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三 有始览 谨听

原文
昔者禹一沐而三捉发一食而三起以礼有道之士通乎己之不足也通乎己之不足则不与物争矣愉易平静以待之使夫自得之因然而然之使夫自言之亡国之主反此乃自贤而少人少人则说者持容而不极听者自多而不得虽有天下何益焉是乃冥之昭乱之定毁之成危之宁故殷周以亡比干以死悖而不足以举故人主之性莫过乎所疑而过于其所不疑不过乎所不知而过于其所以知故虽不疑虽已知必察之以法揆之以量验之以数若此则是非无所失而举措无所过矣

注释

谨听谨于听言听言相为表里

译文

过去禹曾经洗一次澡就抓起三次头发吃一顿饭就起身三次这样来礼待有道行的人藉此来通晓自己的不足知道自己存在缺点就不和其他事物发生争执冲突即使是刻薄的人也要平静地对待使对方自己明白本来怎样就怎样使他们自己敞开来说亡国的君主就恰恰相反他们是自己以为自己贤能而轻视别人轻视对方就使论说的人拘谨并不能充分表达意见听的人自己满足而不能够从中有所获得虽然能拥有天下又有什么好处呢这就是拿昏冥当做朝阳把混乱看作太平拿毁灭当做成功把危难看作安宁所以殷周灭亡比干被杀昏庸的国君悖逆而不值得和他共商国事所以国君的忧患不是在他怀疑的问题上太过而是在他不怀疑的问题上超出不是在他不知道的地方出错而是在他知道的地方出问题因此虽然不怀疑的事虽然已经知道的事都一定要用法度去察量用度量来揆度用数术来检验如果做到这样就不会是非不分举措不当了

原文
夫尧恶得贤天下而试舜舜恶得贤天下而试禹断之于耳而已矣耳之可以断也反性命之情也今夫惑者非知反性命之情其次知观于五帝三王之所以成也则奚自知其世之不可也奚自知其身之不逮太上知之其次知其不知不知则问不能则学周箴“夫自念斯学德未暮”学贤问三代之所以昌也不知而自以为知百祸之宗也名不徒立功不自成国不虚存必有贤者贤者之道牟而难知妙而难见故见贤者而不耸则不惕于心不惕于心则知之不深不深知贤者之所言不祥莫大焉

注释

哪里怎么达到

译文

尧是怎样在天下贤能的人中选中了舜的呢舜又是怎么在天下贤能的人中选到了禹呢是靠耳闻来断定的靠耳中听闻来判断是违反天性生命之情的当今有疑惑的人一是不了解违反生性之情是怎么样的二是不知道观察五帝三王成功的原因那么怎么会自己知道当今世上什么是不可做的呢怎么会知道他自身比不上别人的地方呢首要的是应该知道该知道的其次是要知道自己不知道的东西不清楚就要问没有能力就要学习周箴里说“自己认识到这些学习道德还不迟”学习贤德的人向有智慧的人求教这是令三代昌盛的原因不懂得东西但自以为懂得是百般祸患的根源功名不是白白建立的国家不是形同虚设的话一定是有贤能的人在治理贤能的人所用的方法幽暗得难以知道精妙得难以看出所以见到贤能的人不肃然起敬就是在心中没有警惕不在心中有所警惕的话就是对这些贤能的人的言论了解得不深入不深入了解他们的言论那么就是最不吉利的事

原文
主贤世治则贤者在上主不肖世乱则贤者在下今周室既灭而天子已绝乱莫大于无天子无天子则强者胜弱众者暴寡以兵相残不得休息今之世当之矣故当今之世求有道之士则于四海之内山谷之中僻远幽闲之所若此则幸于得之矣得之则何欲而不得何为而不成太公钓于滋泉遭纣之世也故文王得之而王文王千乘天子也天子失之而千乘得之知之与不知也诸众齐民不待知而使不待礼而令若夫有道之士必礼必知然后其智能可尽解在乎胜书之说周公可谓能听矣齐桓公之见小臣稷魏文侯之见田子方也皆可谓能礼士矣

注释

太公指姜太公曾辅助周武王得天下千乘千驾兵车指王侯

译文

君主贤德国泰民安就有贤人在朝廷上君主昏庸世道混乱就有贤人在朝廷下如今周王朝已经灭绝了天子也没有了世上的大乱都比不上没有了天子没有了天子就使强者战胜弱者人多欺负人少大家用兵互相残杀不能得到安宁休憩这就是当今的世道所以当今世道求取有办法的能人就要在四方在山谷在偏僻幽静的场所如果得到这些人的话就是幸运的收获若能得到这些人的辅助还有什么不能得到的呢有什么做不成的呢姜太公在滋泉垂钓刚好是纣王的世道所以文王得到他就能在他的辅助下建立王业文王只是千辆兵车的王侯而纣王是天子天子失去天下而一个诸侯得到天下这是知道和不知道得天下的方法的原因对待百姓不等到了解他们就对他们进行役使不等到合乎礼义的时候就命令他们如果是有道的人士一定会对百姓礼遇一定会去了解他们然后才竭尽全能做事比如像胜书论说周公周公可算是能够听纳意见了齐桓公接见小臣稷魏文侯接见田子方都可以说是能够礼贤下士的了