全副武装

译文

唐朝宪宗时期节度使李愬平定蔡州以后将叛臣吴元济押送京师李愬自己不进府衙而是将军队临时驻扎在蹴鞠场恭候招讨使裴度入城裴度入城时李愬谦恭出迎在路左行拜见之礼因李愬平叛功大裴度欲回避不敢受礼李愬说“蔡地之人性情顽固叛逆不知上下尊卑之别已经几十年了希望您借此训示他们使他们知道朝廷的法度尊严”裴度于是接纳了李愬的拜见之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