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9--祸福苦乐一念之差

原文
人生福境祸区皆念想造成故释氏云“利欲炽然即是火坑贪爱沉溺便为苦海一念清净烈焰成池一念警觉船登彼岸念头稍异境界顿殊可不慎哉

注释

念想想念元·白朴东墙记第一折“不争你这等念想倘若其身有失如何是了

利欲炽然即是火坑贪爱沉溺便为苦海一念清净烈焰成池一念警觉船登彼岸释迦牟尼佛语

利欲对私利的欲望宋·陆游秋思“利欲驱人万火牛江湖浪迹一沙鸥

炽然猛烈貌强烈貌明·李贽书〈决疑论〉前“众苦炽然生而真空未尝生众苦卒然灭而真空未尝灭

火坑佛家语极为悲惨痛苦的境界六道轮回中以地狱饿鬼畜生三恶道受苦最烈佛经多譬为“火坑”法华经·普门品“假使兴害意推落大火坑念彼观音力火坑变成池

贪爱贪恋迷恋指贪着爱恋五欲之境而不能离舍法华经·方便品“探着五欲如爱犁牛之尾以贪爱自蔽左传·僖公十四年“幸灾不仁贪爱不祥”贪婪贪得无厌不知足楚辞·离骚“众皆竞进以贪婪兮凭不猒乎求索”王逸注“爱财曰贪爱食曰婪”爱恋喜爱眷恋三国·魏·曹植鼙舞歌“沉吟有爱恋不忍听可之

沉溺无节制地沉湎或放纵苦海佛教指尘世间的烦恼和苦难明·李贽〈心经〉提纲“本无生死可得故能出离生死苦海而度脱一切苦厄焉

一念佛家语指极短促的时间佛教认为思念对境一次叫一念见二三七注解

清净亦作“清浄”心境洁净不受外扰孔子家语·七十二弟子解“(原宪)清浄守节贫而乐道”清洁纯净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天气清浄光明者也”佛教语指远离恶行与烦恼南朝·梁·王僧孺礼佛唱导发愿文“愿现前众等身口清浄

烈焰烈焰和火坑的意思相同炽烈的火焰晋·傅玄正都赋“激衝风于秦炉飞光天之烈焰

警觉警醒觉悟警醒发觉阿毘达磨俱舍论·分别根品二“作意谓能令心警觉胜解谓能于境印可

彼岸佛教语佛家以有生有死的境界为“此岸”超脱生死即涅槃的境界为“彼岸”佛教认为脱离尘世烦恼取得正果的地方大智度论十二“以生死为此岸涅槃为彼岸

译文

人的一生幸福境遇灾祸区域都是念头想法造成所以释迦牟尼佛说“私利欲望强烈就是火坑贪婪爱恋沉溺就是苦海一个念头清洁纯净炽烈火焰变成水池一个念头警醒觉悟航船即刻登临彼岸”念头想法稍有差异人生埃界顿时悬殊所思所想怎么能不慎重呢

评语

一切万物由于人心的反映而表现出善恶来人生的幸与不幸都不外是由人心所造成佛家说“相由心生相随心灭”就是这个道理人一但起了利欲之念心马上就会变成火一般炽烈的贪婪不知不觉间就坠入火热的地狱中人一沉溺于贪爱之中心中就起了痴情妄念于是就沉沦到无边的苦海中去了人只要心能清净那么炽烈燃烧的火焰也就化为清凉的池水所以只缘一念之不同境界就大大的差异人由于此心把持不定使境遇有所改变这是应当怎样去慎审明辨的以现代人的观点来看人幸福与否的决定条件有物质基础有生活环境有人生际遇等等但人的幸福和精神愉悦理想和追求的联系更紧密在人的思想品德上多些理想少些贪欲多些大家少些私心格调自然会高遇事自律性强苦中犹含有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